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文化誤樂生活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群眾逐漸開始重視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娛樂已經成為民眾生活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發揮文化建設對民眾安居樂業的促進作用,近幾年來,我國加大力度完善相關文化配套設施,特別是對民間文化藝術進行大力推廣,即豐富了民眾們的業余生活,又弘揚了民族文化,使我國寶貴的民間藝術得到有效傳承,深刻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文化藝術的價值表現。
關鍵詞:群眾文化;民間文化藝術;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180-02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僅重視經濟的發展,還提高了對民眾文化生活的重視度,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建設文化生活基礎設施,豐富了民眾們的生活,促進了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世代相傳,一直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它的傳承與弘揚不斷的推進著我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它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經過不斷的發展,結合了現代群眾文化藝術,使其更加具有藝術特色,為我國的文化進步和經濟發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促進作用。眾所周知,社會文明的進步離不開人類的參與,文化建設也同樣如此,我國的廣大群眾對文化藝術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文明的推進,人們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已經不僅僅只要滿足吃飽肚子就可以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有了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生活開始走向普通民眾,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進來,慢慢形成與工作和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氛圍,這些產生于群眾,發展于群眾,最后又服務于群眾的藝術形式慢慢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力發展民間文化藝術建設,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文化的發展,推動著民間藝術不斷的傳承下去,還可以極大的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
(一)提高群眾社會道德素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在世界快速發展的信息科技背景下,我國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個國家想要持續穩定的發展,就要努力提高國民們的綜合文化素質,因為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群眾,群眾是促進發展的載體,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核心。無論哪一個民族求生存要發展,都需要依靠高素質的文化建設主體去完成,否則就淪為空談。我國是一個強大的發展中國家,民眾有著高度的榮譽感和團結性,我國的歷史文化底蘊相當深厚,在這種文化氛圍里繁衍的子孫后代們都有著極高的民族責任心和使命感。國家要求每個民眾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努力弘揚民間文化藝術,相互團結,共同進步,從而更好的為祖國發展壯大做貢獻。
(二)增強文化氛圍,促進社會進步
現代生活下,普通民眾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國家在基本上解決了十四億人品的溫飽問題后,開始注重人們的文化藝術生活。文化生活可以以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進來,不僅使人們在茶余飯后放松了心情,感受到了快樂,還可以極大的保障民間藝術不斷發揚光大。
(三)發展文化傳承藝術
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也是我國文化藝術發展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文化藝術這個載體,采用民眾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使我國的民間藝術得到持續傳承,同時也讓我國的民間藝術逐步弘揚于世界,被世人所熟知。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藝術有所差異,它滲透在民眾生活的點滴里,人們不斷受民間文化藝術的熏陶,文化藝術素養得到極大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愿意主動參與到文化藝術活動中來。
三、群眾文化建設與民間文化藝術之間的關系
(一)民間文化藝術是群眾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社會文明也在不斷進步。我國民間流傳的傳統民俗文化逐步進入人們的視線,人們開始意識到民俗文化對人類文化藝術進步的重要性。民間文化藝術起源于群眾,以群眾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我國勞動人們的勤勞和智慧,是我國世代傳承下來的民間藝術珍寶。在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上,民間文化藝術呈現出多樣性和群眾性,以群眾為傳播主體進行傳承。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經過歷史的洗禮和漫長歲月的發展,不斷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能夠得以傳承下來的都成為我國文化藝術領域里的無價之寶。
我國地源了闊,民族眾多,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使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需要得到傳承和發展,因此我國近幾年加大了政府投入,提高了群眾文化建設力度,在許多傳統節日里進行民間文化藝術的展示,讓人們更多的了解這些文化瑰寶,不僅展現了我國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也讓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看到我國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的魅力和價值。在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建設中,所傳承的主體是民間文化藝術,例如上個世紀中期,我國的剪紙藝術和民間雕刻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受到了世人們的稱贊與傾佩,為世人所矚目。民間文化藝術可以滿足人們提高文化素養的要求,還可以給人們高度的精神享受,使人們的文化視野得到有效拓展,其形式多變的表現方式和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都要求有相適應的文化建設與之配套,使我國的傳統文化里所蘊涵的民間智慧和民族精神得以充分體現。當文化建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起來時,如何使文化建設能夠滿足更多基層群眾的要求就成了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在政府制度的保駕護航下,文化建設活動使民眾們開始把有意識的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當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會文明得到普遍提高,促進社會健康文明發展。
(二)推進群眾文化建設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在不同的文化范疇里對文化有著不同的定義和解釋,在傳統民間文化藝術領域里,文化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是反映民眾生活和智慧的表現形式。經過時間長河的不斷推進與變遷,文化表現出其特有的時代性和地域性。好的文化內容得以傳承和發展,而那些不適應歷史進程的文化如雨后春花般化為泥土。因此,說能夠傳承下來的這些民間文化藝術都是我國民族的無價之寶,要不斷的傳承下去,為后代帶來精神享受和情操的熏陶。在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的進步和發展過程中,民眾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人們開始追求高層次的藝術享受,為了滿足民眾越來越高的精神生活需求,相關部門就要加大力度進行群眾文化建設,最大程度的發揮文化藝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意義和價值。
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發展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這些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都是來源于廣大民眾,并且由民眾代代相傳,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的文化瑰寶,也就是說,文化藝術來源于生活,發展于生活,最后又給廣大民眾的生活帶來精神享受。在世界文化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發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我國,雖然大力倡導對民間文化藝術進行傳承和弘揚,但僅僅做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民間藝術也需要進行創新,融入新的時代氣息,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變得更加符合民眾精神生活需求和國家文化背景,這樣既很好的保護了民間文化藝術得持續發展,又使藝術更好的融入了民眾的生活,為民眾帶來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
(三)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是群眾文化發展的主要動力
隨著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開始沉迷于電子產品帶來的快樂與便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開始變少,僅有的溝通也更多的依賴互聯網通信系統進行。而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離不開群眾的交流與溝通,它有著明顯的人文性,它需要人的參與才能夠實現。在生產活動過程中,民間文化藝術不僅提高了人們的業余生活質量,更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勞動過程中通過實踐活動使得民間文化藝術延續下來,并且不斷豐富其內容,使其更具多樣性和時代性。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它起源于民眾,發展于民眾,它的傳承和創新同樣也需要依靠民眾。所以說群眾是民間文化藝術進行傳承與創新的主要動力。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可以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例如古詩、戲劇;民間秧歌、踩高蹺,還有像皮影戲、猜花燈等等,這些藝術從古至今一直都以最靚麗的風景得以流傳,還有一些群眾比較喜歡的傳統節目像各種雜技,舞獅子等民間藝術在傳承的過程中又加入了新的內容,使原有的藝術表現的更富有活力。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存在不足和弊端,在傳統文化傳承中,我們要學會甄別,把不適合時代發展或有悖于現代科學理論的部分進行調整,然后批判性的繼承,使民間文化藝術得到凈化,堅決抵制封建迷信等所謂的民間藝術。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歷經時代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而確實的做好群眾文化建設是民間文化藝術發展的有效途徑,反之,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創新就成了群眾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主體和動力。
四、民間文化藝術發展的途徑
(一)建設示范性的群眾文化建設基地
文化的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群眾,而群眾文化建設的推動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民間文化藝術,兩者相輔相成。我國相關部門還要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提高宣傳力度,打造良好的民間文化藝術發展平臺,構建適應時代的發展模式,不斷的對傳統文化藝術形式進行表現方式上的創新,對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藝術進行融合,在創新的基礎上保持原有傳統文化的獨立性與完整性,政府相關部門只要把文化建設的配套設施構建完善了,民間文化藝術有了更好的發展途徑和平臺,群眾們有了參與的熱情,文化生活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改善,才會更大的促進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民間文化藝術進行交流實現了全國各民族之間的藝術共同進步,對文化進行創新整合,使民族文化特色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和傳承。政府部門要改善單一的宣傳方式,組織召開群眾們喜聞樂見的藝術活動,調動群眾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利用如今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推動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加強文化產業建設,努力打造良好的發展平臺,為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播傳承提供發展條件。
(二)充分發展地方性文化
在上文我們談到民間文化藝術具有獨特的地域性,一個地區的文化藝術特色決定了該地區文化的發展狀況。在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發展緩慢,甚至有的地方群眾已經失去了對傳統藝術的興趣,因此就需要對這些藝術進行特色發展,重視文化基礎建設,改善現有公共文化設施,鼓勵民眾積極參加各項文化藝術活動,調動群眾參與的熱情。地方政府還要加大對地方性文化發展的扶持力度,采用群眾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吸引群眾們參與進來,不斷對文化活動進行創新,給民間文化藝術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在我國甘肅省,當地的民間文化發展較為優秀,像傳統的巖畫,彩陶等民間藝術,還有大家所熟知的皮影戲等,這些甘肅地區久負盛名的的民間藝術不僅豐富了該地區人們的文化生活,也給全國人們帶來了快樂和藝術享受。甘肅省的政府在不斷發展群眾性文化的同時,努力調動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群眾文化生活質量的提高,為該地區民眾營造多姿多彩的藝術氛圍,使民眾們更加積極努力,熱愛生活,熱愛藝術,不僅提高了自身素養,升華了情感體驗,還保持了國泰民安的穩定局面,更加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繁榮。
(三)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群眾文化慢慢演變為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載體,通過這個載體,使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得以傳承。不同地區的文化藝術有著不同的差異,這種地域性差異更是鑄就了不同地區文化藝術的靈魂。優秀的文化藝術可以給人們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們得到藝術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在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的同時,促進了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可能只單純的依靠經濟的發展,失去了文化藝術的社會進步就失去了其發展的意義。離開了文化藝術這個精神食糧,社會的發展就仿佛是信徒失去了信仰人類失去了靈魂一樣變得毫(下轉第183頁)
五、結語
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動和傳承,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促進經濟,加強文明社會的發展,在商業化越來越濃的現代社會里,如何才能夠保持我國傳統藝術的弘揚,使我國珍貴的文化藝術得以有效傳承就成了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普通民眾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藝術修養,積極組織和參與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活動;政府要不斷加大對民間文化藝術傳承的投入力度,重視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完善文化建設中的公共設施,并且要經常組織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活動鼓勵群眾們參與,積極調動群眾自己開發出更具時代特色的文化藝術,提高群眾對文化活動的感染力,使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
[1]賈娜.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8(2).
[2]周雪然.淺述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及其組織開展方法[J].大眾文藝,2019(09).
[3]李亞飛.論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J].西部皮革,2018,(17).
作者簡介:朱霆,湘鄉市旅游服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