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喜如 杜新兒
關注醫藥衛生類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結合專業素養開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需要,也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一、健康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及心理品質要求
職業素質是指對職業的態度和職業行為的規范。健康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包括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及心理素質等組成。它要求行業從業人員熱愛衛生事業,有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奉獻精神,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忠于職守,能專心致志地完成各項工作;同時,要掌握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和精湛業務技能,以及運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為患者服務的綜合能力;此外,還必須培養自知自信、自強自律、冷靜客觀、合群善良等心理品質。
二、廣東省食品藥品學校專業特色及學生心理健康概況
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校是廣東省教育廳下屬的省示范及省重點學校。現有全日制學生6600多人,擁有一支管理能力強、師德好,專業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現開設制藥技術(藥物制劑)、生物制藥技術、中藥制劑、中藥、藥劑、醫藥衛生財會、藥品食品檢驗、食品安全檢驗、化妝品應用與營銷、醫療器械維修與營銷、護理、助產、醫學檢驗技術等10多個專業,其中制藥技術(藥物制劑)、中藥和藥品食品檢驗3個專業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專業。制藥技術專業為教育部首批全國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示范專業,同時被省教育廳評為“雙精準”示范專業;食品生物工藝專業是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
課題組按照分層整群抽樣法原則,采取現場團體施測法,隨機抽取該校學生共1582人,其中女生1148人,男生434人。讓學生填寫一般情況問卷,并用微信掃碼形式在手機上完成《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調查,共計收回1582份問卷,回收率100%。
調查的目的是為了觀察本校學生心理問題檢出情況,比較本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常模的心理評分,并比較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本這次測試學生心理問題檢出數為393人,檢出率為2484。各因子心理問題檢出率排名依次為情緒不平衡、強迫、學習壓力、焦慮、適應不良、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敵對、心理不平衡、總分與總均分均低于全國常模(P<005?);不同性別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具有顯著的差異(P<005)。不同年級學生的測試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調查結果顯示:該校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良好,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比男生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排在前三位的因子依次為情緒不平衡、強迫和學習壓力,超過4191%的受試者存在情緒不穩定,對老師和同學以及父母的態度忽冷忽熱,對學習的熱情忽高忽低等問題。3597%的受試者有強迫癥狀,該因子反映受試者做作業必須反復檢查,反復數數,總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總害怕考試成績不好等強迫癥狀。3546%的受試者感到學習負擔重,存在怕老師提問,討厭做作業,討厭上學,害怕和討厭考試等問題。
三、醫藥衛生類中職學校學生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課題組成員在工作實踐中發現,學生存在以上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困難與焦慮問題。一是因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存在厭學情緒,二是不少學生文化基礎差,無法適應專業知識學習,隨著自信心喪失,學習興趣低,記憶力下降,存在“學習無力感”。三是部分學生不甘落后,即想奮力提高成績,又感到無從下手,或者努力一段時間后成效不大,又重新陷入絕望之中。因此極易誘發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問題。
(二)環境適應不良問題。具體表現有:一是想家戀舊心理難以排遣,不適應寄宿制學校的規章制度及生活環境。二是不習慣新任課教師的授課方式,缺乏學習興趣。三是寂寞孤獨感,無知己。四是失落感,認為讀中職學校沒前途,對自己失去信心。
(三)人際交往問題。大部分中職學生是第一次離開家外出求學,在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問題上還是個“初生兒”,而人際關系不和諧造成的猜忌、對立是影響中專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四、醫藥衛生類中職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理念
(一)理解基礎理念
理解理念是開展醫藥衛生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理念。理解學生的本性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以“理解”作為思想交流的基礎,用全部的精神因素去全面的、完整地把握學生的思想行動,最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學生也是一個“自由自覺的活動”者。在此基礎上進行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從而實現師生雙方精神上、情感上、思想上、心靈上的交流與溝通。
(二)人文關懷理念
人文關懷是對醫藥衛生類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理念。人文關懷就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對待人,關懷人,讓學生的生命自由成長,讓潛力充分發揮。首先要承認并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發現和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關懷學生這個有思想、有情感、有潛力的完整的生命體。同時,要尊重每個學生自由選擇的意愿,鼓勵學生通過實踐去發現生活的真諦,并且在學生面臨選擇生活道路感到困惑和迷茫時,為他們提供各種指導和幫助。總之,我們的教育不但要走向人文關懷,促進學生的人格完善和個性發展,而且要讓學生有能力將人文關懷的理念融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對工作中的服務對象同樣做到人文關懷。
(三)以生為本理念
“以生為本”就是學校的一切活動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歸宿,以學生的發展為動力,它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根本,也是對醫藥衛生類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原則。這一理念的核心是把提升學生作為人的主體,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放在首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等于放任學生的個性任意、自由發展,而應該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去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樣才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在解決學生個體發展與社會整體發展之間矛盾的功能。
五、醫藥衛生類中職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無論開展何種形式的活動,目的都是為了受教育者能接納,彰顯教育的本質。所以,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可采用的具體方法建議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學生的心理檔案,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盡早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和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診斷和矯治,為心理咨詢工作實現科學化、規范化提供依據。
(二)將《心理健康》課程列為必修課程,對學生開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各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組織學生編發刊物,介紹心理健康知識,推介專家有關心理調節的文章,指導學生自我調節。
(四)建立心理咨詢室,采用面談和電話咨詢的方式,對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方面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幫助。
(五)開設心理輔導熱線,方便學生傾吐心聲。
(六)成立心理輔導團,聘請在學生中威信較高、性格開朗、有愛心責任心的教師擔任心理輔導老師,輪流值班,使每一位步入心理咨詢室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效的輔導。
(七)對班主任等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心理教育培訓,學習心理教育理論,研究心理教育的具體操作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能普遍、深入開展。
(八)創建心理學會、心理學興趣小組等學生社團組織,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和群體互相影響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每個學生身上,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九)有針對性的聘請心理專家舉辦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和進行團體輔導。
當然,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還有很多,無論是采用哪種方法,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要貫徹理解基礎理念,人文關懷理念,以生為本理念;其次是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最后,還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增強其信心。
總之,醫藥衛生類中職學生是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特殊群體,他們成熟與幼稚、自信與自卑、希望與失望多重矛盾交織心理特點決定了我們在教育中不能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我們要充分運用各種教育策略,創造各種有利條件,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親切、令人奮進的環境,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心理的健康在其成長及成才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會使中職學生自強不自棄,自信不自負,他們才會真正重視并自覺接受相關教育,實現自省內化的目的,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發揮其功能,才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才能為國家的健康服務業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社會人才。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