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促成媒體形式的多樣化,也讓信息傳播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復雜,無形中也對突發事件的媒體應對處置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作為應對突發事件進行信息處置的權威媒體,應急廣播本身就承載著重大責任,融媒環境下其更需要有所突破、合理創新,讓自身的功能和價值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
【關鍵詞】融媒體;應急廣播;突發事件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發展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隸屬于融媒體系當中的任何一種媒介、渠道,都積極開啟了轉型之路,而應急廣播在趨勢之下更應與時俱進,以充分應對突發事件信息傳播的需求。
一、融媒體環境下突發事件多發的客觀現實
2007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對“突發事件”做出解釋,指那些突然發生,直接或間接,甚至有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措施予以應對的事故災難、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及社會安全事件。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必然會在一定范圍內快速演變成社會的焦點,對其展開真實、客觀的報道也成為廣大媒體的重要任務和職責所在。
近年來,因為各類國際、國內突發事件頻發,與之相關的各類信息也呈爆炸增長之勢,尤其是伴隨自媒體的蓬勃崛起,網絡中各類虛假消息、謠言混雜在真實的信息和環境之中,對民眾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突發事件本就容易加大民眾的恐懼情緒,經過各種虛假新聞的渲染,消極情緒很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聚集,進而引發社會負面輿論。媒體本就承擔著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責任,作為應急廣播更有必要對這類突發事件及時、客觀、深入地展開報道,提高傳播影響力。
二、特定環境下應急廣播的重大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明確規定,相關政府部門要按照統一的規定,準確且及時發布有關突發事件的發展態勢及應急處置工作信息,任何單位與個人都不可以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應急廣播作為各級政府授權的媒介,要主動承擔面向社會發布突發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在自媒體泛濫、網絡信息發布約束機制尚不夠健全的時刻,應急廣播更需主動發聲、強勢發聲,引導社會輿論方向。
首先,在面臨重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應急廣播必須第一時間通報災難信息,集合一切可以傳播信息的渠道,引導救援力量,在最需要的地方發出應急廣播的聲音,傳遞救助信號、釋放理性聲音,時刻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置于頭等重要位置。
其次,在突發事件當中,應急廣播必須第一時間傳播真相,不失語、不缺位,及時占據新媒體輿論陣地,對于影響力甚廣的謠言、虛假消息必須及時辟謠,充分發揮穩定人心和引導輿論的作用。
最后,將應急廣播的權威數據及社交媒體的大數據進行充分融合,進而建立科學有效的應急信息發布機制,讓融媒體時代的信息發布在多、快的基本特征外,更呈現出大數據的科學性及精準性,能夠充分滿足社會各界的需要,彰顯應急廣播本身的價值。
三、融媒體環境下應急廣播應對突發事件的傳播策略
鑒于融媒體環境下應急廣播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其需要從這樣幾個角度對傳播策略開啟優化:
(一)求新求變,積極應用先進技術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應急廣播要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應用新技術、巧用新手段,提高應急報道的效率和質量。如今在各行各業,視頻直播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且被廣泛應用于各行業當中,很大程度上也會為應急廣播報道帶來更加直觀的效果和更為真切的呈現。
比如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直接推送音頻或者視頻,讓應急廣播報道變得更加直觀和生動——以河北交通廣播為例,每當其在面臨冰雪、霧霾、大風、高溫以及強降雨等災害性天氣時,均會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借助多種媒體渠道,充分發揮視頻、語音等在信息傳播方面所具備的優勢,進行微推廣、微報道,緊急啟動400多次現場連線直播,每次新媒體平臺推送的應急相關微博、微信閱讀量都十分可觀。
再比如應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充分發揮其在應急報道中的優勢和價值。近年來國內多起自然災害所導致的突發事件,應急廣播新聞報道團隊都使用了航拍設備,以宏觀視角向廣大觀眾第一時間展示災區的救援、重建等一系列情況,更會讓觀眾產生直達新聞現場的觀感。
最后,應急廣播更需要加強應急隊伍的培訓和建設,凡是要加入這一隊伍的報道人員必須優先掌握應急報道技術,為應急報道增加助力。同時,為了讓非常時期的報道更具專業性、更貼近生活、更符合廣大民眾的訴求,作為工作人員必須加強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的培訓。
(二)發揮品牌優勢,優化傳播導向
在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時,媒體對輿論的引導十分關鍵。突發事件所帶來的信息爆炸式的傳播和增長方式,給媒體的輿論導向及輿論管控帶來很大難度,再加上恐慌、謠言等一系列負面情緒的出現和傳播,更會為媒體的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帶來干擾,影響信息傳播的質量和效果。于此,應急廣播有必要強化品牌意識、樹立品牌形象,通過行之有效的宣傳推廣措施,在大眾心目中樹立遇到突發事件到權威媒體當中尋找權威消息的習慣和意識,充分理解應急廣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盡管如今信息傳播的渠道與日俱增,但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仍然具備著不可替代的傳播優勢,應急廣播需要不斷夯實自身的品牌基礎,加強對自身品牌的宣傳和推廣,為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更為大眾找尋值得信賴的信息媒介,提供必要的平臺。具體操作方式上,可以通過打造全媒體矩陣的方式,優先其它媒體發布各類應對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及其它有價值的內容,讓大眾得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養成這樣一種信息閱讀和分享的習慣。借此機會,應急廣播還可以不斷增加受眾的黏性,提高其對品牌的信賴感和依賴程度。
(三)依托融合理念,擴大傳播影響
應急廣播在融媒體環境下,要充分運用“融合”理念,積極應用先進且豐富的多媒體手段,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會貫通”,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傳播效力。但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并不是簡單將相同的消息通過不同的渠道進行發布,讓不同的媒介僅僅承擔轉載的任務,而是要結合不同渠道的特征以及應急處置信息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組合。比如應急廣播所進行的現場連線報道,因為報道時并不會有畫面同期出現,所以平臺推送的信息就會進行格外的設計,要根據音頻傳播的特征,對信息內容進行加工,以最為契合的形式進行加工,確保收獲理想的傳播效果。相對而言依托融媒思維所開啟的應急報道,更多考驗的是現場記者的“功力”,其不僅要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善于捕捉突發事件的細節和有效信息,更要注重把握現場連線以及廣播直播室的有效銜接,要以清晰的思路掌握連續性的溝通技巧,并保持提問的連續性,如此才算是完成一次有意義的現場連線報道。
(四)以開放胸懷,拓展傳播渠道
應急廣播雖然是針對突發事件而設置的信息發布平臺,但在融媒體環境下,其有必要打破運營思維,不能立足廣播而被“廣播”二字所自我設限,更不應該在新媒體和更多新興傳播載體和渠道的沖擊下,孤芳自賞,而是要勇于直面沖擊、把握機遇。所以作為應急廣播,其必須敞開胸懷,積極使用各種新媒體、多媒體,拓展傳播渠道,擴大媒體影響力和受眾面。只要權威媒體出具的信息傳播的越廣泛,虛假的、不負責任的消息就會被壓制傳播的空間,大眾就越不會被這些消息所蠱惑,應急廣播才能配合突發事件做好應急報道和應急處置,將負面輿論效應降到“最低”。比如近年來應用率較高的網絡視頻直播,就可以將其和應急廣播進行組合,提高廣播信息傳播的維度。
總而言之,融媒體環境下,應急廣播更應該突破傳統媒體思維,以融合的視角、整合的訴求,拓展應急廣播信息發布的渠道。同時,結合更多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和傳播路徑特色,拓展信息傳播的方式,搶占各種虛假消息、負面輿論所占據的市場空間。近年來因為國內外突發事件的頻頻出現,應急廣播的功能和價值得到了更進一步的體現,但其更需要以新思維迎接新時代,才能將自身的作用進行更好的發揮。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應急廣播在很多人的慣性思維當中,僅僅在突發事件發生期間才會發揮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是其發展的唯一指向,在未來其可以從更多領域探索運營內容和機制,為自身的長遠發展鋪設道路,實現更為全面的運營。
參考文獻:
【1】王新光.基于融媒體中心下的應急廣播建設探析【J】數字化用戶,2019(025):227.
【2】龔志帥,融媒體應急廣播發布系統建設探討【J】.廣播電視信息,2019(10):23-25.
【3】葛麗婷,新媒體時代廣播的應急屬性探討【J】中國廣播,2016(05):91-94.
【作者簡介】徐波,連云港市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總監,主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