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是在我國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的全新提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生物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生物教育的對象是人,而育人就離不開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從生物學科本身的角度來說,核心素養是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先導,在核心素養背景之下,生物教學改革必須要革除以往教學當中不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部分,通過生物教學培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我們有必要探究生物教學改革,達到提升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任務。
關鍵詞:核心素養;生物;改革路徑
在學習過程當中,培育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教師在生物教學當中的重要任務。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全面認知生物學習的全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培育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正確認識,進行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因此,本文圍繞著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生物教學改革路徑展開論述,希望能為生物教學的進步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1.生物核心素養的含義和意義
1.1核心素養的含義
從廣義上來說,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當具備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品質和能力。核心素養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劃分為很多方面,比如文化底蘊、社會參與、社會責任、生活質量等等。而生物學的核心素養可以分為生物綜合性思維、人地協調的觀念、認知力和實踐力幾大角度[1]。其中,生物綜合思維,是學習生物學非常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生物環境錯綜復雜,各種生物因素如氣候、水文等相互影響,因此,生物綜合思維就是理解和解決生物問題的有效工具。生物環境具有綜合性,因此學生在學習生物時,必須要有綜合性的思維方式,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在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生物綜合思維。人地協調是生物學的核心思想,它貫穿生物教學的始終,培養人地協調的觀念,有助于統領生物教學,使學生培養健康的生物價值觀。認知力主要是指生物的區域認知,生物學中對區域和空間的把握能力要求較高,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發展道路,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生物認知力,把復雜的生物環境劃分成區域來認知,形成因地制宜的生物思想。實踐力是指在生物的實踐過程中應當具備的執行能力,在實際的生物環境中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生物知識點的理解。
1.2培育生物核心素養的意義
在生物教學中注重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學科素養。生物這門學科有其特殊性,設計的知識領域廣泛,包括各種概念和常識性的知識,在空間上包括國內和國外的各個地區。在學習知識點時,需要學生區分各類知識,加以記憶。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滲透生物學的核心素養,堅持上述生物學幾大核心思想,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協調性和統一性,了解生物學的研究意義,促進學生學習生物的主動性[2]。
2.核心素養背景下生物教學改革
2.1培養人地協調觀念,注重實踐性
人地協調的觀念是指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因為生物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人類的發展導致環境的破壞,給地球環境帶來諸多災難,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并且,人類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來促進地球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人地協調的觀念是生物核心素養的關鍵[3]。教師可以通過語言表述或者情景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深刻的感受到人地協調觀念的價值,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此外,生物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因此學生必須要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和感受力,實踐性的核心就是學以致用,比如當遇到自然災害時,要冷靜分析其生物特征,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自己和他人脫險。或者在課外的教學中,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身臨其境的觀察地形地貌水文等生物因素,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2把生物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中
在生物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要注意對于課程改革思想的貫徹。生物教師應當主動接受培訓,體會新教材的編寫理念,提升自身的生物素養,把握好新課改的方向。在課堂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并且要善于聯系社會熱點問題,構建生物環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的解決問題。要注重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能過于獨立的講解每一章節的知識,而是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串聯,培養學生的動力綜合思維和知識的宏觀性[4]。在日常生活當中,督促學生形成正確的生物世界觀,培養人地協調的觀念,自覺保護環境。此外,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開展室外教學,提升實踐力,比如帶學生到安全的山地地區考察地形地貌,將理論用于實踐。
2.3善于利用多媒體開展生物教學
生物教學內容廣泛,在學習生物的過程僅僅局限于書本的知識是不夠的,在生物學習過程的時候要注意對于生物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善,生物會涉及到一些需要記憶和理解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與時俱進,善于使用新的技術和設備去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將生物課本當中的平面化的知識和內容轉化成生動有趣的視頻、音頻和圖畫,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點,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生物教學改革如虎添翼,能夠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現出奇妙的生物現象,比直接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也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對于有難度的生物問題也更容易理解,例如等高線、等溫線等概念的學習過程當中,多媒體教學就可以通過線條的動態變化,讓學生對于知識點更加容易理解,使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又比如教師在講解我國水域河流的流向、經過區域時,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我國的長江、黃河是從何處發源,又流經何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乏味枯燥的生物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的課堂學習,通過多媒體提高學生生物學習的效率和學習興趣,有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
2.4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教師對于生物核心素養的培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的自身素質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因此教師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要一視同仁,為學生的生物學習保駕護航,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5]。生物知識的學習并不難,但是卻具有基礎性的作用,作為教師,必須要重視生物的教學地位和教學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學生溝通,吸收先進的教學理論,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關注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養成,幫助學生打好生物基礎,助力生物教學改革的事業。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生物教學改革應當培養人地協調觀念,注重實踐性,提升專業技能,培養生物綜合性思維,把生物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中,善于利用多媒體開展生物教學,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加速生物教學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王盈. 生物實驗型微課的設計與應用[D].安慶師范大學,2020.
[2]邢衍格.立足核心素養的生物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1):68-69.
[3]盧文丹. 鄉土生物在生物教學中的案例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
[4]楊琛. 區域認知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5]何杏. 人教版生物教材“活動”模塊對中學生人地協調觀培養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
周興(1979-07),男,吉林省長春市人,民族:漢,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