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吉
摘 要:數學學習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項重要的主動學習,它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在初等學習的基礎上解決數學實際問題。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時,要注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小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動力和濃厚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學好數學,促進全面發展。從基層學校數學教育的現狀出發,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為中國教育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基層學校;數學;現狀
一、基層學校數學教育的現狀
1.學生基礎薄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學生的相關基本知識普遍偏少,可以用宛如一張“白紙”對其進行形容,且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抽象性強的學科,需要月積日累的長時間練習,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很難學習和接受這些難學的數學技能,因為“聽不懂”和“難以理解”,再加上數學考試成績的逐步下滑,就導致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學生“你讓我向東,我非要去西”的叛逆心理表現,更是讓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雪上加霜”,而且,我國的基層學校教師數量也極為“令人擔憂”,以我校舉例,一個學校僅僅擁有36名人民教師,學生多、老師少的現象“屢見不鮮”,試問,在老師極度勞累的情況下又何以保證及時監督每個學生的實時學習情況呢?因此,許多小學生在不經意間的“忽視”中就可能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厭惡感”。
2.教師的教學缺乏互動
數學課堂的有效發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有機合作,然而,現在的大部分數學課堂仍然以“一言堂”“滿堂灌”作為教育模式,缺乏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難以引起學生在課堂上的共鳴。例如,教師在講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這個內容對小學生而言具有相當高的難度,教師必須找到一種方法讓小學生來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在之后的授課過程中將不同的知識結合起來,并組成一個完整、有機的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理解和記住課程中老師所講解的知識內容。
3.忽視了實踐教學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中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教學,許多教師竭盡全力地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但是卻很少有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動手操作,將學習和生活“一分為二”,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遲遲得不到應用,長此以往,小學生甚至會認為學習數學沒有用處,對小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產生不可挽回的惡性影響。
二、提高數學教育質量的建議
1.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數學學習是學生數學教學的一部分,是一項重要的主動學習,它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在初等學習的基礎上解決數學實際問題。教學的引入方式對數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數學教師往往忽視這一點,“從頭講到尾、全是知識點”的現象甚多,所以,數學老師應該建立一套合理的符合學生興趣的講課方法。比如教授學生識數時,第一步是讓學生拿幾個“圓”分成兩堆;第二步是讓學生思考如何將“圓”去掉或拿來可以組成老師所需要的數字,在活動過程中老師不給指導,也不做統一要求,每個小組給出的數字各不相同;第三步就是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在此過程中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還可以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增強合作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注重人文關懷,建立和諧互動
小學生的天性往往是活潑好動、充滿幻想的,所以老師要在保護小學生“純潔心性”的最低教學基礎上制定學習的新目標,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亦師亦友”的相處模式,例如:在學習體塊的課程安排中,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制作課上所需要的相關幾何立體圖形,并將其好好地保存,放在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地方,使制作的記憶在每個人腦海中不斷地深化,與此同時,在制作的過程中既進行知識的傳授,又可以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教授學生一些數學方面的童謠,通過師生之間的和諧互動,一步步讓學生更加喜歡上數學學習。
3.重視實踐教學
在數學方面,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認真實踐,認真思考,教師要盡量把數學問題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數學“緣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讓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例如:教師首先可以拿出一個面值為5元的人民幣問學生,我用這張5元的人民幣能換多少張1元的鈔票?1枚硬幣可以換多少根棒棒糖?10元錢我能換多少1元硬幣?100元能換多少10元?等等的一系列相關問題,既讓學生認識了通用紙幣的“模樣”,又引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良好教育舉措。
三、結束語
現如今基層小學數學教育的前景仍不樂觀,我們應該積極與其他學校溝通合作,取長補短,借鑒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不斷與新時代的發展做到“步調統一”,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促進本校數學方面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從而在未來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江磊.淺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校園·學習(中旬刊),2012(2).
[2]李俊.淺談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J].教育界·中旬,2019(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