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枝文
摘要:面對新冠疫情,浙江自覺扛起“三個地”的使命擔當,充分發揚和踐行“紅船精神”,堅持創新求變勇當先鋒,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以民為本服務人民,致力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努力在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關鍵詞:紅船精神 疫情防控 復工復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面對災難和挑戰,浙江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發揚和踐行“紅船精神”,切實扛起“三個地”的使命擔當,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既對疫情嚴防死守,又精準施策恢復生產,讓人流、物流、商流有序回歸常態,在“兩戰”大考中做出浙江探索,為全國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寶貴經驗。
一、發揚首創精神,堅持創新求變勇當先鋒
99年前,浙江嘉興南湖上的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中華民族開啟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這種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核心內涵,其實質就是創新求變。而作為“紅船精神”發源地的浙江,從雞毛換糖到全球電商,從資源貧瘠的經濟小省到經濟強省、經濟大省,就是一部開拓創業、勵精圖治的發展史,“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浙江勇當先鋒,敢打頭陣,用創新的思維謀劃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奮力確保“兩戰”都贏。
策略:率先啟動一級響應。疫情爆發之初,浙江基于大數據分析判斷疫情在省內有蔓延風險,在1月23日率先啟動了重大公共衛生一級響應,為后續疫情防控搶占先機。之后,全省各地實行最嚴格的全面排查、最果斷的隔離觀察和保護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公眾聚集活動、最嚴格的疫情監測檢測、最嚴格的疫情報告、信息發布和輿情管控機制等十大最嚴舉措,在“內防擴散、外防輸入”上狠下功夫,各項防控措施覆蓋面廣、精準高效。全國各地的疫情走勢充分印證了浙江省對局勢的研判,也充分表明啟動一級響應的前瞻性和必要性。
治理:率先運用數字技術。作為“數字政府”標桿,浙江構建了全覆蓋的信息管理體系。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浙江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和大數據優勢,構建了一整套具有鮮明浙江特色的量化細化、閉環管控機制,從疫情采集、防控隔離到治療研發,在這場牽扯到幾乎所有部門的抗疫大戰中,從上到下有條不紊、快速響應,有效構筑起防止疫情擴散的隔離墻。浙江衛健委還聯合阿里巴巴等企業,搭建了“新型肺炎防控公共服務管理平臺” ,讓公眾可以在線問診一線醫生,給全國各地健康咨詢、在線門診提供了經驗。面對疫情在全球快速擴散,浙江作為對外開放大省和僑鄉,推出“一碼一庫一平臺一指數”精密智控網,依托“大數據+網格化”,對入境返浙人員做到“預先知、登機知、落地知”,以精準措施和有力手段,打好防境外輸入這場硬戰。同時,充分發揮浙江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大力振興消費促發展,出臺實施數字生活新消費、繁榮商圈提能級、精品拓市育熱點等16項舉措,推動數字生活新服務走在全國前列。
發展:率先推出復工實招。浙江作為確診人數全國第四的大省,在抗疫情、穩經濟的特殊時期,在全國率先出臺復工實招,創造性建立“一圖一碼一指數”精密智控機制:疫情五色圖為分區分級分類精準施策提供了基礎;健康碼服務于居民出行和復工復產需要;精密智控指數,既反映疫情防控的管控力,又反映復工復產所需人流、物流暢通度。同時,以“三服務”為載體,加強政府補貼、政策扶持企業力度,第一時間推出銀行免息緩解中小微企業壓力,采取“點對點”包車包機包專列等一系列惠企助企、解難破難措施,幫扶企業最大程度降低困難和損失。
科技:率先分離新冠毒株。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浙江在科研攻關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是最早分離出新冠病毒毒株的省份之一;在細胞模型中,發現了抑制病毒作用的潛在藥物;加快了膠體金法測試紙和超低豐度核酸檢測等快速診斷試劑的研發;開展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等多種技術路線的疫苗研發……為科技抗疫做出了浙江貢獻。
二、發揚奮斗精神,堅持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是“紅船精神”的中流砥柱。建黨初期,中國革命的勝利,靠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執著追求,革命意志堅如剛的堅定意志。今天,這種奮斗精神,就是要堅持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發揚釘釘子精神,著力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而浙江,始終以“三個地”的政治自覺,發揚努力奮斗的精神,頑強拼搏的作風,凝心聚力克服了抗疫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疫情防控落實落細,公開透明。面對洶涌而來的新冠疫情,浙江各級黨委政府擔當作為,黨員干部沖在一線,人民群眾自律、配合,參與志愿服務成為“新時尚”,全省各地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確保在較短時間控制住了疫情發展。落實落細防控責任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重要基礎,及時公開疫情相關信息是穩民心聚人心的關鍵所在。浙江全省各地實行居民出行管控措施,對重點人員的排查和密切接觸人群的隔離觀察,層層落實,構筑起了群防群控的精密網。以浙江溫州為例,春節前夕,數萬溫商返鄉,疊加節前購物集會等因素,使溫州一度成為湖北之外確診人數最多的地級市,但僅半個月疫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充分證明了疫情防控各個環節都落到了實處。疫情期間,浙江每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回答問題直截了當、直擊要點;權威媒體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消息,每一個新增感染者的行動路徑和形狀都清楚明了;紅十字會做到日結日清,每天的捐贈款收入和支出情況在官網官微公示……信息公開公示讓老百姓安心放心,增強的信任感又匯聚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正能量。
復工復產千方百計,暖心解困。復工關系就業穩定,復產關系經濟發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進復工復產,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關切,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的大事。量多面廣的中小企業是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的“基本盤”,與規模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更大。浙江對照“疫情五色圖”和“復工率五色圖”,加強分區域、分行業、分時段復工復產指導,落實幫扶中小企業組合拳:一是第一時間實施減稅減費減息減租減支政策,以最大力度幫助企業減負降本;二是面對用工難、返崗慢,率先主動出擊,通過專車、專列、專機、報銷路費、補貼部分包車費用等形式,幫助企業接回外省員工,推動用工更加便捷;三是通過提供免費場地、辦公設備吸引招商引資、打包解決產業上下游聯動問題、全面打通省內交通確保物資供應等,為復工復產“加速度”;四是大力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這些政策有效助推了企業安全有序、積極穩妥復工復產。
三、發揚奉獻精神,堅持以民為本服務人民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價值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
生命至上,彰顯大愛擔當。抗疫之際,浙江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既想方設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又科學用兵,做到了醫護零感染,復工無傳染。在疫情爆發早期,浙江屬于僅次于湖北的重災區,迄今為止治愈出院率99.9%,遠高于全國水平,且醫護人員保持零感染;啟動復工復產后,也沒有發生一起因復工導致的新增病例。同時,浙江還第一時間派出援鄂醫療隊,堅守在武漢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并創造出浙江經驗。73歲的李蘭娟院士,不僅建言獻策,且挺身而出,支援武漢60天,堅守ICU、CCU,感動國人。除了醫務人員外,浙江還組織動員各方力量,生產、調配防疫資源,浙江企業、浙江人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馳援湖北武漢。在疫情高峰期,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接收了4架載有武漢乘客的航班,彰顯了浙江在突發事件中的大局擔當。國外疫情日益嚴重,浙江率先建立從入境口岸到返鄉通道到“家門”的閉環管控機制,確保潛在風險源可控受控;開通從意大利至溫州的臨時航班,優先把老、弱、孕人員接回返鄉;設立浙江海外僑胞抗疫關愛基金,救助浙籍僑胞和留學生群體;多渠道關心關愛海外僑胞和留學生,幫助解決醫療物資緊缺等問題……各種人文關懷,讓廣大海外僑胞、留學生由衷發出“此生無悔中國人”“生于浙江何其幸”之感慨。
化危為機,培育文明風尚。縱觀歷史,每一次災難,都會在摧毀原有運轉體系的同時,催生新生事物,進而推動社會歷史發展進步。這次疫情,從積極角度看,是提升人類公共安全衛生意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環境意識的一次重要機遇,也是一次規范行為習慣、培育文明風尚的良好契機。浙江在1月底就率先探索舌尖上的抗疫,在全省集中開展文明好習慣養成宣傳行動,通過大力推行公筷公勺,聚餐提倡分餐制、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倡導健康文明生活理念,這對統籌疫情防控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回望歷史,“紅船精神”始終激勵著浙江人不忘初心,實干擔當,勇立時代潮頭;立足當下,浙江在疫情大考前,發揚和踐行“紅船精神”,各項工作經得起檢驗,交出了合格答卷。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我們相信,在“紅船精神”的指引下,浙江必定能交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戰”高分答卷,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20〕12號),2020年3月19日.
2.《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時的講話》,2017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