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仁
摘 要: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更新的大背景下,新時期的教育事業要求廣大教師積極調整教學模式,以實現對信息技術的高效利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中職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對“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學進行了研究,從“互聯網+”的概念開始,對“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學優勢進行闡述,最后找出具體的教學舉措。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數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6-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02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教學設備和互聯網技術逐漸開始在教育教學領域中普及,并且在“互聯網+”時代下也為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學習帶來的全新改變。數學是中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可強化數學課堂互動交流,同時還能對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并能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于日常生活。
一、“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理念是2015年由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為了積極響應“互聯網+”的號召,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互聯網+”的應用優勢和規模優勢,要求各行各業積極轉變發展模式,并嚴格遵循共享、開放原則。傳統的教學環境就是一間教室、一位授課教師以及一塊黑板,而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學生可隨意挑選學校和教師,且一個教育網站就能服務幾百萬學生,教學質量和效率更高。但應注意的問題是,“互聯網+”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育,而是讓傳統教育重新迸發生機與活力,與時俱進,更好地滿足現代化教育發展要求[1]。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學優勢
(一)使學生課前預習更加及時
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弱,因此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促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和帶著目標去上課和聽課,并且給予教師一定的反饋。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基本上都是由教師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思考,但受到很多現實因素的影響,通常很難取得理想效果。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對互聯網的充分利用,可有效緩解上述問題。例如,教師可在班級群中發布作業,同時規定作業完成時間、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學生之間的討論模式等。學生在接收到任務之后,可通過獨立思考、查閱資料等方式完成預習,在遇到問題時,也可借助互聯網查閱資料,將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發布到班級群,使學生整個預習過程更加高效和及時[2]。
(二)強化了數學課堂互動與交流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啟發、情景設置等方式對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行提升,同時也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但縱觀當前實際發展現狀,發現這些教學模式的效果都不夠理想。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相關教學軟件教學平臺的應用,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獨立完成鞏固練習,同時進行小組交流,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而且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將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展示。具體的做法為:教師和學生可以在手機上下載101教育軟件,并在課前掃描相應二維碼。課上,教師可通過軟件拍照功能,對學生分組討論過程進行拍照,并在大屏幕上進行發布。教師在對小組進行一對一指導時,也可進行拍照,如此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由教師把控整體節奏,為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良好保障[3]。
(三)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創新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小組探究,但現實情況是,受到學習進度和時間的影響,導致小組探究不夠徹底,虎頭蛇尾,且教師仍占據課堂主體地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充分發揮。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對網絡資源進行高效利用。例如,教師可讓學生借助網絡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之后由教師在網上進行點播和巡查,促進學生思維碰撞,獲得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這對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
三、“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
在當前教育現代化背景下,中職數學課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需要順應時代浪潮,積極創新變革,實現互聯網與教育有機融合,為學生創設便于高效學習的環境,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一)做好課前準備,確定學習目標
中職學生有別于普通中學的學生,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較差,課堂上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知識。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除了常規的課前練習或是提出問題思考以外,還要注重教學資源的收集和獲取,借助互聯網實現。以往的課前預習效果較差,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影響到備學效果。在“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師應與時俱進轉變自身理念,熟練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備課,可以將備學作業預先發布到班級QQ群、微信群等,提出任務要求、上傳時間以及遇到問題的處理方法,鼓勵學生之間溝通和交流。在看到學習任務后,學生自行通過互聯網來收集資料,預習教科書內容,嘗試獨立完成任務,如果遇到問題可以自行查閱資料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還不能解決可以尋求其他同學和教師的幫助。教師只要有網絡,隨時隨地即可看到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困難,實時在線指導。基于互聯網,學生的備學效果得到了大大提升,而且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動態調整課堂教學方案,確保教學內容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