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鑫
摘要:微課對于高校舞蹈教育而言,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的結合,能夠促進高校舞蹈教育從體制到內容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對于高校信息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圍繞高校中舞蹈教學課程的建設工作,探討微課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課;高校;舞蹈教學
中圖分類號:J70-4;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222-01
一、引言
微課是基丁信息技術發展在教育領域所呈現的一種全新的課程表現形式,微課的應用根據課程的實際需求,可以分為線上線下兩種不同的教學形式。通過微課的應用,對于傳統課堂,尤其是舞蹈課堂而言,一方面,有助丁貫徹落實新課程教學概念的教育理念,實現對丁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另一方面,微課以自身短小而精煉的特性,便丁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其他教學環節進行有效加強。
二、優化授課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舞蹈課程教學實際上是一門實踐性尤為突出的課程,也正是如此,在信息技術引入校園之初,舞蹈教育與現代技術出現了“不兼容”的現象。這就導致舞蹈教學開展中,教師的負擔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低,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
借助微課,首先,教師可以對丁一些較難的形體動作通過視頻的方式傳給學生,學生在課下練習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選擇地針對性練習,其次,通過微課的運用,教師在課上可以通過視頻多角度展示舞蹈動作,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也減輕了教師的課業壓力。如在教學藏族舞時,關丁“屈仲練習”的部分,傳統課堂中,為了讓學生領悟“膝蓋延伸”這一感覺,教師需要不斷的示范,且針對學生一個個進行糾正,非常耽誤課堂時間,借助微諜這一形式,學生可以自主練習,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米規范學生的形體動作,為建設成為高質量、高效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三、翻轉舞蹈課堂,提升培養質量
傳統舞蹈教學中,學生往往是通過模仿的方式,配合反復多次的練習米實現對丁舞蹈中技藝的掌握。但是這樣一來,學生相對的自主學習意識就會被淡化,課堂的趣味性也有所下降,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對丁舞蹈本身的學習熱情。
而微課的運用,可以較好地彌補這一點,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跳舞視頻的錄制,米幫助學生自己扣細節、找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在對丁古典舞進行學習時,古典舞當中有很多單一舞姿的動作訓練課程,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叫兩名同學同時展示,并錄制展示視頻.通過與其他學生一起分析視頻中兩名同學存在的問題,并相互對比,米幫助學生提升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在參與到找問題的環節中來,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同時也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教師也可以錄制集體的視頻,通過多角度的錄制,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問題,以及在集體舞當中存在的不和諧行為,課堂氛圍相對傳統課堂更加輕松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更容易長久的保持。
四、多元融合,更新育人觀念
舞蹈教學不僅僅是對于舞蹈動作的教學,包括對丁不同民族生活習慣、文化差異的學習,來進一步理解舞蹈在肢體動作展示背后的含義。而在傳統舞蹈教學中,顯然背景與文化的闡述成為了次重點,學生只有實踐而缺乏理論,缺乏對丁舞蹈更加深層次的理解與學習,缺少了舞蹈的“韻味”。
而借助微課,教師可以在課前或課中通過一個或幾個簡單的小視頻的播放,幫助學生快速了解不同民族舞蹈之間的文化差異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差異,更容易掌握舞蹈的“韻味”。如蒙族舞與藏族舞之間的異同,很大程度上與人們的信仰、生活習慣、文化差異有關系,通過強化學生對丁文化內涵的理解與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學科素養①。一方面,課程的內容更加豐富,另一方面,微課短小,不會對丁課程本身的時間造成過多的消耗,學生的學習氛圍也會由丁微課而更加輕松愉悅。文化背景的學習,有利丁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結合現代化的思想,碰撞出多元化的思維,對丁學生日后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有重要意義。
需要額外強調的是,教師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無論是基丁傳統課堂,還是基丁微課視角下的新課堂,課堂教學的主體都應當是學生,教學的目的和主要的任務,是以培養學生個人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能力為主,幫助學生塑造專業素養,成為合格的專業性的舞者。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微課主要是一種教學形式,一種教學工具,教學的主體仍然是學生,教學仍然要通過學情,米實際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行為。
五、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形式,也是一種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輔助工具,高校舞蹈教學要運用微課這一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快高校舞蹈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步伐,仝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從根本上對于學習的能力與專業素養進行提升。加大加快微課的應用與推廣力度,促進我國高校舞蹈教學事業的穩定發展與進步。
注釋:
①林修婷.微課在舞蹈形體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8(0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