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玲
【關鍵詞】臨床藥學;兒科;阿奇霉素;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98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31-01
在診斷兒科疾病的過程中,應先對其藥物過敏史及病情等情況進行了解,以提高其用藥安全性,阿奇霉素在兒科疾病的治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若未能科學掌握該藥服用劑量,不僅會增加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且可能會對其臟器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傷,尤其對于年齡較小的患兒來說,其自身體質較弱,加之器官功能不完善,若未能保障阿奇霉素用藥安全性,將對其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1],基于此,本文從臨床藥學角度出發對兒科阿奇霉素用藥不良反應進行了分析。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19年1月-2019年11月。觀察對象:本衛生院收治的100例服用阿奇霉素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兒。基本資料: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55:45,平均年齡為(6.2±3.2)歲,平均病程(3.8±0.8)d,疾病類型:急性咽炎有39例、鼻竇炎有15例、肺炎有20例、急性扁桃體炎有26例。
1.2方法
對服用阿奇霉素后出現不良反應患兒的基本信息資料進行收集,包括有年齡、治療天數、治療方案、性別及不良反應等,結合患兒基本信息資料分析其不良反應出現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服用阿奇霉素后最常見不良反應為消化系統類,另外呼吸系統及皮膚類不良反應發生率也相對較高,見表1。
表1 不良反應情況
3.1阿奇霉素不良反應分析
阿奇霉素是臨床兒科病癥治療當中較為常見的抗生素藥物之一,可有效緩解患兒病情,但若患兒在服藥期間發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將會對整個治療效果產生消極影響。據相關研究發現[2],在臨床當中,阿奇霉素在用于兒科疾病的治療中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較大,主要分為消化系統類不良反應、皮膚類不良反應、以及呼吸系統類不良反應等,因此臨床當中應加強對患兒治療過程中使用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重視程度,盡可能將各類不良反應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另外,阿奇霉素作為一種常見抗生素,長時間服用勢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影響人體正常的免疫水平,因此應按照相關科學要求按劑量服藥。據臨床觀察發現[3],一部分患兒在服用阿奇霉素之后會出現體內藥物濃度偏高的情況,經過檢查發現,此時患兒扁桃體、胃部、生殖器官當中藥物濃度均偏高,且患兒組織內的藥物濃度明顯會高于細胞外濃度,因此可以發現,阿奇霉素不能進行長時間服用,可以采取斷斷續續服藥的方式進行。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醫療技術得到飛速進步,臨床用藥安全也得到廣大醫護人員的重視,尤其是兒科治療當中,應嚴把用藥關,確保將各類不良反應發生率降到最低。由于阿奇霉素的抗菌譜可以起到覆蓋非典型病原體的作用,因此勢必會在兒科當中高頻率使用,且容易導致各類不良反應出現,對患兒產生一定的損傷,因此,有必要結合患兒實際情況進行深入藥學分析。
3.2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相關藥學監護對策
經過對醫院兒科當中使用阿奇霉素后出現的各類不良反應分析后發現,對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藥學監護工作力度加強后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該藥物使用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第一,臨床當中應進一步對阿奇霉素藥學監護機制進行強化升級,嚴格按國家相關藥品使用標準進行服用,尤其針對兒科患兒來講,應制定個性化的監護機制,重點落實兒科當中針對不良反應的監督工作。第二,定期開展督查,加強兒科的監護工作力度,嚴格要求醫護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醫院的查房等工作,及時了解掌握患兒的用藥情況,叮囑患兒家長嚴格按照醫囑標準進行監督患兒服藥,針對服藥后反應較大的患兒,應密切監視,加大藥學監護力度,確保患兒安全用藥。第三,采取一系列措施著重加強醫護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定期進行業務及用藥基礎知識培訓,讓更多醫護人員掌握臨床疾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及阿奇霉素的使用注意事項等。特別是采用靜脈注射方式使用阿奇霉素時,醫護人員應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以此來降低患兒用藥后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保障其用藥安全性。最后,醫院可以結合本衛生院使用阿奇霉素的現狀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召開專家座談會來研討改進方式,不斷優化對阿奇霉素藥物的使用科學程度,最大程度降低阿奇霉素使用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
總結:患兒服用阿奇霉素后可能會出現消化系統等不良反應,應加強對其的藥學分析及服藥指導,以降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
參考文獻
易秋維.兒科臨床中阿奇霉素用藥不良反應與臨床藥學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20):218-219.
徐兆風.從臨床藥學角度探究兒科阿奇霉素的用藥不良反應[J].中醫藥指導,2018,18(89):108-109.
舒湘岑.兒科臨床中阿奇霉素用藥不良反應與臨床藥學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