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插畫作為繪畫藝術中的表現形式之一,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影響下,現如今成為了繪畫創作中極為普遍且重要的表現形式。隨著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極大提升,市井生活的創作逐漸成為了插畫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平遙現代市井生活為背景,發現不同時期平遙的市井生活,探討插畫如何在市井生活中應用,采用不同的插畫造型描繪不同時期的平遙市井生活。
關鍵詞:插畫;平遙;市井生活;造型
一、舊時代的平遙市井生活
市井生活是一種百姓日復一日的生活狀態,最早出現于《管子·小匡》,其原文為“處商必就市井”[1],這種輕松自由無端莊感的狀態產生于街道小巷之中,真實地反映著人們的心態和生活點滴。
平遙古城已經擁有2800年歷史,是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在整個明清時期,我國社會相對穩定時期,經濟和文化發展迅速,開始萌芽民族資本主義,這樣的背景下山西晉商的快速發展對當時經濟繁榮有巨大的推動,因此這一時期的平遙市井生活空前繁榮。直至清代,古城內仍然興盛煥發,商號林立、集市頗多,街道兩側的票號、貨莊、當鋪琳瑯滿目。從早到晚,街道兩邊隨處可見肩上挑有食品小吃叫賣的小販(如圖1),他們一般挑著擔子沿城區走街串巷地叫賣,是當時市井中最多且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些重要的人群則是制鞋、磨刀、修補日用器皿、縫衣織布的手工匠人,他們善用手工,通過自己的手藝來維持生活;此外還有從事商鋪經營的商人以及修腳、剃頭的特殊從業者。在古城最中心的市樓上寫有“朝晨午夕街三市,賀鳳橋臺井上樓”[2],集市開始于早晨,一日有三次,由于賈商多居住在城中,早晨則以賈商交易為主;城外居住者則在中午時開始;傍晚時交易的群體則為農民或小販,這一時期平遙百姓的市井生活多以集市交易為主。
隨著清政府的腐敗,晉商受到了重創逐步走向衰敗之后,城中的繁華景象也不如往日,城內也逐步安上了電線,象征集市熱鬧景象的馬車輪痕跡也被填平,人力車成了穿梭在古城中的景象。直至20世紀80年代時,古城成為了百姓的重要商業活動市場,自行車、三輪車隨意出入,經營傳統名吃的商鋪日漸增多,日雜擺攤、水果販賣、小吃售賣仍然隨處可見(如圖2)。在此之前喧鬧的市井生活一直存在于城內大街,同時城區外的下西關街也出現服飾買賣的場景,熱鬧的市井生活現象開始在城外顯現出來。
二、新時代的平遙市井生活
步入新時代的平遙古城,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傳統的市井生活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從事手工、食品、日用等行業的人群仍然是平遙市井生活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但在衣著、采用工具和文化水平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多行業的經營方式同樣也與從前大不相同。自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以來,平遙古城便成為了一大熱門旅游景點,古城內外商業化加速發展,各地的游客前來感受古城的歷史底蘊與傳統文化,古城內修建了許多具有古城韻味的磚木頭結構的傳統瓦房四合院客棧,這些院落巧妙地將儒家禮制與風水民俗融為了一體,以及穿梭在古城內外的電動游覽車和供拍傳統服飾照片的馬車,都是新時代下平遙城區別致的市井生活。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平遙國際攝影展”“平遙國際電影節”“平遙國際雕塑節”等重大活動的舉辦,平遙古城的市井生活多了更多新穎的行業,古城內外不僅出現了肯德基、各類奶茶店和一些連鎖餐館,還出現了電影院、泡腳館等供人們休閑的場所,以及隨處可見的快遞和外賣小哥。由于旅游行業的不斷升溫,原本城內的政府機構和一些年輕人群遷出城外,原來古樸的城內市井生活日漸淡薄,取而代之的是濃郁的商業氣息,原來的生活街區逐步演變成為商貿旅游區[3]。因此,典雅的市井生活氣息則轉移到了城外,早晨城外熱鬧的市井生活多聚集在菜市場,午飯過后城外的各個小區內外隨處可見談笑、下棋、閑坐的花甲老人(如圖3);傍晚時分,城外各街區會出現日用雜貨、瓜果蔬菜、小吃服飾的擺攤人群,公共場所眾多的廣場舞方隊,這是城外市井生活最為喧鬧的時刻。
三、插畫的概述
插畫是隨著紙質書籍的出現而產生的藝術創作形式,最早是在宗教等書籍中,之后多是插附于各種報紙、書籍以及一些刊物中的圖畫,因此早期被叫為插圖,多用于對文字的解釋說明和書籍的藝術欣賞,有時也會用插圖的方式舉例說明。雖然其表現形式比較直白,但可以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是一種變化豐富且最基礎最重要的藝術表達手法。
在現代社會,插畫雖然與最初的“插圖”仍存在著繼承關系,但它不僅不再叫做“插圖”,在功能上也逐漸變得更加多元化,很好地順應了社會的需求,從過往受文字的束縛下,只是單一地對文字表達,到如今應用于不同的創作領域中,使它更具有直觀性、趣味性、藝術性。在應用范圍上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宗教、戲劇、書刊,更多地被應用到商品推廣、社會公共廣告宣傳、游戲制作、影視文化等領域中。不管是日常用品的設計還是服飾圖案的設計,插畫都能展現其個性、多樣的圖像創造功能。創作者在審美、情感的表現上有了更廣闊的表達空間。繪畫工具的多樣化也使創作插畫時的造型技法更為豐富,擴大了畫者的選擇空間。
四、平遙市井生活插畫創作分析
平遙市井生活插畫整體內容上多為人物、景物以及人和景物融合的三種描繪手法,而平遙市井生活的創作則是人物和景物結合。平遙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有著深厚的歷史傳承與文化積累,因此,在市井生活插畫的創作過程中,需要繪畫者多走出去觀察,以速寫的方式記錄真實的市井生活,快速記錄下不同時刻的場景變化,將市井生活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對真實市井生活的寫生鍛煉能使畫者學會在創作過程中處理各事物之間的主客關系。今日的平遙市井生活中,不管是作為生活背景的古城建筑還是市井從業人員,都或多或少地延續著曾經平遙市井生活的特征,在畫面的整體表現形式上,不同時期的市井生活狀態可以與每一個生活背后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同時采用不同的視角和色調來呈現,不同的色彩能夠賦予畫面不同的靈魂和內涵。
一幅插畫作品的完成離不開形式和情感的結合。在創作過程中,畫者可以用畫面的整體色調、多樣的造型等來表現情感,同時在繪畫中融入自身情感,畫面會顯得更加充滿生氣和生命力。藝術家蔣兆和說過:“寫生的重點在于理解物象的結構和其內在的精神本質。”[4]因此,藝術即情感,在市井生活插畫創作中不僅是對環境的外在創作,還需要繪制出不同時期的生活特征,更重要的是表現出喧囂市井生活背后的情感。
插畫作品的創作過程是繪畫者透過視覺與觀者進行交流的過程,情感與形式結合運用能使畫面展現出真實市井生活的感情色彩。插畫創作中情感與形式語言本都來自現實生活,因此,市井生活的作品創作只有通過用豐裕的視覺語言將情感交錯于畫面中,讓畫面的表現形式通過情感得到豐富。對市井生活的造型的設計也應真正地融入到每一個生活細節,所有的物都不應獨立、單純地出現,應該是可以與人相互交流和接觸的生命體。平遙市井的各個角落都保留了許多的傳統圖案,這些都是平遙人民從古至今的生活精神和情感寄托,在塑造畫面時,抓住這一特質,便能夠將平遙市井生活中人們的美好情感和精神追求表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李林鈺.市井題材繪畫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9.
[2]任春平.淺談平遙市樓的歷史價值與文化特色[J].文物世界,2019(3):55-57.
[3]曹素娟.對平遙古城深層次旅游開發的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08.
[4]蔡博然.成都現代市井人物插畫造型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閆俊珍,中北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