摘 要:古籍文獻是中國歷史文化重要的展現形式,不僅使人們了解中華民族發展歷程,更是中華文化不斷發展、代代相承的源泉,本文探討了通過研究古籍元素,發掘古籍特色,開發文創產品,主動保護古籍的途徑及方法。
關鍵詞:古籍文獻;文創產品;開發
1 前言
古籍文獻,也稱歷史文獻,主要指的是書寫或者印刷的古代圖書,包括碑刻、繪畫、木牘、帛書、拓本、輿圖等[1]。目前業內通常認定為1911年前的圖書,我國的古籍文獻數量浩如煙海,據統計大約有16萬種,居世界之首,這些古籍文獻大多藏于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科研機構和私人收藏,也有一部分珍貴古籍文獻流落海外。對古籍的保護與開發,是現代文明不斷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了解古代文明發展歷程的重要途徑,對古籍文創產品的開發與利用,是對古籍文獻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保護。
2 古籍文創的意義
1)古籍是中華文明的歷史結晶,古籍文創工作也是古籍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重點研究方向,對歷史研究和傳承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古籍文獻也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文創產品的衍生也是對古籍原本的保護,是對歷史文化的尊重。所以古籍文獻文創產品的開發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關乎古代文明的傳播和現代文明的進步[2]。
2)文創產品的開發促進了國家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播,在開發和利用古籍文獻的同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文創工作中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結合,這些古籍文獻所承載的文化和價值就會被人們所接受,整個國家的文化素養也會得到提高,中國擁有無數的古代典籍,在文學、歷史、農業、醫學等領域一直被全世界所尊重。我們的孔孟儒家思想文化是歷史的沉淀,在全世界范圍也有重要影響,事實證明,古籍文獻在當代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衍生的文創產品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現代生活新的價值體現。
3)文創產品的開發,在利用古籍文獻資源本身價值的同時,體現的文化特殊性也能促進旅游業發展,促進經濟[3]。旅游業是當今社會既環保又能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其消費體量大,污染少,經濟貢獻率及回報率高。由于文創產品融入了古籍元素,結合當地區域文化,不僅可以展現當地風土人情、更能夠將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通過文創產品展現出來,推動地區經濟發展。近年來由于人們的文化素養和文化意識不斷提高,發展和使用古籍資源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發展經濟的重要途徑。
3 古籍文獻文創產品開發途徑
1)基礎開發。基于古籍文獻的文創產品基礎開發,主要涉及古籍資源外部特征的挖掘和使用,包括古籍文獻的資料特點、學科分類、圖書目錄、作者特征等,根據這些特征衍生具有代表性的文創產品,例如掛件、衣帽、光盤等紀念品。
2)深度開發。深入開發是在基礎開發的基礎上,對古籍資源進行進一步研究和梳理,通過數字化技術對古籍文獻進行加工后產生的文創產品。根據學科、內容、作者等屬性,產生電子在線出版物、仿版古籍、微縮古籍、影印古籍,在保護古籍的基礎上,充分將收藏的古籍進行利用和傳播,滿足各類人群的需要,同時也滿足了人們欣賞和收藏古籍的需求,體現了古籍資源的藝術研究價值。
4 古籍文獻文創產品的開發方法
1)古籍中圖形元素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古籍中的圖形元素主要包括圖案、插圖、字體、色彩、裝幀等外在的可視形態的元素,往往極具傳統形式美感。通過提煉概括、分解再構、變異修飾等設計手法,對原有的古籍元素在表現形態、表現載體、表現空間等方面進行轉換,從而可以設計出形神兼備的優秀作品。如利用古籍中的人物形象,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衍生的文創產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資料價值,在產品的設計上,可以將古籍中的原生態人物形象卡通化,設計出交通卡、書簽、明信片、郵票、T恤等產品[4]。以陜西歷史博物館為例,該館就是以館藏一個粉彩仕女俑為原型,創作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萌寵“唐妞”,由此又衍生出以館藏資源為來源的玩偶、明信片、鑰匙扣等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文創產品,通過文創產品將古籍及文物保護深入人心。
2)古籍文獻復制、修復、裝幀等DIY文創衍生產業的開發。由于古籍文獻有著很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所以在藏和用兩個方面有著很大的矛盾,所以古籍的孤本、珍善本的利用就給文創產業帶來機遇。通過博物館、圖書館等機構,為民眾提供古籍文獻的復制、修復、裝幀等DIY活動,通過親自參與和動手,有助于人們了解古籍、了解歷史,對古籍的保護也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3)社會民俗文化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古籍文獻中蘊含豐富的有關老百姓生活的風俗習慣、神話傳說、典故、禮儀信仰等無形的內容,在文創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將這些無形的資源,融入到產品中去,通過構建衍生產品的主題內涵,主動傳播產品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具有濃厚的文化韻味,滿足當代人的精神需求[5]。比如古籍中所描述的民俗文化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飲食習慣、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都與民俗文化息息相關,可通過對民俗及風土人情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對文創產品進行設計和推廣,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民俗文化的價值,許多民俗文化的元素被提取出來,并充分與現代元素進行融合,設計出了大量精美且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創產品,這些產品經常被出差或者旅游的人們選作給親朋好友們的禮物購買,對提升當地經濟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4)古籍素材文創平臺探索。根據古籍文獻所包含的圖形、色彩、文字等元素,通過專業技術手段,對其進行二次設計,把紙質文獻所包含元素數字化,錄入專門的數字資源庫,使之成為通用的設計素材。素材平臺的建設,不但為傳統文化的設計提供便捷的素材來源,也為具有特色文化實物文創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提供思路,同時這也是古籍文獻開發和利用的新途徑,是古籍保護工作中的新亮點。在探索過程中,視覺中國網在這方面做出來表率,該平臺是將古籍圖片轉化為設計素材,建立了“中國傳統文化設計素材公共服務平臺”,對古籍圖片進行重繪、簡化和變形,使古籍圖片變為具有藝術觀賞性的文創素材商品。
5)開展形式多樣的古籍主題的培訓、展覽及經典閱讀推廣活動。中文古籍經典閱讀,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戲曲游記,這些經典資源都是中國古代璀璨文化的代表,利用閱讀推廣活動,使一些具有影響力、歷史性和廣泛性的閱讀經典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讀者面前。另外加強跨界合作,與文旅型企業或機構開展相關展覽、培訓、培養文創人才,拓展營銷渠道,同時注重文創產品及古籍文獻版權保護,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免費授權用于古籍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廣。
5 結語
古籍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載體,是文創產品開發和設計取之不盡的來源,只要妥善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深入挖掘古籍文獻所蘊含的資源,找準切入點,就能開發出各種奇思妙想的文創產品,既能發揮古籍的文化價值,增加文創產品的新意,又能對古籍文獻的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穎.河南古籍的開發與利用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1.
[2]張婷,樊虹燕.古籍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7):138-139.
[3]劉夢雪.我國古籍文獻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9(14):178-179.
[4]孫義.釋放古籍文獻文創開發潛力[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9-10-16(D07).
[5]謝林含.挖掘地方文獻價值,助力文創產品開發[J].北方文學,2019(10):185-186.
作者簡介
吳昊(1985-),男,陜西西安人,西安圖書館館員,吉首大學旅游與管理工程學院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