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明
一、案例學情分析
青春期的學生在生理、情感、思維、人際關系、社會化等特征方面不斷向成人靠近。情感上,青春期的開始有了獨立的意識,對許多事物都有自己的見解,逐漸開啟獨立自主的人生;思維上,高級推理能力逐漸鞏固,解決問題的有所提高;伴隨著自主自立意識的發展,學生的社會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社會價值的多元化,各種媒體中出現的價值導向偏差,容易引發學生更多的心理沖突,青春期的學生也容易出現價值選擇的迷惘。我們必須加強對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的引領和精神關懷。
二、案例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為?知道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含義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能力目標為?學會獨立思考,體驗行為和后果的聯系,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重視修身,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做到慎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感受青春的魅力,釋放青春活力,激發青春熱情,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公民意識和法治觀念。教學重難點為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要求。
三、課例教學實施(一)
新課導入:利用騰訊課堂展示情境和視頻素材,電影《少年的你》電影概要和電影片段,引發學生興趣。
創設情境:利用騰訊課堂展示“在電影中陳念在體育課受欺凌的片段”。
視頻情境:利用騰訊課堂展示電影片段“高考放榜,陳念得知小北要被判刑情緒崩潰”,設置問題“在聽到小北被判刑,陳念內心為什么會崩潰自責”。
視頻情境:利用騰訊課堂展示電影片段“陳念和小北在警車上的對話”,設置問題“為什么小北會說,如果有如果,這樣的后果最好不要“。
情境設置:利用騰訊課堂展示鐘南山再戰的情境和人民日報官微“謝謝你,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視頻。教師結合情境和視頻資料,讓學生通過這些人的義舉去思考“善”的模樣,從而生成對“止于至善”內涵的認識。
情境設置:利用騰訊課堂展示“上海市民辦新黃浦實驗學校八(2)班學生趙珺延背回15萬只口罩回國支持家鄉抗擊疫情的故事”。引導討論“在疫情之下,我們應該如何追求‘止于至善”。
情感升華:利用騰訊課堂呈現電影橋段“易烊千璽對校園欺凌的呼吁”。
課程總結:利用騰訊課堂展示知識結構圖,教師點撥重難點;在教師解答知識疑問的過程中,學生利用“舉手功能”針對知識體系提出疑問,師生針對知識體系強化互動,生成對本節課內容的整體性把握。
四、課例教學實施(二)
觀利用騰訊課堂觀看北京四中網校的微課與教師點撥微課:①新課導入北京四中網校許歐陽老師的“青春有格”教學微課。②微課思考探究:法律規則不完善,我們能做什么??③微課延伸探究:有法律和規則,就能解決問題嗎?④微課延伸探究“白居易在離任杭州刺史時,為自己做的一件小事倍感羞愧,自責寫道:‘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白居易因為在天竺山上拿了兩塊石頭而倍感羞愧,說明了我們為人應該有什么要求?”⑤微課話題總結:首先是規則和底線,其次是追求與格調。青春有格應在堅持規則和底線的基礎上,追求盡善盡美,止于至善。
課堂練習:結合《智慧課堂》練習冊,利用騰訊課堂進行課堂練習、評講、答疑。設置練習:學生在線下根據《智慧課堂》課堂訓練的題目進行課堂練習。課堂評講:利用騰訊課堂的答題卡功能,教師根據教師配套練習冊評講課件,進行課堂訓練習題的評講與知識點撥。
知識總結:利用騰訊課堂展示知識結構圖,教師點撥重難點;在教師解答知識疑問的過程中,學生利用“舉手功能”針對知識體系提出疑問,師生針對知識體系強化互動,生成對本節課內容的整體性把握。
五、線上同課異構課例實施的思考
1.對環節設計的反思
課例(一)教學環節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視覺思維入手,通過問題設計層層推進,能夠不斷引發學生的理性思考,幫助了學生形成正確的判斷。課程從電影《少年的你》導入,引發學生對校園欺凌的思考,進而得出青春應有之格調:行己有恥。結合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境下,不同的國人的不平凡舉動:從鐘南山逆行武漢到汶川菜農千里送菜,從老大娘慷慨捐款到中學生趙珺延背口罩回國……一層一層探究“止于至善”的要求,進而在情感上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課例(二)首先教師應該先觀看愛學平臺的微課,對微課呈現的知識點設置點撥和答疑的環節,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理解的不同需求。其次,課前觀看需要給學生任務單,這樣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可以帶著預習的問題和任務去觀看視頻,這樣學生在預習環節會有更好的效果。最后,從道德與法治學科特點的角度出發,學生對“青春有格”課文內容的“是什么”“怎么做”類型的問題是可以通過微課能夠得到較好的理解和生成,教師可以在需要更多在本課的重難點上作更多的答疑和點撥。
2.對素材選取的反思
課例(一)教學過程中,選取的視頻素材能夠貼近學生實際和熱點時政,包括針對校園欺凌的電影《少年的你》和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國人義舉。這些素材都是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素材,也有激發學生家國情懷的素材。整節課通過視頻和情境材料推進教學過程,視頻素材比較多,由于網速的原因,在騰訊課堂頻繁切換容易出現卡頓,改進的方法是視頻不在PPT里直接播放,而是通過騰訊課堂的“播放視頻”來播放視頻,同時采取這種視頻播放模式可以和學生在討論區進行互動,可以更好地與學生一起挖掘視頻素材,探究生成知識,形成情感共鳴。
課例(二)利用《智慧課堂》練習冊配套的課件講解版,這樣減少了教師的課堂練習題課件的制作時間;而且能夠在課堂上將練習作業消化完畢,也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學習方式。其次,采用微課教學,我覺得一是微課素材的選取要區分不同質學生的分層教學要求,微課對授課內容講解的詳細程度需要教師把關。
3.對于學情把握的反思
課例(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許多學生感興趣的視頻素材,加之設置的話題同樣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學生能夠比較投入地參與課堂的討論。因為設置許多的在線討論并形成結論,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則需要課下進行適當的課后訓練來檢測。鑒于此,本課例的“討論思考”“點撥答疑”等環節可以進一步優化,將課程時間優化,從而在課堂上可以針對學生預習時完成的《智慧課堂》的訓練題進行課堂評講。
課例(二)首先是素材呈現需區分學情。許歐陽老師的愛學微課視頻并不是純粹的知識講授的微課,許老師用了許多案例,通過故事敘述式的方法進行課程講授,學生對微課中的素材是很有興趣的,但要需要教師針對微課的問題探究結論,引導學生形成對課文知識的生成,針對我校一些班級學生的實際,也需要教師提醒學生在課文做好筆記和批注。其次是講練結合,平衡講解與訓練。本課例的教學方式比較好的權衡知識講解和能力的訓練,本課型預留了充足的練習時間和講評答疑時間,課堂上理解知識的過程不斷在重復,一節課可以把《青春有格》的相關考點與訓練題結合,通過訓練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最后,教師明確身份,落實強本固基。教師對自己導學助學身份的定位應該要明確,不能機械把握時間只是一味把知識灌輸和習題訓練,而是要把三個環節整合成一個整體,讓知識在不同環節中不斷地通過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行生成和再現,強化成能力,輸出為素養。
六、線上同課異構的實踐反思
1.初識愛學,優化素材取舍
基于此次疫情的背景,本人是第一次接觸愛學平臺。愛學是一個很好的課程管理平臺。在愛學里面不僅有教學所需各種素材,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老師備課的壓力;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痕跡進行管理,對學生的能夠有一個過程的記錄。
2.同課異構,優化教與學
從“青春有格”的同課異構中,我也發現不同課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適用性,這樣也增強教學方式的靈活性,當然所有的模式的優化都需導向一個結果:那就是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素養的生成。課例(一)對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因為他們對知識結構性的認識較強,能夠很快理解把握知識點,在情境素材的發掘和問題的探究思考中,他們可以不斷加深對知識理解,教與學在潛移默化中生成能力與素養。課例(二)更注重講練結合,通過微課點撥,讓學生把握知識脈絡,學會如何生成知識體系;通過習題訓練,學生更有針對性運用知識解答問題,從而不僅大大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第一印象,也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分析判斷能力。知識被記憶下來,經過想象的加工,發展成自己的思維,最終才會形成自己的能力,促進素養的生成。
3.躬身入局,深度教與研
時代對教師開發課程的能力的要求已經不僅體現在對教材深度挖掘和知識構建,還體現在對各類課程資源的優化整合上。借鑒有效的平臺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這不僅僅可以減輕我們一線教師的備課負擔,更是可以大大拓展教師的視野,有利于推進更多教育教學的深層研究。
責任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