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秀珍
“書中自有顏如玉”。 閱讀的收獲總會讓我感覺酣暢淋漓!假期中,我再次捧起《新基礎教育研究手冊》認真研讀了第四章《課堂教學改革與改革主體的發展研究》的內容。其實是第三次!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我的收獲猶如散落的珍珠隨著閱讀的深入逐漸串成一條精美的項鏈,不僅有了規則的,也給我帶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浸潤。
1. 重心下移的思考
首先,教育對象與目標方面的重心下移。作為初四面對中考任務的學生來說,已經嚴重產生了兩極分化。這樣的任務面前,既要關注到尖子生的培養,又要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發展。考慮到下學期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復習,有些孩子是可以利用復習來提高學習自信和英語學習興趣的。所以,這樣就要求在英語課堂上不能只關注少數尖子生的培養,要重心下移。通過重心下移,讓那些基礎不好的孩子課堂上有話說,能張口,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讓課堂煥發出生命力”。同時,通過重心下移,使大部分孩子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以便于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2. 對構建“互動生成式”的新型課堂的理解
“新基礎教育”研究特別關注教學中的學生主動狀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生成等,從而呈現出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在“新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中,“為全體學生上課”意味著:首先,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共同創生者,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其次,學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關注,捕捉,判斷和重組學生的“基礎性資源”,“原始性資源”,“互動性資源”,“生成性資源”等豐富的資源,促成師生共同成長。第三,面對“活”起來的課堂,教師作為“推進者”,須承擔積極編織,重組資源,“積極”,“有向”,“高質量”地做好開放式導入,促進資源生成,及時智慧地做出回應反饋,使過程在師生雙方的真實互動中得以不斷生成,深化,直至結束時還有開放式延伸,呈現“互動生成式”教學的內在邏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很好地將來自于學生的課堂生成的資源利用好。反思主要原因是我自己對課堂駕馭的能力有待于提高。也使我意識到只有教師具有較高的知識儲備和精心的課堂備課才能對學生的生成資源進行很好的利用和把握。因此,教師自身的繼續學習是必須的。否則,面對“活”起來的課堂教師會束手無策。
3. 建設富有“生命自覺”的教師隊伍
實現師生的“生命自覺”是“新基礎教育”追求的人之發展的意義。在“新基礎教育”研究過程中,變“校本研訓”為“校本研修”,以教師的自主發展需求為出發點,激發教師主動發展的愿望,提升教師主動發展的能力。所謂“生命自覺”的教師,是指教師具有清晰正確的教育思想,價值取向,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策劃能力和基于日常研究性變革實踐的學習——實踐——與反思——重建能力,教師自我職業認同度高,具有良好的溝通合作機制。針對文中提到的: “生命自覺”,我在問自己:我是否接受改變?我行動了嗎?作為新基礎的成員,我很高興參與課改,但是發現自己出現了問題:聽課越多,發現自己的問題越多。近乎于不會講課了。想到此景,我感到有些焦慮和害怕了。我在不時地反問自己。思考之余,我想到了蠶蛹破繭成蝶的經歷。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如既往地跟緊新基礎課改前行的步伐,盡管改變是痛苦的,但是只有經過掙扎之后的蛻變才是我想要的結果。于是,我理清了思路。找到了下學期的努力方向。堅決做一個課改的踐行者!
4. 課堂駕馭能力的提升源自于自身的提高
在平時關于教師對知識的儲備方面有“長流水”的說法。而新基礎教育關于提升策略內容中點到在“開放”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多向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推進。因此,教師更需要有“升水法”“點金術”,隨著課堂上一波接一波的生成之潮的涌動,教師還要有“沖浪”的勇氣與能力。只有在自己的日常實踐,持續學習中,不斷蘊蓄,錘煉,教師才能養成教育智慧,教學相長,和學生一起成長。于是,我意識到自己面臨的問題:專業能力的提升是自己需要面對的挑戰,只有經過不斷學習才能滿足變換生成的課堂。所以,我要認真研讀關于新基礎的教材和教學方法,仔細揣摩。不斷前進是我唯一的選擇。
5. 不斷總結是克服懶惰的良藥
面對“活”起來的課堂,我要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每節課的成功和失敗之處。不僅我自己要做好總結,也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堂的總結和學習的總結。總結的形式可以是日記,筆記和記錄卡的形式都可以。在自我意識上,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我要對照教學目標進行每堂課的反思,評價,判斷自己的目標達成度。在知識結構上我要總結引導學生形成用結構的意識。通過引導學生在合做學習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路徑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為人處事上,引導學生通過知識學習的思考,總結以及合做學習中學會做事,做人的原則和品質。實現新基礎教育的“成事成人”的目標。
窮則思,思則變,變則通。總之,我愿意在主動不斷的學習中,不斷地磨礪自己,讓自己的課堂隨著不斷地學習而發生著變化!我堅信,成功就在不遠處的那方明亮。我的課堂將不再辜負于那方講臺的神圣!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