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乙紅
◆摘? 要:本研究室基于特色學校創建環境下開展的農村初中英語社團活動校本化的研究。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的重要手段,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校特色發展的試金石。特色學校離不開特色課程,學校的社團活動又是學校特色課程開發的重要途徑。基于此環境下,結合學校校情,為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能力素養,開發英語社團活動校本課程,以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成長。
◆關鍵詞:特色學校;社團活動;校本課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特色創建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是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而特色學校的創建,需要特色課程。特色課程是學校特色發展的試金石。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建立三級課程管理,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結合。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需要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倡導開發課程資源: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于是,為適應特色學校的創建需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筆者開展了以英語社團活動校本化為主題的課題研究。課題組成員集思廣益,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網絡、書報等資源,將英語社團活動校本化,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在開發英語社團活動校本課程的實踐中,筆者認為,校本課程應具有以下特點:
1生本性:符合認知,體現興趣激發,發展個性特長
國家課程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所以在校本課程開發的立意上,要充分考慮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否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開發過程中,要選擇具有探究價值、學生參與度高的主題。對于初入門英語這一學科的初一學生來說,他們喜歡直觀有趣的教學內容。最初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同樣,英語中的26個字母最初也是起源于埃及象形文字,這些字母都有一定的表意含義。例如,在古埃及,“A”是表示“牛頭”的圖畫;“B”是代表屋頂的位置;很多“H”就變成柵欄。教師用圖片的方式,讓學生直觀了解26個英文字母的由來。又如在記憶單詞的方法中,可以使用字母組合的象形記憶法,提高英語單詞的記憶能力。象形詞是人們利用單詞整體或局部結構的象形性(形狀)、特征、動作而創造出來的。在記憶過程中盡量運用直觀形象和形象思維,以提高記憶效果。例如:e、e代表兩只眼睛,如eye(眼睛)、see(看到)、meet、(遇見)、sleep(睡覺),這些單詞就變得形象生動了。在學習了Christmas的內容之后,教唱英文歌曲“Jingle Bells”,在學習《音樂之聲》的短文后,觀看電影,學習歌曲“Do,Re,Mi”。音樂以一種良性刺激的方式,把視覺的敏銳程度激活到最佳狀態,最高效地獲取信息。課程開發的內容充分重視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們在社團活動過程中感受樂趣,也培養了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并發展個性特長。
2實踐性:回歸生活,體現探究實踐,培養創新能力
現代外語教育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語境中接觸和體驗英語,體現英語語言的生活性,最終達到運用英語的目標。所以,校本課程的開發應滿足學生的生活需要、生活經驗與文化背景。筆者使用的科普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7的內容是圍繞美食節Food Festival而展開。美食是學生很感興趣的日常話題。于是,在社團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關于美食節的校本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開展關于美食制作、美食分享的社團活動。該話題的社團活動用2—3課時開展。第1課時為分組制作美食。課本教材中學習的是炒飯fried rice的制作,小組成員以first,second,next,then,after that,finally這些連詞進行模仿,寫出以下蛋炒飯的制作過程:First,break two eggs.Next,put some oil in the pan.Then,fry the eggs lightly. After that,add the rice slowly.Finally,add some salt.還可以選擇煮方便面、做水果沙拉、壽司。或者以蛋為主要食材,做煎蛋、西紅柿炒蛋、蒸蛋羹等等。不論在城市或農村的家庭中,這些都是餐桌上的家常菜,制作過程比較簡單,學生們模仿課本上所學的知識,使用教師提供的一些新詞匯,基本能寫出制作過程。比如小組討論共同完成的西紅柿炒蛋步驟:First,fry two eggs and ladle out. Second,fry two tomatoes till their sauce was out.then add fried eggs.Finally,add some relish,and stir them.第2課時,教師提供炊具和餐具,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各小組成員努力熟練描述本組確定要展示的美食的制作過程之后,依次展示,然后試吃分享。分享方式可以是口頭,也可以是課后的寫作。該活動主題深受學生們的喜歡,活動過程中笑聲不斷,其樂融融,勝似家庭聚餐。又如科普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8的話題是Our Clothes,師生一起討論設計一次fashion show。孩子們用報紙、舊衣服等自己裁剪,設計出五花八門的時裝作品,并展示。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享受樂趣、享受美、享受成功,也發揮了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創新能力。校本課程的開發最終回歸到學生的現實世界,涉及現實生活中的眾多領域,有科學、自然、環保等,體現英語的實踐性。課程內容彰顯學生的個性、陶冶學生的性情,使所學的課程成為構建學生人格內涵的有機養料,不僅著眼于學生的現實生活,還立足于他們的未來世界,促進他們可持續發展。
3時代性:緊扣熱點,體現信息傳遞,順應時代潮流
英語社團活動的內容還應貼近社會生活,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富有時代的氣息和青春的色彩,所以,校本課程內容的開發應緊扣時事熱點,吸引學生的興趣的同時,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華為于2018年受到歐美國家的無理打壓,作為華人,無不義憤填膺。歌曲“Dream It Possible”是華為的品牌音樂,其旋律委婉動聽。而同名宣傳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安娜的女孩在實現鋼琴夢想中的歷程。她在祖父和家人的支持下,通過不懈努力,最終登上維也納音樂廳的舞臺,實現了人生夢想。不論是歌詞和視頻,都表達了令人振奮的華為精神:只要相信自己、敢于挑戰,就一定能從迷霧重重、遍地荊棘的山谷(the bottom)到達巔峰(the top)。演唱untilI makeit real,andallI see is stars、Outof my cage,likea birdin the night這些歌詞的要點是要注意連讀和不完全爆破。此外,這些歌詞I'mundefeated、Never quitand never stop、Takea shot,chase the sun、Dream it possible短小,旋律優美,是英文寫作的好素材?!皊omething just like this”則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流行歌曲。課后,時常聽到學生哼唱副歌部分:Where'd you wanna go?/ How much you wanna risk?/ I'm not looking for somebody With some superhuman gifts……此外,校本課程也可融入德育教育。電影《流浪地球》中的魔性臺詞:“Among tens of thousands of matters, safety is the very first one. Irregular operations will make your loved ones shed tears.(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令學生印象深刻,牢記交通安全。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對象來開發校本課程,增強校本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時事熱點的聯系,讓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及時反映新時期的新風貌、新文化、新成就。這樣,校本課程的時代性迎合了當代學生的心理需求,體現了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4文化性:增強理解,體現文化傳遞,提高人文素養
開展家國情懷教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德育內容之一?!墩n標》也對文化意識的五級目標做了具體描述:關注中外文化異同,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能初步用英語介紹祖國的主要節日和典型的文化習俗。近年來,隨著中西方文化的廣泛交流,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西方的洋節,如感恩節、圣誕節。作為英語教師,既是英美文化的傳播者,也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英語社團活動校本課程應重視傳統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價值觀。于是在初三下學期的端午節前夕,組織以端午節為主題的社團活動,邀請部分家長參加。筆者將科普版英語教材、牛津英語教材和新目標英語教材中關于Dragon Boat Festival的內容進行整合,先播放視頻,接著了解屈原的生平和端午節的由來。然后請家長指導學生包粽子,最后讓學生自由發揮,寫一篇關于端午節的作文。根據本地風俗,粽子形狀有三角粽和畬族的長條菅棕。菅棕是畬族的民族特色之一,包畬家的菅棕是個技術活。師生一起學習包粽子:①Have bamboo leaves watered.②Fill the boat shape with a few tablespoons of the soaked sticky rice.Top with a sprinkling of beans.③Packed it with line with three,or four angles.④Boiled them,first with big fire,then turn to small fire till rip.將優秀的本土文化、畬族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和尊重本土文化和畬族文化的。此次社團活動讓師生和家長一起參與,不僅是一次家校聯系,也是一次感恩教育,促進了優秀傳統美德的形成。積極開發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校本課程,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再如中英文詩歌的鑒賞:翻譯巨匠許淵沖老先生的“Still Night Thoughts”(李白《靜夜思》)譯文,與詩人Wordsworth的“Heart Leaps Up”(《我心雀躍》)相比較,許老的《靜夜思》精煉押韻,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很好地誦讀。通過中文詩歌與英文詩歌對比,體會中英文分別以音調和輕重音來體現語言的音樂性,體會中英詩歌的韻律和節奏,體會不同的文化氛圍和意境。這樣,在理解外國文化的同時,也加深了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有益于接受世界先進文化的熏陶,增進文化理解,培養和提升文化品格。
此外,校本課程還具有評價性的特點。開發過程應有嚴謹的規劃、設計和實施,并由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人士參與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注重學生的成長,突出本校的課程特色。
總之,在開展課題研究以來,筆者發現:英語社團活動校本課程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知識技能上,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語言能力。在學習策略上,增強自主探究、團隊協作的意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在能力發展上,課前查閱資料,提高了處理信息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上的交流互動,提高了語言表達和合作能力;課外的實踐活動,提高了動手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情感態度上,能充分認識自己,培養和諧、健康向上的品格。在豐富的社團活動課程中,在與教師的平等對話交流中,師生共同發現學生的興趣、才能和需求,并充分發揚個性、挖掘潛能、喚醒內動力,將學習與未來發展聯系起來,積極觀照自我的夢想和未來。
英語社團活動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更新觀念、提高素養。筆者希望通過研究和實踐,不斷總結和反思,以改進和完善英語社團活動,形成學校特色課程,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Z] 教基[2017]8號,2017-8-17.
[2]廣州市第四中學.新課程下開發校本教材的實踐與思考 [EB/OL].[2010-10-27].http://www.docin.com/p-89004921.html.
[3]羅仁林.莫竹浪.中學特色學校建設[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53.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 《基于特色學校創建環境下農村初中英語社團活動校本化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Z180309 (福建教育學院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