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元
【摘要】美術學科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學科,搞好這門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學生從小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就如何做好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工作,從激趣、創設、體驗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激發興趣 創設環境 繪畫體驗
美術是初中教育的重要一環,學好美術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感知事物的美好。然而,很多學生提到美術就是“美術不就是畫畫嗎?整天畫畫好無聊啊。”“畫畫有什么好學的?”那么,如何根據初中生的現狀開展初中美術教學呢?
一、激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筆者認為,要做好形成有效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基礎。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一方面是要給學生形成良好的氛圍;一方面是教師可以考慮改變過去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彩的學習生活,活動的要求是你對校園有哪些深刻的印象?你想選擇哪個場景表現你的感受?筆者讓學生自由發揮和想象,校園生活是學生最熟悉也是比較靠近生活的。所以,很多學生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有的學生以簡單的簡筆畫形式勾勒出自己讀書生活的場景;有的學生以彩色畫的形式畫出了自己和同學嬉戲打鬧的場景;形式多種多樣,告別了單一化的教學,學生有了更多參與的空間和想象的空間,他們一邊畫一邊開心地笑,無形之中激發了他們學習美術知識的樂趣。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課堂,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創設輕松愉快的繪畫環境
要讓我們的美術課堂變得高效,要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內感知體驗美術這們學科的“情趣”、感知“美術”的“美”,僅僅依靠課堂中教師所傳授的繪畫知識技巧是不夠的。一節高效的美術課堂離不開其環境創設。一方面是教室的環境創設,初中學生在平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地方以及最親密的環境就是所在的教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實際在教室里創設一塊“我會美術創作”的小板塊,把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的繪畫手工等作品或者是其他優秀美術大師或者是同齡人的美術作品放在這個小板塊中,一起欣賞。另外,筆者的長期性做法是根據實際,不定期安排一個美術主題,讓學生自主打理這個小板塊,可以是自己的繪畫作品,可以是手工作品,可以是雕刻作品,可以是其他形式的作品,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和創作。例如,“五四青年節”,筆者設計了“我是青年了”主題美術活動,讓學生自己發揮和創作,有的學生畫了長大后的“我”,有的學生畫了“青年和夢想”,把自己的夢想置于自己的美術作品中。另一方面是關于美術知識學習環境的創設,以往的初中美術教學中由于只注重分數的存在,認為美術課是讓學生聊天或者是做其他事情的,沒有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重要。教師秉承敷衍的態度,總是讓學生隨便按照書本里的教材中的某幅畫,畫一畫就是完事,就算是完成教學任務。“同學們打開課本XX頁今天的美術課照著課本畫好這個圖就算完成作業。”諸如此類的敷衍型任務,非常常見。并且教師喜歡以畫的像不像為評判的標準。給學生創設一種壓抑、枯燥乏味的環境,情意教育強調的是發展學生的能力,而能力的發展離不開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無拘無束享受學習美術帶來的快樂。
三、體驗——豐富學生的繪畫體驗,在體驗中感知美術之樂
1.在美術教學中提供自主創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創作中體驗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前文中提到以往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就是給一幅畫,學生照著畫,按照教師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要求學生去完成,“你必須這樣畫,”“這樣畫才是對的”諸如此類的話經常見。教學方式也是非常老套的:指導技巧——要求學生照著畫——吩咐指導——再次練習的方式進行。在這樣固有的模式中,學生沒有了思考的空間,畫出來的其實只是教師自己的“山寨版”。嚴格來說,并不是學生真正意義上自己的作品。因為學生從思想概念和作品創作都沒經歷過親身體驗,自然無法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以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下冊《春天的暢想:感受春光,了解春天》為例,這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自然美與藝術美共同的美感體驗以及自然美與藝術美共同的美感體驗。教學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現了春天的美景圖和春天有關的詩歌包括《憶江南》《錢塘湖春行》,讓學生進行學習觀察,觀察春天的景色有什么特點,通過臨摹教會學生學會繪畫春天景色的技巧,學會具象表現手法,學會通過不同的造型色彩等不同表現方式繪畫春天。在學生進行訓練之時,筆者并沒有要求一定要按照教師所選的春天景色進行繪畫,而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春天的場景進行作畫,可以是校園的春天,可以是小區的春天,可以是公園的春天。更沒規定思路,讓學生自由發揮和創作。有的學生畫了春天美麗的小草,有的學生畫了春意盎然的公園,有的學生畫了充滿綠色的公園,天馬行空,搞怪的也有。檢查下來雖然有很多學生畫的不是那么好,如色彩搭配不好,布局不均勻,線條不夠直,等等。但是,這是學生自己經過思考經過親身體驗下的作品,是真情實意的作品,學生在自主創作的過程里把美術教育所提倡的“富有青春生命力的青春”的思想融入到其中里,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繪畫感受與體驗。體驗到美術學習的快樂,美術作品展現出來的各種美。達到了最終的教學目的。所以說,要上好初中美術教學,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筆者認為給予學生一個自由的創作空間非常重要。
2.在美術教學中提供“欣賞”機會,讓學生在欣賞中體驗
《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這一學習領域則注重通過感受、欣賞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要加強學生的體驗,形成有效課堂,在美術教學中除了教會學生進行自主創作還不夠,還要學會欣賞,懂得欣賞美術作品是美術教學的重點。有學生會問,不就一幅作品嗎,就一張畫而已,有什么好欣賞的?美術欣賞是一種學習活動,學習別人優秀的作畫技巧,從而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體驗。那么,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美術欣賞呢?一方面是懂得欣賞同齡同學的作品。在同學之間肯定有繪畫不錯的,或者是手工不錯的,或者是雕刻不錯的,教師選上幾副優秀作品給學生欣賞,然后在欣賞的過程中嘗試分析作品的特點,如這是什么風格的?畫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在哪里?等等。欣賞的目的就在于取長補短,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多欣賞名人畫家的作品。這在我們的人教版美術教材就有很多專家的作品,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有很多名家的水墨畫作品;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中的活動一欣賞與評述《藝術表現的深層意蘊和審美價值》,就有很多名人畫家的雕刻作品,學生欣賞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名家的作品技巧,久而久之,積累成為自己的東西。
四、小結
綜上所述,要上好初中美術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要懂得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安排教學活動,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創設良好的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要豐富學生的繪畫體驗,這樣才能達到有效以及高效。
參考文獻:
[1]周穎芳.初中美術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周穎芳[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
[2]孫亞軍.提高初中美術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J].文教資料,2019,(03).
[3]陸蓓.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師生合作學習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