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元
摘 要:通過論述有效教學含義以及當前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指出在體育課堂有效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興趣,通過組織趣味性體育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結合,提高學生的體育競爭意識;合理組織教學評價,挖掘學生體育潛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堂;有效性
隨著高中體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對高中體育教學提出比以前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增強體質,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更從核心素養的角度,提出了要將體育情感與品質、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行為等培養貫穿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因此,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非常重要,要轉變之前的傳統教學模式,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入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本文將通過論述當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問題提出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希望對高中體育教學提供借鑒。
一、高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含義
有效教學就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采用探究性、自主性、研究性的教學或者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主動和辯證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在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有效的體育鍛煉不僅有利于他們體質的提高,也能讓他們在活動中增強集體主義精神,養成互相幫助的良好習慣。在高中體育有效教學中,教師關注學生心理需求是教學的根本,尊重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各種表現,是實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因此體育有效教學要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要有時間和效益觀念,同時教學要對教學過程及時進行反思,讓有效教學形成一定的策略。
二、當前高中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教學模式傳統,學生興趣不高
高中生的認知能力已經比較豐富,他們不喜歡循規蹈矩的生活和學習,更喜歡有挑戰性或者新穎的體育訓練或者學習方法,這是他們表現出來的優點。但是,相關的調查發現,由于體育不在高考范圍內,教育者對體育教學關注度較少,高中體育教學模式仍然比較傳統,以講授教學為主,過程一般為教師講解體育活動內容、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模仿、單獨訓練、評價的過程,整個過程都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存在大量的“填鴨式”重復教學內容,同時課堂秩序性不高,學生興趣不高。比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在課前講給學生具體的動作要領,然后就讓學生分組練習一些動作,而并不是采用情景游戲創設教學、趣味籃球項目教學等方式來開發學生的體育思維,達不到有效教學規定的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
2.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積極參與性不高
相比其他學科,體育是一門偏重實踐的課程,只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學生才能對體育運動感興趣。教師良好的教學方法,對提升學生體育綜合素質很關鍵。但是,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中很少組織相關的訓練或者比賽,學生的體育競爭意識很低,不能通過體育學習養成守規則、善合作、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專項運動能力上,體現不出不同學生的能力,這些都是體育核心素養要求當代學生達到的要求。同時,我們發現一些很好的有效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導入教學、情境創設體育場景教學、小組合作探究體育活動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在體育課程上應用得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教師不懂得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另一方面是引不起相關教育者的注意。
3.體育課堂評價方式有限
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調節能力,增強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在評價中要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角度出發,多方向對學生實施評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唯成績論”“唯體質論”等傳統評價方式仍然貫穿在體育評價中,對于學生的體育能力都是進行單一的評價,比如體育動作的模仿程度、體質發展情況等,而不是從體育團結性、集體主義精神、體育品格、運動能力等這些方面進行評價,造成學生對于自己的認識過于片面,不利于良好性格的養成。
三、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體育課堂有效性教學要從多個方面實施,教師從課前的準備、課堂的組織、課后的練習等幾個環節對體育課堂實施控制,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在這些環節中,要創新教學模式,基于學生發展的要求,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
1.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興趣
要想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教育者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將體育課程放在與其他課程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師要認真研讀體育新課標內容和要求,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各個環節中加強對學生的體育引導,讓他們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首先要了解班級學生整體學情,根據學生目前的體質、體育思想、體育素養等制訂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體育教學方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簡單的動作示范后,要將課堂充分交給學生,通過組織自學、互學、展學活動,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逐漸熱愛上體育,在組織相關的課堂活動中,教師要發揮學生主人翁地位,讓他們通多小組探究合作、分析體育項目趣味性等方法,讓體育活動在鍛煉學生體質的同時,更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主動性。比如在籃球課中,學生在學會了拍球、運球、上籃的基本動作后,為了增強學生團隊精神,形成體育競爭意識,教師可以組織“三步上籃競賽”,將學生分成3個小組,分別排成縱隊,從規定地點運球上籃,看哪個小組學生上籃動作最標準、完成的時間最短。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懂得了團隊重要性,在比賽中充分做好準備,對自己充滿信心,盡量幫助團隊取勝,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習慣,更是讓他們具備了良好的體育品質和情感,課堂效率會很高。
2.課堂情境教學,提高學生主動探究性
在體育課堂中,教師課前積極進行備課,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場景,采用生動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是情境教學的特點。體育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狀況,采用多媒體、體育道具等,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獲得課堂最佳教學效果。比如為了在體育課中讓學生養成努力拼搏精神,形成愛國主義思想,在體育課前,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關于劉翔奧運奪冠、女排精神等的畫面,生動的圖片、視頻和聲音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認識到體育精神的重要性。在學生觀看完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效的課堂提問:“你認為女排精神寶貴在哪些地方?對于我們的學習有何幫助?”“你是如何看待運動員的拼搏精神的?”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們互相討論,最后教師指定學生回答,調動課堂氛圍,引起課堂共鳴。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教師要多組織一些探究性的教學內容,發展他們的個性,讓學生養成互相學習、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比如在高中武術課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是發展學生的柔韌、靈敏、力量、協調等能力,激發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武術的熱愛,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行為,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場景,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組建隊形,增加武術的表演效果,同時隊形在行進間要不斷地進行變化,學生們知道自己在隊形中的具體位置及變化方向,讓武術表演看上去非常協調一致。在教學活動臨近結束時,可以讓學生分組展示(配樂),教師實施評價,同學之間相互鼓掌,整堂課中學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很多,提高了他們的體育探究能力。
3.課堂教學與學生體育實踐相結合
體育教學中的很多素材都是來自生活實踐中,最終也要服務于實踐。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傳統的體育教學項目進行生活化的延伸,擴展其應用形式,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通過適當的點撥開竅,讓學生自己找到體育活動的訓練或者比賽技巧,這會比直接分享答案教學效果好很多。同時,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班級間足球比賽、趣味運動會、體育精神辯論會等不同形式,讓學生的體育素養得到提升,在這些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德育的滲透,培養學生敢于面對困難、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可貴精神,形成自信、果斷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在學生的體育實踐中,要充分發揮好德育功能,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于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核心素養教學要求。
4.實施多元化課堂評價
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有助于學生自尊心的提升,讓他們更好地適應體育教學的要求,改變自己不良的性格。在進行體育課堂評價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多方面關注學生的體育素養,從體育核心素養能力上,對學生展開評價。比如,在體育品格評價中,教師要增加體育運動堅持性、守規則性、合作性、拼搏性等在學生身上的表現;在運動能力評價中,不僅要評價學生走、跑、跳、投等基本運動能力,也要對專項鍛煉能力、競賽能力進行評價;在運動習慣評價上,通過了解其他同學或者老師,對于學生每天堅持體育鍛煉情況實施評價;在健康知識評價上,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了解他們對科學健身、運動傷病預防的了解程度。因此,通過多元化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和不足,在今后的體育運動中積極地修正,提高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幫助會很大,也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綜上所述,當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是較多的,主要是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方法單一以及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等。下一步,在體育課堂有效教學中,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多組織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采用情境式方法,開發學生的體育創新能力;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相結合,豐富課堂評價方式,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挖掘他們身上的體育潛能。
參考文獻:
[1]梁建平.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山海經故事,2016,15(7):15-16.
[2]王春文.新課標下的高中體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21(6):22-23.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