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增喜
摘 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已經進入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被教育領域所重視,而其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直接影響了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以分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問題為切入點,探究自主學習模式更加有效的應用對策。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學生需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與發展,現代高中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直接影響了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信息技術有內容豐富、便捷、快速等特征,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現代高中對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應更加重視,教學也應更加的科學和嚴謹。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問題
首先,雖然信息技術已經全面進入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但其整體的技術水平和學習能力仍存在一定的差異,當教師忽略這一問題,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會不斷積累,這部分學生就容易產生挫敗感,進而形成消極的學習心理。
其次,無論是在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中或自主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擁有積極而自主學習意識的學生較少,多數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輸的知識。被動學習的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思考與實踐意識和能力較弱,特別是在離開教師的教學之后,自己往往無法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二)教師存在的問題
首先,很多高中學校和任課教師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的偏差。近年來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新的教學理念不斷被提出,部分學校與教師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但以往的應試教育理念仍然在很多高中學校占據著主要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模式會以學生的畢業率和升學率為主,從而使學生的信息技術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實際應用中。
其次,從以前到現在,很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較單一化。很多教師的教學內容完全以教材為主導,同時教學內容沒有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和學生的特征做出改變,學生只是學習計算機的基礎性功能。但現代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該更加與實踐結合,進而影響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其擁有正確使用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意識與能力。但實際上很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于單一,對學生的影響較低。
最后,部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停留在實際操作的表面上,沒有深入學生的思想意識層面,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只是為了完成教師所給出的問題和項目,師生、學生之間缺少足夠的交流和溝通,教師對學生的感受、想法和學習效果的了解不足,進而對以后的教學內容的設計產生了負面影響。在此前提下,對信息技術較排斥的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同時自己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態度也沒有得到改善。
二、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的有效應用對策
(一)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1.現代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內涵及相關資源
在現代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模式,首先校方和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源,只有以足夠的教學資源為基礎,學生才可以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由于現代社會處于全球信息一體化的發展時代,各種信息層出不窮,因此教學資源在內容、數量和質量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信息的儲存、傳輸與提取等方面。在此前提下,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通常要求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并提高其實踐能力。
針對這一方面,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資源在選擇與創建上應符合以下幾個要求:第一,數字化要求。數字化要求是指從文本、圖像、影像、音頻、視頻等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后利用數字信號來進行糾錯與分析。第二,存儲云盤化。雖然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相對簡單,但仍應具有一定的云盤存儲量,同時保持較強的動態性。第三,優化多媒體技術。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性,突出其視覺、聽覺處理功能的教學價值。第四,信息傳輸網絡化。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開發網絡獲取教學資源的功能,并加以整理與研究。第五,教學過程科學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是教師把自己所創建的教學資源教給學生,讓其自己完成學習任務,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授其基本的學習方式和技巧,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其可以自發地使用這些學習方法,從而完成知識的獲取。
2.建立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庫
建立可以滿足高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搜集素材。對于現代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而言,教學資源較豐富并且搜集渠道較多,教師可以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選擇相應的文本、圖像、音頻等教學資源,然后進行整理和分類,創建豐富的教學資源庫,讓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選擇,同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和學習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進而提高其實際應用能力,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②資源集成。為了高效地實現對教學資源的利用,教師還應完成對教學資源的集成,將其設置為課件。首先,可以根據當堂課的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整理和篩選,從而提高資源庫的利用率和教學的針對性。③資源共享。教師應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上傳到網絡進行共享。這樣既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庫的信息,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實現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學習。例如,在Word相關的基礎技能方面,教師應搜集并共享網上各種簡短的教學視頻,以便于學生查閱和復習。
3.加強教學的引導性
對于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重視引導性教學,以此逐漸讓學生圍繞課堂教學的內容展開自主性的學習與思考,引導學生逐漸去發現資源庫中存在的知識點和相關問題,然后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讓學生擁有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更加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
首先,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想要保障自主學習模式的有效性,首先在設計教學內容上應更加注重實際性、針對性和可執行性,在這一方面教師應以學生的需求為核心,了解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多數教師盲目地遵照教材教學,忽視了現代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學習能力,因此很容易浪費教學時間。不同的技術學生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率也會不同,同時還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的差異性,因此在設計自主學習內容之前還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制定更加科學而有效的自主學習模式。例如,在收發郵件、即時通信等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了解學生熟悉哪些軟件,然后精簡此類軟件的教學內容,加重學生較陌生的軟件教學內容。
(三)人性化的自主學習模式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通過合理的、科學的方式有步驟地逐漸積累而成,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意識,而不是短期的學習成績,從而忽略自主學習的真正意義。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自主探究信息技術,激發其自主意識。針對這一點,在教學初期,教師可利用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技術或事跡,刺激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例如,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查找相關的事例,包括:信息技術的硬件設備在進步和發展時的外觀變化,使用方式和功能的變化,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和改變等。以此類問題,先引起學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其可以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進行自主性學習。
(四)全面的教學計劃
想要保障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效果,更加全面的教學計劃是必不可少的,對高中信息技術而言,教學計劃應分為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兩個部分。首先,教學目標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用自主學習模式所要達到的目標,而教學目標則可以大致分為短期教學目標和長期教學目標兩個部分。短期教學目標可以是在一堂或一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模式所要達到的目標,包括:學生知識點的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等。長期的教學目標則是指應用自主學習模式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即: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改變。
教學評價主要針對兩方面的評價,第一是針對教學內容的評價,即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方式;第二是針對教學目標的評價。對于應用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學評價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態度的轉變,而不是單一地以學生的筆試或實操成績為評價的核心。針對教學目標的評價主要是評價短期的“小目標”是否實現,“小目標”教學的質量等。其中需要注意一點,只有保障短期教學目標的質量才可實現最終長期的教學目標。
(五)實際化的應用方式
首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模式,應讓學習內容更加的實際化,以此把各個小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針對這一點,教師可設計簡單的工作項目讓學生自主完成,同時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由簡到繁地為學生布置實際的項目內容。例如,某超市的貨物歸類入檔,讓學生搜集相應的商品名稱和圖片,而為了精簡教學內容,可把該學習項目中的超市商品分為多個類別,讓學生自主性選擇,如:玩具區、文具區、食品區、廚房用品區、清潔用品區等。
其次,教師應加強師生、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通過彼此交流、討論可以完成個人的思維和想法,實現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針對這一點教師可讓學生以多人小組的形式完成學習項目,如:完成食品區的商品目錄或圖冊,可把其分為零食、飲品、調味品、罐頭、生鮮蔬菜與水果等幾個部分,然后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負責一個部分。
三、結語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與技術雖然相對簡單,但卻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應用領域也較廣,因此在應用自主學習模式時則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兩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王大慶.解析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及出路[J].華夏教師,2017(13).
[2]王金彬.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差異成因及對策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
[3]周子貴.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價值實踐探究[J].名師在線,2016(12).
[4]楊小東.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6(39).
[5]梁艷.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探究[J].成才之路,2016(3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