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健
[摘 要]經典文本是重要的教育教學資源,具有極高的文學鑒賞價值。在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文本時,教師要根據文本特點和教學需要,通過整合經典教學資源、優化經典教學設計、創新經典教學訓練、延伸經典教學實踐等途徑,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展開思考,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深入閱讀中形成學習認知,獲得思想的啟迪,受到情感的熏陶。
[關鍵詞]經典閱讀;教學資源;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25-0039-02
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大量的經典性文本。在教學這類文本時,教師要進行理性的設計和調度。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思想認知水平比較低,對經典文本的內容不能完全把握。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實際,對教學設計展開優化處理,以提升教學的適應性,為學生閱讀經典、內化經典創造良好的條件。“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這是閱讀經典的原則,也是一種策略。教師在教學中不可強求學生掌握更多,但關涉學生“切身”的內容,還是要“急思量”的,這是最為明智的設計。
一、整合經典教學資源,喚醒學生學習思維
讓學生產生經典情結,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現在的學生大多沒有經典名著閱讀的主動意識,這表明學生經典意識的欠缺,不利于他們形成深厚的閱讀認知基礎。在設計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和經典文本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喚醒學生的閱讀思維,還能培養學生閱讀經典的主觀意識,讓學生形成學科認知。
學生自己閱讀經典文本時,難以形成更深刻認識。因此,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順利進入文本核心,以便產生深刻的閱讀體驗。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一文,對文本包含的哲理,教師進行提示:“落花生外形并不美麗,卻是極好的東西,能夠給人帶來更多的營養。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我們會有哪些啟示呢?”學生開始閱讀文本,結合自身的生活認知展開思考,課堂互動順利啟動。有的學生從內在修為的角度展開思考,認為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不能只是追求外表的美麗。有的學生說,做人要誠實,應像落花生那樣低調。教師讓學生從文本哲理的角度展開思考,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方向,讓學生從經典文本閱讀中吸收一些營養,獲得思想啟迪,并學習經典文本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寫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優化經典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經典閱讀需要有經典設計,這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經典文本,教師要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以提升教學的適合性。特別是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要滿足學生閱讀學習的實際需要,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媒體選擇、活動設計、教學組織、實踐創新等,教師都應從不同的維度出發,為學生提供閱讀學習的適宜條件,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教學設計既要經典化,又要創新性,應擺脫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式,突出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才能贏得教學的主動權。
在選擇經典篇目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優化意識,對相關的教學內容展開整合處理,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認知的機會。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教師要求學生展開篩選性閱讀,任選一個小故事展開重點閱讀,對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進行細致剖析,歸結人物描寫的方法和規律。學生對三個小故事都有閱讀興趣,自然能理順其基本內容,對相關人物展開重點討論。藺相如是文本的核心人物。在具體解析時,學生能夠從不同維度、不同方向展開思考、分析。有的學生說認為,藺相如機智而勇敢,有大謀略;也有的學生說,藺相如為人大度寬容,有超出常人的思維和胸懷。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學習表現,鼓勵他們進行創新性探索。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歸結人物形象分析的程序為:畫出關鍵詞—聯系具體語境分析其特點—深度分析或者拓展聯系,延伸閱讀。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重點分析,還歸結出人物分析的規律,這樣的經典閱讀無疑是高效的。
三、創新經典教學訓練,觸動學生學習心理
經典閱讀訓練設計時,教師要對訓練內容和訓練形式展開探索,以有效觸動學生心理,形成教學亮點。一般的語文教學訓練,大多以書面形式展開,這樣的形式太過單一,學生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因此,教師要有立體構建意識,在聽、說、讀、寫、思等多個方面展開設計,讓學生自然進入多元訓練中。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經典閱讀訓練提供更豐富的手段。如果條件允許,教師不妨利用網絡交互平臺展開訓練,為學生的訓練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是經典中的經典,因為其句式工整,語言具有穿透力,為讀者帶來了心靈的震撼。在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本時,教師要求學生反復誦讀課文,揣摩誦讀的語氣語調,關注節奏把握,讀出文本的內在氣質。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展開誦讀訓練,但其表現難以盡如人意。于是,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專家配樂誦讀音頻,并提出要求:“誦讀需要體現抑揚頓挫的特點。大家仔細聆聽之后,展開仿讀訓練,準備參與班級競賽活動。”聽說有誦讀比賽活動,學生頓時有了訓練熱情。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展開豐富多樣的訓練活動。誦讀比賽啟動后,學生都能夠順利進入到比賽環節,課堂學習氣氛漸濃。教師為學生進行誦讀指導,目的是讓學生在仿讀、展示過程中形成閱讀認知。誦讀是典型的閱讀訓練方式,教師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為學生展開訓練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延伸經典教學實踐,深化學生學習體悟
經典文本閱讀不能局限在課內的有限時空中,需要進行廣泛的拓展閱讀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學習,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展開素材搜集,讓學生在閱讀體驗中形成學科能力。教師要先對課內經典文本內容進行細致分析,然后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參考意見,讓學生順利進入延伸閱讀環節。學生大多有主動搜集信息的能力,只要教師進行明確部署,學生都會積極響應,使閱讀訓練順利推進。
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對家庭教育的不同觀念展開集中討論;然后提出延伸性閱讀訓練:“關于家庭教育,我們都有自己的認知,同時從網絡上也能找到不少的內容。請大家結合課外閱讀的相關信息,歸結家庭教育的觀點,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聽說要從網絡上搜集家庭教育方面的素材,學生自然有更強的參與意識。學生進入網絡展開廣泛閱讀,從中獲得的學習感知更為豐富和深刻。在課堂展示環節,教師要求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開始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有的學生介紹:“網絡上關于家庭教育的內容有很多,特別是一些典型的故事,很是吸引人。通過閱讀,我們能獲得不少的啟迪。如,因為家長對學生成績態度不一樣,導致出現不同的教育觀念。”也有的學生介紹:“網絡上關于家庭教育的經典名言極為豐富。抄寫這些內容,能夠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學習啟迪。”這樣的閱讀任務,對經典文本展開延伸閱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契機。
經典文本教學期待經典的教學設計。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經典意識,對教學方案、教學過程、教學方式進行優化,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便利。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實際,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資源、訓練活動,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語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