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活動作為群眾文化建設當中的重要內容,積極、有趣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進一步提升人類的整體文化素養,促進和諧社會文化的建設。文化藝術作為人類思想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是一個時代發展的風向標,能夠展現社會獨有的特點,也是發展和時代變遷、實際生活最為密切的聯系。由此,群眾文化藝術的內容、活動形式、效果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只有處理好人民與文化藝術之間的關系,才能夠為更有效的促進區中文化活動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活動;和諧社會
引言:
伴隨著現當代經濟的迅猛發展,人類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基礎之上逐漸開始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群眾文化活動作為提升社會主義精神建設的重要內容。群眾文化活動作為文化構建的重要表現手段,通過非常豐富的藝術表演形式,進一步滿足群眾的視聽享受,在活動和愉快的生活當中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綜合文化素質,為進一步創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文化活動在發展過程當中需要進一步從群眾的需求上出發,并且運用不同的文化活動作為表現內容,促進人民群眾在精神上獲得滿足。
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
1.1更好的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促進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化
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過程當中,需要與時俱進,并結合時代的發展,與人類的創新思想、科學技術相結合,樹立起全新的價值觀念以及競爭意識,進而發揮良好的引導作用,促進人們能夠通過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投身到改革的浪潮當中。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增強群眾對現代科技的認識,并在信息化時代發展下,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促進人民群眾科技意識的提升。
1.2能夠在發展過程當中,提升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
首先,服務性功能。群眾文化活動的進一步開展,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不同文化需求,在這過程當中,主要可以表現在以下的兩個方面:(1)通過與外界博物館、教育機構、技術培訓機構等相結合,滿足群眾對新理念、新技術的需求;(2)通過社區文化建設、民間藝術團體以及家庭文化等,來豐富群眾的生活。
其次,教育功能。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素養等內容充分融入到群眾的生活過程當中,進一步保障人類文化生活的多樣性,滿足人類的視聽享受,提升人民群眾的整體素養;
最后,審美功能,整個群眾文化活動宣傳需要積極向上、健康有益,這樣才能夠提升群眾的審美能力,不斷摒棄一些落后而又腐朽的思想。
二、新形勢背景下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策略
2.1搭建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平臺
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活動平臺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由此,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過程當中,需要不斷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除了在城市當中修建文化活動中心、博物館以及圖書館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公共活動場所的建設,并在這當中融入現代化、多功能的表現特點,不斷擴大群眾文化的整體活動范圍。除此之外,還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針對基礎文化設施予以維護和檢查,盡可能的去減少由于設備的破損或者是不夠完善而對人類活動展開帶來不良的影響。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需要充分發揮基礎文化建設當中的領導作用,依據“弘揚主旋律”的重要要求,不斷加強社區文化、校園文化、老年人文化以及青少年文化的日常性群眾活動,通過人民群眾的興趣、喜好來進行策劃,讓人民群眾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為營造更為和諧、良好的社會文化提供幫助。
2.2不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的內容與活動形式
首先,在活動當中要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容,并且通過重大的節慶日、民俗節日以及重大的活動作為重要載體,進一步推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一些群眾文化活動,或者讓人民群眾自發組織一些團體的活動,例如:扭秧歌、擊鼓、健美操等等,進而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其次,僅僅的運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去改造傳統的文化產業,進而實現網絡化的重要發展目標。例如:采用電子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等,鼓勵人民群眾來使用這些科技手段,提升文化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步伐。
2.3加強宣傳,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
在群眾文化活動當中選取一些優秀的內容,打雜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這樣不僅僅能夠促使人民群眾能夠在活動當中展現出地域性特色文化內容,同時還能夠通過群眾文化活動提升其他人群對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促進群眾文化素養的提高,有效的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長期性。除此之外,針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打造,還需要組織者不斷整合群眾文化活動當中的一些資源,有效的融入相關技巧以及技能,為文化活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另外,還可以創設一些市場的運作平臺,加大對文化內涵資源的整合力度,力求能夠將活動當中所表現出來的物質文化和精神內涵相結合,促使整個群眾文化在發展過程當中能夠得到更全面的提升,為人類的生活帶來重要的影響。
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群眾文化活動來說,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過程當中的重要構成內容,關系到人民群眾自身的切身利益。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地方政府也開始注重對人類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并將地方特色文化內容融入其中,為形成地域性、創新性的群眾文化活動打下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為進一步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打造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群眾文化活動創意理念的形成[J]. 董國志.,戲劇之家.2019(36)
[2]基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探討[J]. 王迪.,品牌研究.2019(19)
[3]淺談構建文化團隊活動新模式的思路[J]. 劉春霞.,戲劇之家.2020(03)
[4]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基本特征初探[J]. 董國志.,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01)
[5]貼近群眾謀創新唱響時代主旋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J]. 王麗.,大眾標準化.2020(02)
[6]淺談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建設[J]. 冉洪術.,農家參謀.2020(08)
[7]探討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創新力度[J]. 劉宗衛.,農家參謀.2020(08)
[8]試論公共服務背景下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J]. 李建國.,中國民族博覽.2018(12)
[9]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實踐與思考[J]. 彭宗健.,文化產業.2018(05)
作者簡介:何萍芳(1983.9~),女,籍貫:浙江省諸暨市,單位: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學歷(2002級學士)研究方向: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