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敏
【摘 要】 為順應新時期的教育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就必須做好小學教育工作,夯實學生基礎素質。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該階段一定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的培養。對此本文將以“快樂教育”這一理念為討論對象,從其內涵出發,分析快樂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方法及教育策略。希望能夠在彰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同時,用情境教育的模式配合激勵教學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快樂教育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前言:
傳統教育模式中,學生一直以被動狀態學習知識,教學過程缺少趣味性,學生只能單調乏味地參與課堂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中,學生難以形成學習熱情、學習自主性。所謂的快樂教育理念倡導建立一種愉悅、輕松、平等的課堂氛圍。學生能夠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語文教育自由的魅力和特色,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自主學習當中。
一、快樂教育特點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一直機械式地講解各種課程內容,學生在這樣的視角下只能無助、被動地吸收各種知識,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顯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久而久之課堂教學的流程就會變得索然無味,甚至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激情。快樂教育與其恰好不同??鞓方逃龔娬{基于迎合學生發展規律和認知條件開展教學,設計出和學生條件匹配的問題。學生在趣味性十足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不僅改善了教學效率,同時也提升了教學效果。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學習自信,得以全面、健康的發展。也就是說快樂教育在繼承傳統教學優秀一面的同時,創新與改革了傳統教育。
二、快樂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路
(一)情境教學增強教學趣味性和生動性
過去語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在用“填鴨式”教學模式,也就是用一股腦灌輸知識的方法,將知識強行塞給學生,讓學生自行消化和處理。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只能被動地記筆記、看書。被動學習狀態違背了學生的成長規律,無法最大化教學效益??鞓方逃怀龅氖墙處煂τ谛睦韺W的把握,要用快樂的價值觀、教育觀營造良好氛圍。這種氛圍背景下,教師喜歡教,學生喜歡學。為了改善教學質量和教學狀況,教師就需要合理使用情境教學,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和價值,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教師需要處理好教學內容的要求,將其中的情境變為現實場景和現實活動。要引導學生用再現情境、模仿情境的方法感悟和體驗活動。學生的眼、手、口、腦一同參與學習,享受學習樂趣。此時的學生身心完全結合,充分將自己帶入到情境當中,理解課文含義,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如《魯賓遜漂流記》這一課的學習,教師就可以提前在網絡中尋找有關的視頻材料和圖片。學生先行觀看這些材料和圖片,對于主人公的生活經歷產生了強烈的向往之情。甚至不少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了主人公在島上的生活,包括如何種植、如何馴服動物、接觸野人。隨后讓學生總結看視頻、看圖片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和感悟。這個過程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想,整合了學生的創造力。隨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按照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表演課文。學生于是紛紛參與其中,感受表演的樂趣和學習感受。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學習熱情,學生對教材當中的內容建立了更為直觀的層次化理解,這對學生今后的閱讀和寫作都有很大幫助。
(二)巧用激勵式語言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
為了貫徹快樂教育思想、快樂教育理念,體現小學語文教育價值和優勢,教師就需要及時予以學生肯定和激勵。眾所周知,小學生大多內心敏感、心智不夠成熟。所以需要得到教師的稱贊和認可,以此獲得愉悅心理感受、心理狀態。此外教師使用激勵性語言的過程中,要體現出對學生的期望和關懷。語文教師需要靈活使用激勵性語言,要盡可能減少對學生的批評。
比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的時候。課堂上,教師設置完問題以后邀請學生回答,如果學生的答案和教師預想的不一樣,比如為什么當時沒有人支援五壯士,教師也不應該直接批評,而是要給學生思考時間,引導學生深度分析,讓學生想一想這一課所說的主旨。此時學生就會想到,就算有支援五壯士也會這么做,因為五壯士十分愛國。教師在點評中要多使用一些激勵性語言,比如“你真棒”“你可以的”“相信自己”“思路不錯”等。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更積極的態度。長此以往學生不僅形成了端正的學習態度,同時也能夠長時間保持心情愉悅,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有良好的自信心和學習欲望。
(三)構建和諧關系,消除學生的學習抵觸情緒
要說明的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師生氛圍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同樣有所幫助。教師需要消除學生的學習緊張感和無助感,要貫徹快樂教育理念和思想。營造出師生平等、師生共同成長的氛圍,使學生愿意接受教師,主動親近教師。教師平時要保護和關心每一名學生的自尊心和感受。要公平對待學生,營造快樂且輕松的氛圍供學生學習。如學習《少年閏土》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表演劇中的角色,教師扮演閏土的父親,和其他同學打成一片,營造良好氣氛。所有班級中都會出現能力各種各樣的學生,對于學習能力有限的學生,教師應主動和其溝通、對話、思考,幫助學生找到問題原因。如學生出現學習方面的困難和難題,教師要及時幫助,并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給學生一些思路,而不是直接給學生答案,要讓學生收獲成功感和自信。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放下架子,多和學生交流,做學生的貼心朋友。在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認可以后,自然愿意聽課,主動和教師溝通、請教。
結語:
小學語文教育需要體現快樂教育思想、快樂教育理念。要充分彰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和主體價值,打造生動化的教學情境和教育環境。用激勵性的語言維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提高。這個教學過程也會成為學生人生中的靚麗風景線,對學生理解素質教育追求來說幫助巨大。
參考文獻
[1] 馬智奇.基于快樂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72-73.
[2] 姜玉乾.快樂教育,讓小學語文教學回歸生活[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61.
[3] 孟凡榮.快樂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方式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2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