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宴華
摘 要:德育是針對小學生的思想認知、道德規范、行為習慣與心理健康等多個因素進行指正與監督教育的一個課程活動,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推廣,已經成為小學學校的課程之首,也是保證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必經之路。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全面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圍繞小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確定德育策略,有針對性地優化小學生的品德發展,全面保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認真觀察學生,明察秋毫”“完善真相調查,追本溯源”“豐富個性分析,因材施教”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班主任應該如何在德育管理過程中全面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先進理念。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生本原則;指導策略
在小學階段,德育尤為關鍵。這是因為小學生的認知發育正處于急劇變化的過程之中,任何一種行為、思想與環境都有可能影響小學生的德育認知,會直接改變小學生的價值觀與成長信念。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指導,客觀分析小學生的成長環境,認真分析影響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每一個問題及其成因,科學制訂德育管理計劃,讓小學生在德育學習中真正實現自主進步。
一、認真觀察學生,明察秋毫
觀察,是增進師生了解的基本活動,每一輪觀察活動所得出的結論都可以直接作為確定德育內容的依據,由此整理相應的德育素材,科學推進德育。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全面觀察小學生的言行舉止,透過表面看本質,分析小學生在日常言行中所暴露出來的品行與心理問題,由此確定德育的切入點。如果小學生可以及時通過德育學習實現健康成長,那么必然會對德育活動更加期待。
如本班小學生在課間活動總是會在教室外面玩耍,有幾個學生的活躍度很高,經常能聽到他們的歡笑聲。但是,在近期,卻很難聽到這些學生的歡聲笑語。通過觀察才得知,這些學生很少會在課間活動互動,關系變得十分微妙。于是,筆者就猜測他們發生了矛盾,所以主動介入,詢問學生是否遇到了交往問題。在筆者的提示與鼓勵下,這些學生承認了他們之間存在嚴重矛盾,而起因則是因為幾顆糖沒有平均分享。對此,筆者告訴學生,朋友之間的相處一定會存在許多矛盾,所以彼此之間的包容與理解最為關鍵,如果學生心存疑問,則要主動詢問,不要隱藏與猜疑,否則很有可能因為誤會而失去這一段友誼。之后,這幾個學生就主動說出了心里話,解釋了當時的誤會,握手言和,保證彼此要坦白、真誠,全力維護彼此的友誼。
二、完善真相調查,追本溯源
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做法便是根據表象妄下結論,不考慮事情的前因后果,讓學生被誤會。這種行為必然會導致小學生開始懷疑、抗拒德育指導,難以真正優化小學生的品德意識與心理健康。因此,在德育過程中,小學班主任要完善真相調查,不要急著下結論,而是要客觀分析小學生產生行為問題的根源,由此確定最終的德育計劃。
如有一次在自習課上,本班有兩個學生發生了嚴重的肢體沖突,彼此都怒氣沖沖,互不退讓。為了了解事情因果,筆者分別與這兩個學生溝通,向其詢問了事情經過。原來,有一個學生因為身體肥胖而經常感到自卑,但是另外一個同學卻無法理解,經常會說對方的身材缺陷。最初,身體肥胖的學生一直在忍受,卻讓對方更加無所畏懼,說出了一些粗魯的言辭,由此大打出手。對此,筆者告訴學生,專挑對方的弱點去攻擊對方是一項十分不禮貌、掉身價的行為,要求犯錯的學生主動承認錯誤,向被傷害的同學道歉。同時,筆者還耐心安撫了受傷害的學生,告訴他身體肥胖并不是一個缺陷,不必因此感到自卑與難過。
三、豐富個性分析,因材施教
常規的小學德育比較關注小學生的整體需求,因為班主任也沒有多余的精力逐一分析每一個小學生的成長訴求。但是,如果缺少了差異性分析,那么必然無法保障德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做好下苦功的準備,以匠心精神去觀察每一個小學生在成長道路上的問題,因材施教,讓小學生能夠真正實現健康成長。
在組織德育活動中,筆者從來不會過度依賴管理經驗,而是會客觀分析每一個小學生的成長環境,由此及時幫助小學生解決成長問題。比如,有一個小學生在考試時十分緊張,不管在日常學習中表現得如何優秀,在考試中都會因為過度緊張而影響應試行為。對此,筆者會及時幫助學生紓解心理壓力,還會經常與學生談話,讓家長、教師降低應試要求,幫助學生正視考試結果,使其漸漸能夠以平常心去對待考試。
總而言之,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優化德育指導是改善班級管理效益的必經之路,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實現健康成長。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全面分析新時代下的人才培養理念,圍繞小學生的現實成長去落實德育,豐富德育活動,創新德育策略,讓小學生在豐富的德育體驗活動中優化品德意識與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金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8):197.
[2]張建祥.對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學周刊,2018(25):176-17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