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革,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運用已愈來愈廣泛。在教育領域中,充盈的互聯網條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提供了機會與機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教學中十分重要,倘若教師能夠運用“互聯網+”思維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水準,創建新型教育平臺,那么大學生的德育教學將會更加完善。文章從互聯網模式的應用意義著手,而后提出了創新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大學生是社會教育的主體,大學生群體是否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思想政治覺悟關系著未來千萬工作崗位人才的任用,而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這也是社會賦予大學教師的重要責任與義務。隨著科技現代化的發展,眾多信息化輔助教學手段正不斷邁進大學課堂,例如輔助教學軟件釘釘、雨課堂、學習通等等,教師可通過此類軟件將思想政治學習資料零距離傳達給學生。在現代化時代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要迎合新時代互聯網發展特征,唯有融入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學方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一、互聯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意義
(一)充盈的互聯網條件在思想政治課堂具有良好運用前景
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互聯網+思維融合了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授課相結合,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有更加便捷、全面的特點,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課堂灌輸的形式,其形式相對乏味枯燥,難以入腦入心。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變革,大學生對手機、電腦等終端的使用已愈發普遍化,這也表明大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的接受能力愈來愈高。若能夠將互聯網+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中,大學生無疑是樂于接受的。另外,大學生正處于渴望探索新事物、有強烈求知欲的階段,而互聯網+恰好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互聯網模式教學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新鮮感,另一方面大大增強了思想政治的培養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階段培養學生德育的重要課程,它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直積極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風氣及習慣。同時,充盈的互聯網條件也可幫助教師將德育教學更好地表達于課堂,從而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二)互聯網條件為思想政治課堂提供了便利
在現今社會之中,人才是極為珍貴與不可或缺的,是國家創新與發展的基礎與必要條件。為了幫助學生在大學階段塑造良好思想政治意識,為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需客觀地將思想政治理念傳授于學生,良好的互聯網條件此時便可幫助教師實現德育培養目的。教師可以從優秀教案平臺中吸取經驗,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教師也能將自己的優秀教案上傳到平臺來豐富教學資源,供他人參考。另外,在科技愈發創新的新時代下,微課、新型學習軟件、思想教育平臺等互聯網+媒介均可成為教師教授思想政治的得力助手,在思想政治課堂中,當教師要帶領學生領悟重要思想家、哲學家的政治理念時,教師可通過充盈的學習輔助軟件為學生播放視頻,而視頻也可隨停隨放,教師可在播放的同時教授學生重要思想,從而升華課堂教學效果。而在教授教材內容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便可完成授課,多媒體技術與板書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為教師擴充課外知識、列舉案例、充分詮釋政治思想提供了便利。學生在互聯網條件下,可更加直觀地理解教師講授的思想政治理念。
(三)互聯網條件提高了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不久前的新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到,在思想政治課堂增強學生主體性十分重要。大學階段與中小學學習有著巨大的差異,大學學習主要建立在自主性、獨立性的基礎上,而與中小學中,教師決定著學生學習進程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馬克思認為:“主體”是實際活動的從事者,是歷史進程中的行動者。在大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是必然的。將互聯網+理念運用于思想政治課堂便可達到翻轉課堂的目的。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理念的便捷性,教導學生針對自身的知識缺漏進行查漏補缺。另外,經實踐表明,教師若能夠翻轉課堂中學生與老師角色的主次,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得到提升。在教師為提高課堂有效性而備課時,可以提前將互聯網+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學中,將學生放在主導位置,找尋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引導學生正確思想政治觀念的目的。
二、促進互聯網+理念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相關措施
(一)運用互聯網條件加強思想政治教學內容
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傳播均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在運用互聯網條件時,重視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教學是較為重要的。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高校是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首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思想需大力弘揚,教師可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加強革命思想的宣傳與弘揚,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的思想理念,正確認識國家情況、黨的精神以及世界格局,從而在大學期間形成正確政治思想,使自身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得到正確塑造。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律意識及思想道德培養也是重要教學內容,正確的思想道德認知與學生個性的完善密不可分,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性,教師要積極運用網絡建設,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及網絡安全意識,教師可開展網絡文明、正確使用網絡、履行社會責任等主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互聯網的同時提高安全意識及網絡責任。另外,積極的身心素養與學習精神也是大學生所必須的,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幫助大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可運用互聯網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及意義,深入傳播思想政治理念。
(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
若想加強互聯網條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首先,教師在運用互聯網時便要對教育網站質量進行篩選,對于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學平臺,教師要積極聯系,搶占優質的思想政治資源,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充盈的思想政治學習機會,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與思想道德發展需求。其次,豐富的互聯網教學資源為師生教學互動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條件,教師可開展網上思想政治主題教學活動,通過互聯網與學生零距離進行溝通交流,在推動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同時,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度也會得到提升,從而更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需求。最后,在構建創新型思想政治課堂時,互聯網技術的文化發展是前提條件,網上文化建設需要依托互聯網教育企業、政府、高校等多方的支持,在多方集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條件下,數字化校園建設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三)運用互聯網條件傳播思想政治教學理念
互聯網的發展為大學思想政治帶來了更充盈的教學資源,為了提高思想政治課堂創新性,教師要將互聯網教學與多元化校園活動相結合,讓思政教育深入到大學生的心中,成為一種活的文化。在推動大學思政教育工作時,發展“新媒體教育學習”,建設具有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講堂是極其重要的。教師可綜合互聯網技術、云平臺以及網上教學軟件等創新數字化教育方式,實現更優質的思想政治課堂宣揚與教育成果。另外,教師可通過互聯網在網絡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信息及時推送至大學生的微博平臺、微信群、QQ群等網絡生活圈中,為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網上思政主題教育講習與宣傳活動。切實做到宣傳弘揚正能量、抵制不良思想的正反面教育結合,從而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四)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與宣傳工作
既然互聯網條件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那么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與宣傳工作便成了關鍵。從網絡思想教育宣傳工作來看,教師可運用互聯網媒體為學生日常分享先進人物事例、社會新聞、政治報告等,引導學生養成運用網絡資源學習思政的習慣,為學生營造學風濃郁的網絡學習氛圍。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來看,一方面,高校要加強校園互聯網的安全性,在學生使用網絡時采取實名制,加強對校園網絡管理制度的建設。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日常的思想動態,諸如大學生常用的微博、新聞門戶網站、社交網站等等,在了解網絡輿情及學生可能出現的思想情況后,才可有針對性地做好輿論引導,從而加強網絡思政教育的管理工作。
(五)開展多元化網上活動踐行思政觀念
若想提高大學生愛國意識,塑造正確政治思想理念,教師便需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打造大學生思政學習的德育基地。例如,在教育普及各個城市的環境下,網上思政課程資源已較為豐富,當實際條件不允許時,教師便可搜集思政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看,同時為學生講解蘊含的思想理念。多種形式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傳承弘揚中創新發展,生動教學,引導學生自發性收集與思政相關的知識內容并制作ppt,在課堂自主分享給同學。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深刻感受到革命精神與歷史文化傳統,從而實現自我教育。
大學生是大學校園傳播精神、弘揚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及學校均對其寄托了厚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具有深遠意義,通過網絡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形成良好作風,從而塑造成為擁有正直品格的青年。為了創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運用互聯網理念時,要積極參與到網絡教育中,為學生開設網絡思政教育活動,加強網絡思政教育的宣傳及管理工作,從而引導大學生塑造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 馮剛.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3):101.
[2] 趙楊.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6):11.
[3] 劉宏森.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困境和作為[J].中國青年研究,2015(7):26-28.
作者簡介:劉瑛子(1998- ),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