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體融合的發展對高校德育和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拓展傳承載體、傳播道德價值、促進教育的互動性及主體性的發揮等機遇。本文整理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的聯系以及分解統計出適合融入的內容、方式與路徑并基于動畫專業進行實例探討,重新思考定位二者融合的現代化的傳承教育策略。
關鍵詞:高校德育;傳統文化;動畫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246-01
一、前言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讓高校動畫專業乘著文化振興,重視傳統文化的大潮在人才培養上改革更新,更有特色地培養出類拔萃的動畫專業人才,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動畫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血液供給。
二、關于動畫人才培養的相關政策梳理
文化部將動畫人才培養作為國家文化藝術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中央[2004]8號)文件,提出了對國產動畫的創作的扶持;2005年,(國發[2005]10號)文件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都提出了要支持發展動畫產業;2006年,第十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批準通過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加強動漫產業發展;2008年7月,國務院確定的文化部“三定”方案(國辦發[2008]79號)文件讓文化部負責動漫產業規劃、項目建設等.8月3日,文化部出臺了《關于扶持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并提出了17條推動動畫專業發展的政策意見;2016年,國家廣電總局繼續支持中國原創動漫出版。2017年中國在線動漫用戶規模也達到1.63億多,龐大的用戶規模為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需求市場。
三、傳統文化傳播與動畫人才培養的融合研究
針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的研究相對薄弱,值得系統研究,缺少把傳統文化融入德育的創意,缺少利用新時代讓傳統文化與德育融合易行的接受方式。以動畫專業為例,傳統文化傳播與動畫人才培養的融合研究需要就從動畫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入手,再將挑選出來的可融范疇與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映射,采取顯性與隱性兩種融入方式,逐一探究融合路徑。
從德育內涵入手,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才培養的關系。整合現代技術與新型媒體形式,利用多途徑、多媒體從德育內涵入手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研究。與時俱進,使用新思維實現在媒體融合環境下的傳承與教育。為高校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動畫人才培養融合尋找精神支持。以傳統文化項目融入動畫專業人才培養和項目化課程教學,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梳理動畫創作,從動畫傳播的角度探索中華文化傳播的形式和內容。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項目體系,使兩者互融共生,轉變動畫教育教學的觀念,提高文化創作內涵。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傳播與專業創作結合的認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與動畫創作關系的思考。
四、動畫人才培養中的德育教育構建
在媒體融合視域下,整合現代技術與新型媒體形式,利用多途徑、多媒體,從德育的內涵入手進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研究。
1.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的關系。首先,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德育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其次,解讀我國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如基本文明習慣和行為規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質的教育,家庭美德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信仰道德教育等,聚焦高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再次,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梳理其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以及思想文化內容,提煉其中體現德育的內容,萃取精華,提煉符合當今時代的思想觀點,并作出當代性的闡釋。
2.形成虛擬與現實相結合,隱性與顯性相結合的融入教育傳承路徑。基于媒體融合優勢,選擇媒體以及傳播領域,采用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現代技術手段,集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選擇隱性與顯性融入的方式實施動畫人才的德育研究。跨界融合嘗試通過動畫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交互技術等手段,通過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傳播媒介,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傳播平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的融合教育傳承路徑。
3.形成多位一體的融入教育傳承模式。分解動畫人才培養體系,重構德育模式。采用課內課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涵與德育一一映射。利用課堂宣傳教育,發揮德育主體作用,利用校園、班級傳統文化活動,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社會實踐、網絡平臺等對主體性德育模式,活動德育模式,情感德育模式進行顯性與隱性融入,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的融合教育傳承體系。
中華傳統文化與德育內容豐富,在媒體融合視閾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德育創新問題為研究對象,對其融入方式等進行較為全面的歸納整理和深入研究、發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媒體融合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的德育研究,項目編號:2010-GX-432。
作者簡介:張小玲,女,重慶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傳統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