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嵐
摘 要:高校國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國防教育內容的獨特性,能夠重點強化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對比,突出國防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時總結了未來國防教育重點發展方向,探討提高國防教育的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國防教育;愛國主義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是學生走入社會的重要一步,因此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著學生在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高校的國防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增強國家安全相關知識而進行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軍事理論課是目前在高校開設的國防教育課程,是國防教育的具體的實施途徑[1]。通過軍事理論課課程和軍事技能訓練,能夠強化學生的國防意識,增強國防觀念,加深學生的愛國情感。高校的國防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儲備人才的重要途徑[2]。
一、高校國防教育和思政育人功能的概念
(一)高校國防教育
實施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一個重要層面。從廣義上講,高校國防教育包括對學生專門設置的國防教育課程在內的全校師生參與的所有國防活動的相關內容。高校國防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國防、軍事思想、信息化裝備等各方面教育,使學生能夠了解中國發展過程中的艱辛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無畏以及目前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式[3]。從而促進學生強化愛國主義信念,增強團隊精神,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學習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進一步樹立人生重要的三觀,以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不懈地傳播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石。高校要堅定不移的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高校師生的堅定信仰,并使師生積極傳播,用實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思想教育工作,在根本上是從人出發,圍繞人做工作,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學生、管理學生、服務學生的根本準繩,不斷將學生培養成具有高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的人才,使學生未來在社會上各個行業發光添彩。
(三)高校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性
從高校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國防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互相補充,不可分割[5]。
從整體目的上看高校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都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符合時代背景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從內容上講高校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補充的。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是國家經濟與政治快速平穩發展的重要保障。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處于長期和平穩定發展的年代,使得新時代的大學生缺乏危機意識,對國防觀念和國防知識以及技能認識較少,從而導致學生缺乏愛國意識和責任意識。在信息技術革命的背景下,各種思潮通過不同的形式沖擊著在校大學生,在這種形式下高校通過軍事理論課開展國防教育,提高學生的國防知識和專業技能,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和細化。
從教育方法上,高校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包括說理引導法、實踐鍛煉法、熏陶感染法、比較鑒別法、心理咨詢法和自我教育法等[5]。而高校的國防教育一般分為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兩個方面,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是軍事技能訓練的實踐鍛煉法,軍事理論課的說理引導法,以及參觀教育活動中的感染熏陶法和自我教育法。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是可以通用的。
二、高校國防教育育人功能
(一)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國民的國防意識,是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也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國外對于國防教育的研究和實施較早,美國自1958年就頒布了《國防教育法》[6]。國防教育的內容隨著國際國內關系和國防發展變化,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活動產生積極影響。作為祖國明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大學生樹立牢固的國防觀念,才能促進國家的國防安全發展。高校通過國防教育,能夠有效宣傳國防知識,使高校形成重視國防、支持國防的積極氛圍。提高大學生的憂患意識,促進大學生形成強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團隊責任意識和良好生活習慣
軍事技能的訓練是高校國防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大學生開學的第一節課就是軍訓課。大多數高校邀請當地武警部隊正式的駐地軍人作為軍訓的教官,在軍訓過程中要求學生以連隊的形式進行訓練,并在各個過程中對隊列行進、軍體拳、軍歌等各方面進行評比。通過軍訓,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學生相互交流,在評比中互相支撐,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同時使學生切身感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品格和堅強意志以及艱苦奮斗的工作精神。軍訓中教官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學生,有助于學生鍛煉自己的體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軍事化的管理,加強了學生的紀律意識,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思想進步
國防教育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一種手段,具有內潛性與間接性等特點,但這并不能否定它對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在現階段越是和平的時期,就越是要重視國防教育等手段的重要性,越是要發揮國防教育內潛性、間接性的重要作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短時間內不會參與戰爭,但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借全球化浪潮向我國‘文化輸出‘價值滲透等”,在高校就必須采取國防教育手段,防止這些“價值滲透”對新時代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進而維護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7]。通過國防教育使學生了解到我國正處于何種環境下,正面臨或將會面臨什么樣的威脅,從而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容易受到西方等思潮的影響,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國防教育育人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校園國防教育文化建設
高校思政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講授,更是需要生活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校園的國防文化氛圍,也是強化國防教育的有效途徑與舉措。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種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的契機,通過舉辦以軍事理論教育為核心的各種藝術、文化、學術、競賽類活動,加強國防知識以及國際安全形勢的教育與宣傳。利用學生活動的豐富性調動高校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國防建設活動中,增強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校教育的全過程、全方位,高校更應該重視以豐富的國防教育活動構成的隱性教育課堂。以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文化氛圍為手段,從而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國防素質。
(二)開拓網絡國防教育新平臺
網絡作為最便捷的信息獲取途徑,手機是新時代學生最常使用的工具,努力提高網絡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也是新時代背景下對高校提出的更高要求[8]。開拓網絡教育平臺,通過微博、微信等新興的媒體方式宣傳國防教育實際案例,能夠切實提高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水平。依據網絡平臺的便利性、及時性和互動性,宣傳學校的軍訓風采,國防教育知識和學生典型案例,從學生身邊實例出發,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國防知識中的困惑,營造良好的國防教育氛圍。
(三)采用實景體驗式教學方法
實景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區別于普通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對與實際場景的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觸,使學生在受到引導教育的同時進行自我情感教育。在國防教育中,更是體現出實景體驗式教學的優勢。在組織大學生參加軍訓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學會一些軍事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軍人的實際引導,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帶領學生實地參觀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革命戰爭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充分利用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更生動形象直觀的教育。
四、結語
高校是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學生在高校不僅要學習能夠幫助其將來立足社會、服務國家的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這就需要高校將立德樹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高校育人教學的全過程,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體系。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更應加強國防教育的育人功能,培養出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焱,許欣.淺析高校軍事理論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7):153-154.
[2]陸華.基于同向同行“課程思政”的高校國防教育價值探究[J].中國高等教育評論,2018(2).
[3]廖希凱,林國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國防教育工作的實踐探索——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204(3):88-90.
[4]張蓓蓓.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5,14(4):9-13.
[5]張炬,姜榮.大學生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探究[J].科技信息,2011(21):232,260.
[6]姚雪.1958年美國《國防教育法》解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亞太教育,2016,46(7):269.
[7]徐東波.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下高校國防教育的問題及對策[D].廈門:廈門大學,2018.
[8]齊垚.國防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