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蕓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教育理念有了明顯的變化,開始向著以人為本的方向發(fā)展。尤其是在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中就要從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角度出發(fā),結合武術文化與背景,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主,激發(fā)學生參與武術學習的積極性,找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提高武術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現狀;措施
由于高校武術教學有著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較強等特點,所以許多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并不高,造成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學中就要結合當前教育發(fā)展形式,選擇適合的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武術感知與鍛煉能力,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
1 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與模式單一。在高校體育選項課中,武術選項課的人數一直是相對較少的,甚至還存在學生雖然喜歡武術但是不喜歡武術課等問題,造成武術教學發(fā)展受到影響。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一些武術教師在教學中習慣以套路教學為主,將教學重點放在技術教學方面,內容上以三路長拳、24式太極拳等為主。但是當學生長時間處于這一固定學習狀態(tài)后,很容易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同時也影響到了武術本身的傳承與發(fā)展。從設計教學目標時,一些教師將重點放在技術與技能講述上,并未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與武術思想等到的重要性,使得武術教育與全面健身、終身體育發(fā)展等聯系度不高。在教學方法上過于單一,新穎性不足,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在評價學生上主要以技術結果評價為主,并未認識到學生生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沒有及時對心理素質影響等進行評價。由于教學過程單一,所以不僅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限制了學生主動性的發(fā)展,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發(fā)展需求[1]。
2)傳統(tǒng)文化內涵引入度不足。受到自身定位與教學目標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一些高校中雖然開展了武術教學,但是在實際發(fā)展中卻表現出了逐漸偏離文化正軌的現象,甚至進入到了競技體育中,難以展現武術教學的真正意圖。當高校武術教學長期處于錯誤的教學理念后,使得武術教學逐漸成為競技體育項目或是健身活動,不論是在內容選擇還是方法選取等方面,都借助成績來進行評價。由于這一過程屬于套用西方教育過程的現象,最終也就影響到了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此外,在一些高校中所開展的武術教學以套路傳授為主。考試標準則以學生是否能夠完成整個套路為主,而受到這一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武術文化與內涵逐漸消失,造成武術教學發(fā)展受到影響。
3)民族特色逐漸消失。隨著國家與國家交流不斷的加深,使得我國體育教育逐漸受到了西方體育教育觀念的影響,將重點放在了田徑、球類等運動上。對于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來講,則受到了西方體育思想的影響,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逐漸統(tǒng)一。尤其是對于武術教學來講,一些教師套用了西方的體育教學模式,以動作套路為主,使得武術競技表演性提升,難以展現中華武術在技法等方面的獨特性。由于學生對武術文化內涵領悟不足,所以難以感受到中華武術的文化價值。從實際上來說,武術的價值與其他運動項目不同,有著攻防格斗的特點,所以在教育內容改革中就要從弘揚武德精神出發(fā),展現武術內涵,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2]。
2 高校武術選項課開展措施
1)落實先進教育理念。在高校武術教育中就要堅持從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出發(fā),從技能型教育轉入到休閑武術觀念上,在提升武術項目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實現民族生活化發(fā)展目標。由于武術本身有著健身、娛樂性的特點,所以就要從提升心靈感受與構建人身心修為出發(fā),展現武術的人文關懷作用。所以在教育中就要從身體、技能、品行、人格等方面出發(fā),發(fā)揮武術教育在人分文教育上的作用,做好民族文化傳承與指導工作,實現實用性與教育性的統(tǒng)一,發(fā)揮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作用,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2)加深對武術思想的認識。在武術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而這也是人類文化中的一種,在技術性上主要以傳承中華武術文化為主,在德育功能方面則是從促進人的健康發(fā)展來說的。武術禮儀對武術文化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相關部門要不斷提升對武術文化的整理與研究力度,做好武術禮儀文化的引入工作,讓學生感受到武術禮儀文化的意義所在。只有形成正確的武術思想與理念,才能實現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目標。所以不再教育中就要找準教育重點,借助武術文化來實現道德教育。學生通過理解武術文化可以加深對生活中問題的理解,保持平和與寧靜的狀態(tài)。由于武術文化審美性與欣賞性較強,能夠在欣賞中獲取到美的感受,在練習中實現自我修養(yǎng)的提升。所以教師需要從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出發(fā),貫徹修身養(yǎng)性教育思想,借助武術文化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學習武術文化中的思想與內涵。只有不斷提升學生對武術文化的認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才能實現對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3]。
3)完善教學內容與體系。在高校武術教學中就要從展現武術技巧屬性出發(fā),在挖掘技術動作與攻防技巧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如動作不僅可以是傳統(tǒng)套路中的單個技擊動作,同時也可以實現散打運動中的技術等。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則可以從拆分動作技術練習出發(fā),或是借助編組提升學生身體運動素質或是鍛煉特殊技能的角度來進行教育。其次,要營造出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如利用擂臺搏斗等轉變傳統(tǒng)經濟單練套路中的問題,讓學生在練習中感受到武術的魅力,領悟其中的民族特色。所以在高校武術教學中,就要從挖掘武術本質出發(f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武術知識的意義所在,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動機,轉變對武術的錯誤認識,確保學生能夠在不斷練習中掌握武術技巧,領悟武術文化與內涵,形成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與思想。
4)傳承武術文化價值。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中,武術一直是比較獨特的一種,其中融合了技擊觀、健身觀與伍德,而這也就成為武術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所以在高校武術教學中,不僅要傳承中華武術的技能,同時也要傳播武術文化價值,將武術的發(fā)展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認識到武術中包含的各種學說與思想。所以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借助技擊性教育內容來吸引學生,同時還要增加文化與伍德教育思想。開展無數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動作技巧,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在學習武術中學會做人。只有掌握當前教育發(fā)展形式,才能找準教育重點,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武術技術動作的同時領悟其中的文化內涵,促進中華武術文化的發(fā)展[4]。
5)完善評價體系。在武術選項課教學中,就要從轉變傳統(tǒng)評價方法出發(fā),做好調整與創(chuàng)新工作,掌握新時代發(fā)展下對武術選項課的教學要求。通過對教育活動進行分析,在明確學生選擇目標的基礎上來找準教育重點。在評價中不也要結合武術選項課教學特點,在完善考核評價指標與體系的基礎上解決傳統(tǒng)考核評價中的不足,關注學生是否能夠在選項學習中掌握體能、知識與技能。實現情感與價值觀的融合。只有制定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實現改革與發(fā)展目標,才能讓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5]。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中就要結合當前教育發(fā)展形式,明確教育改革要求,制定出適合的教育計劃,制定出完善的教育模式,在明確教育目標與方法的基礎上提高武術教學質量,為武術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金向紅.江蘇省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7,(02):75-78.
[2]李煥榮.李楊.徐文峰.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J].內江科技,2007,(09):54-54.
[3]周婷娜.段啟勇.湖南省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現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健康必讀月刊,2008,(09):45-45.
[4]謝云.史夢龍.安徽省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6,(09):23-23.
[5]李帥,張偉,單琛蕾.師范類高校學生武術選項課的動機與影響因素探究[J].武術研究,2018,3(11):77-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