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近年來,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形勢下,實現教學活動的生活化構建,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學的全新趨向。而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也需要認識到這一變化,將生活資源引入課堂之中,實現數學教學的創新構建。立足于此,首先探討生活資源所具備的教學作用,然后對運用生活資源激活數學教學的具體措施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改革;生活資源;小學數學;教學作用;措施
數學課程在小學階段是以常識性知識為主,除了簡單的計算和幾何常識之外,還包含了單位換算、時間、方位等多方面不同的常識性知識。這些知識和現實生活存在緊密聯系,很多地方都有體現。因此,便可以將這些生活中的具體資源反向融入數學課堂教學,這樣能夠對數學教學產生積極作用,助力數學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生活資源對小學數學的教學作用
所謂生活資源,就是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類資源,比如日常生活經歷、娛樂游戲、街邊廣告、民俗文化等,都可以算作生活資源的范疇。總的來講,生活資源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具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在這之中,就有很多資源與小學數學存在關系,將其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積極作用。首先,能夠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講,教學活動是以課本教材作為核心展開的,教材課本畢竟內容有限。相比之下,生活資源則是非常龐雜的,將生活資源融入教學,就能夠讓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其次,生活資源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本上,不少素材其實和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缺乏關聯,也不具備趣味性,這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這些事物中的一部分就有包含數學知識。將這部分素材融入課堂輔助教學,就能夠對學生的興趣實現有效激發,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最后,生活資源的利用,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課外拓展,強化學生在課外的數學學習。從目前實際來講,小學生在課外的學習活動偏弱,往往就是以解答練習題目為主,學習性不強。而基于生活資源,可以在課外構建起生活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展開實踐,通過實踐對相關的數學知識形成更加深入的認識掌握,提高學習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運用生活資源的可行措施
(一)以生活案例導入數學課堂教學
在數學課堂上,生活資源的運用,可以立足基本的教學流程,對不同類型的生活資源實現多元化利用,讓數學教學可以和生活資源靈活結合。而課堂導入,就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導入,主要目的就是引入新課知識,同時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引入一些趣味化的案例,開啟課堂教學。比如,在教學倍數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引入這樣一個案例:小明的媽媽想讓小明學好英語,不僅給他報了英語課外班,還給小明制定了背單詞的計劃,第一周記10個單詞,第二周翻一倍記20個,第三周再翻一倍記40個,以此類推,每周翻一倍,那么小明能堅持10周嗎?這個案例以英語記單詞為例,學生普遍有類似感受,同時也融入了倍數相關知識,為開啟課堂教學打了基礎。引導學生對案例展開思考,就能讓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使其對倍數的相關知識形成探討。
(二)構建生活情境講解數學知識
一堂數學課,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數學知識的講解,讓學生認識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這是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基礎所在。而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就可以構建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具體的情境之中來對學生展開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形成更加直觀的認識。比如,在教學“方向與位置”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需要學生掌握方位表示的相關知識。在課堂講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立足學生日常生活,構建這樣一個情境:小明去小蘭家玩,位置如下圖,媽媽讓小明順便到丁丁家找丁丁媽媽借一袋鹽,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怎么走?教師構建這樣一個生活情境來對方位知識展開講解,就能取得顯著效果,讓學生深入了解認識。
(三)創設生活實踐指導學生練習實踐
數學教學不能只局限于理論知識講解,還需要展開實踐練習,通過實踐學生才能對相關知識形成掌握。因此,教師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游戲資源,創設課堂數學游戲,指導學生練習。比如針對分數的知識教學后,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創設“分蛋糕”的游戲,以黏土代替蛋糕,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指令,按照一定的分數來分蛋糕,從而對分數形成牢固掌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資源的運用,可以取得積極作用。而在實踐中,教師需要以多樣化、趣味化等基本原則為導向,通過合理手段,將生活資源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創新。
參考文獻:
[1]王景升.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7(7).
[2]袁俊俊.數學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化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9(3).
[3]張小偉.激活知識,促進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好家長,2019(14).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