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曉
摘要:快餐時代下,音樂短視頻APP的出現為音樂傳播帶來新的生機。音樂不再是單一的欣賞體。抖音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軟件之一。本文從短視頻軟件的音樂傳播特點入手,分析其傳播模式,反思其發展的弊端,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抖音;傳播模式;藝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121-01
一、前言
短視頻APP是視頻應用與社交應用的衍生品,它的特殊性讓其從互聯網商業時代脫穎而出,成為新時代傳媒行業中重要的里程碑。抖音,是一款主打音樂,視頻,社交為一體的軟件。用戶可以在軟件中選擇歌曲或采用錄音等模式,通過后期剪輯上傳至軟件。由此可見,用戶在使用和分享軟件中,音樂都不可避免的進行了傳播。
二、抖音中音樂傳播的現狀與特點
在抖音中音樂,聲音的傳播特點可以分為:(1)多元化自主性的音樂傳播,基于短視頻APP中的視覺傳播,將音樂可視化。創作者在傳播的音樂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的創作,這賦予了音樂新的內涵,增強了音樂的自主性。(2)定位準確的音樂傳播,抖音抓住時代特點,瞄準受眾喜好,將每首音樂的時間設定不超過30秒(一般用戶)。用戶在創作時,可以迅速定位歌曲高潮或喜歡的部分進行剪輯。(3)復制藝術的病毒傳播,在抖音中,往往以一樣的歌曲,動作,特效呈現。這種復制藝術在某一程度上減弱了受眾的個性化,增強了歌曲當中的商品屬性和休閑娛樂功能。
三、音樂傳播的模式
本文以5w理論視角下分析抖音APP中音樂的傳播模式。
從傳播主體大眾化的傳播模式。在抖音上,人人都可以進行創作,實現傳播。播主體己經趨于平民化和普遍化。
傳播渠道的多角度傳播,抖音和不同類型的軟件進行合作。受眾可以選擇抖音作品上傳到各類網站,進行分享點贊。這種傳播模式,刺激了用戶的興趣,增加了用戶的黏度,擴大了受眾群體;傳播內容的大數據傳播,在抖音中,音樂的推薦往往是根據大數據的算法,排出使用率最高的音樂;傳播受眾的互動傳播,用戶可以在抖音欣賞音樂時,和作者留言交流和點贊,達到雙方互動傳播的模式;傳播效果的全球化的全民分享,抖音作為傳播媒介極大程度的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地域用戶的自我滿足與需求。據統計,2018年海外版抖音“TIKTOK”月活用戶已經過億,抖音的全球化傳播使中國文化成功輸出。
四、短視頻下音樂傳播的反思與建議
圖像藝術已經成為如今的主流藝術。音樂逐漸變成了圖片的附屬品和背景聲。在抖音中,音樂和視頻的捆綁,確實得到了有效的傳播。但是,這種音樂的傳播是基于受眾沉浸在各種視覺產品當中的。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反思和建議。
音樂傳播的過度娛樂化和商業化。抖音時代,音樂的藝術和審美功能被忽略,一首首旋律洗腦的神曲,刺激性用戶的模仿,討好觀眾的神經感情,忘記歌曲本身的藝術價值,讓音樂藝術成為“現象級”網紅產品。
碎片化欣賞音樂,音樂變成了快餐時代的犧牲品。在抖音上,每首歌曲(普通用戶)在使用傳播時都只有短短的幾十秒的時間。碎片化的欣賞音樂雖然能讓我們快速抓住高潮副歌。但是,一首歌的高潮并不能代表一首歌曲的藝術價值。碎片化欣賞音樂,加速了音樂的消耗。
由于抖音的創作趨于個性化,自主性較強,很多創作者并不理解音樂作品本身的含義,只是為了吸引眼球而去進行音樂的視覺創作,這就導致音樂在大眾演繹的傳播中,漸漸區于本來的意思。比如蕭敬騰的歌曲《怎么說我不愛你》中,被大家廣為演繹的抖音版本是一個人吸煙耍酷的鏡頭,這和原來歌曲想要表達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抖音中,音樂藝術,成為現象級的過眼云煙,留下的只有抖音上那幾萬個贊。
五、結語
立足于社交平臺的短視頻APP通過簡短的視頻與聲音的配合,在短暫的時間里迅速抓住受眾的需求,滿足了快餐時代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欲望。
抖音APP通過運用網絡技術手段,實現文化產品的開發價值。運用交互技術,網絡紅人效應,短視頻剪輯等,激發受眾的興趣,增強受眾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為音樂的傳播取得積極性進步,為5G時代帶來了新的傳播生態環境。
但是,抖音APP并不能止步與此,在提升軟件內容和受眾網絡環境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音樂的藝術價值被大大忽略,商品價值被過分提高。魔性音樂的背后,必將帶米審美的疲勞和逐漸流失的用戶群體。網絡文化的建設離不開質量的維護和提高,在豐富了人們視覺快感的同時,音樂文化的體驗也必然是不能缺少的。
因此,以抖音為例的短視頻APP應該運用自己特殊傳播特點和優勢,推動音樂藝術的發展,而不是滿足于音樂所帶來的短暫的商品價值。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和維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音樂傳播環境的綠色發展,促進音樂傳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夢耘.抖音APP的傳播特色[J].新媒體研究,2018(15).
[2]張冰洋.短視頻內容生產與傳播研究——以抖音平臺為例[J].視聽,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