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茹
【摘 要】 教育戲劇的發展由來已久,許多歐美國家早已將教育戲劇融入基礎教育中。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育者發現教育戲劇的魅力,并將這種教育形式慢慢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對于小學心理課堂而言,需要及時發現和暴露學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傷害。而伴隨著教育戲劇的融入,能讓學生在角色扮演或者模仿的過程中,發掘出潛意識沒表達出來的情緒或感受。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小學心理課堂上應用教育戲劇這一手段,促進學生更深層次的體驗。
【關鍵詞】 教育戲劇 ?心理課堂 ?藝術教育 ?即興戲劇 ?小學生
一、教育戲劇的概念及發展現狀
一提到戲劇,人們立即聯想到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即通過語言、動作、音樂、舞蹈等形式展現出來的表演藝術。教育戲劇也是通過這種形式表現出來。但區別于傳統戲劇,教育戲劇它最重要的特點是以教育為目的,對學生的表演能力或技巧不作過多的要求。教育戲劇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具有其特殊的魅力。言語無法表達的地方,通過教育戲劇的方式都能一一呈現出來。教育戲劇是一種經驗式的學習。學生針對某一主題或者某一具體情境,通過小組合作,采用即興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戲等方式展示出來,并在活動的過程中建構知識。
教育戲劇最早起源于西方國家。19世紀末,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提出“戲劇性實作的學習”的教育概念,自此教育戲劇逐漸開始展開。隨著時代的發展,一部分西方國家早已將教育戲劇融入基礎教育中。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我國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探索教育戲劇手段的運用。
二、戲劇元素與小學心理課堂融合的意義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預防和及時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起步階段,思維有一定的彈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越來越關注自己,關注外在,這階段無論是學生行為規范還是心理健康都需要外界的及時引導。因此,在心理課堂上,就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正確認知自我,發現潛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
但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讓學生有深刻的理解與認識。而教育戲劇這一手段,能讓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有意或者無意識地暴露出行為背后的原因,讓學生察覺到矛盾,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共情體驗,讓語言無法表達的內容,通過表演的方式一一展示出來。教育戲劇這種形式就像一個突破口,讓學生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在這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主角,他們將自己潛意識的本能釋放出來,表演的目的并不在于讓人觀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表達出他的本愿,投射出真實的自己,在這過程中,學生會反思,促進對自我的認知。
三、教育戲劇在小學心理課堂上的應用
1. 教育戲劇選材
教育戲劇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有暴露潛在矛盾的特點,因此選擇的課題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要具有沖突性,在體驗活動中讓學生不想說,不敢說,甚至說不出的矛盾,通過表演的形式凸顯出來。
2. 過程設計
教師選定課題,可運用畫面定格、教師入戲、思路追蹤、角色扮演、替身、即興劇場等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讓教學戲劇融入心理課堂中。
3. 心理課堂上運用教育戲劇的案例
筆者以小學生心理課堂中《拒絕校園欺凌》主題為例。
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認識校園欺凌的危害,了解當霸凌出現時的應對方法。能在日常交往中運用適當的方法保護自己。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當霸凌出現時的應對方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在日常交往中運用適當的方法保護自己。
教學方法:通過定格畫面、思路追蹤、即興表演、小組討論。
(1)熱身活動:通過改編故事《萍萍的一天》,(故事內容:萍萍是我們班很普通的一位女生,她瘦瘦小小,性格內向。有一天,有一位高年級的哥哥說她是一只瘦猴子,后來越來越多同學也叫她瘦猴子……)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拒絕校園欺凌》。
(2)轉換階段:選擇定格畫面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校園霸凌最常見的情況,如起外號、言語傷害、肢體傷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將拿到一個信封(信封里是萍萍被同學欺負的事件),請根據紙條上的描述和組員一起定格表演。參加表演的同學思考好一句你當時想說的臺詞,但先不要說出來。畫面定格時學生不需要發出聲音,但臉部表情和動作要到位。之后,每個角色再向大家表達出他此時此刻的想法。
(3)工作階段:采用專家智囊團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剛才的定格畫面里的情節,一起討論出面對霸凌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從施暴者角度、受害者角度、旁觀者角度思考對策。但提醒學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以暴制暴。最后,全班交流,總結方法。
(4)結束階段:即興劇場。通過討論,大家都學到了面對霸凌時的應對方法。各小組根據剛剛學到的應對方法接著定格畫面繼續演下去。但這次屬于即興劇場,允許有臺詞和動作。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以致用,將學習到的方法運用到現實中去。
四、教育戲劇融合小學心理課堂的教學反思:
教育戲劇是一種即興的、非正式的表演,在運用教育戲劇這一手段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自身條件,同時也要考慮到故事情境是否貼近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特點,在即興表演中,要讓學生貼近心理課堂主題,就必須將故事內容的主線以及角色制定清楚,讓學生去思考細節并展示出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現問題。
以《拒絕校園霸凌》這一課為例,課堂上學生能根據校園霸凌這一主題,通過教育戲劇的形式,展示出當霸凌發生時的情節。因為是即興表演,所以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才能讓學生得到盡情發揮,因此在課堂時間把控上要注意,盡量留足時間。
教育戲劇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因其特有的潛意識暴露的特點,在小學心理課堂中既能調節課堂氛圍,更能促進學生認知,讓學生內在的情緒、矛盾、欲望被外化出來,借助于不同的人物角色,表達出真實的自我,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世赟.教育戲劇的十大教學策略[N].中國教師報,2019-08-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