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暉
摘 要:紅色文化具有純潔性、崇高性與先進性等特征,其是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學資源。將紅色文化滲透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可讓大學生更加堅定自身的思想與信念,以增強大學生的擔當意識,不斷鍛煉與提升大學生的品德與修為。目前,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所出現的問題還比較多,教學方法的創新力度不夠,教學內容吸引力不足,再加之教學環境的滲透力缺失等等,都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對此,文章就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展開了相關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紅色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滲透
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要求各高校要重視思政課,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有機結合。新時期,紅色資源和思政課在思想層面與價值導向方面存在著高度的契合,這也決定著紅色資源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載體與核心內容。當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應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加強對紅色故事的宣講,不斷的弘揚我國的紅色文化,進而更好的傳承我國的紅色基因,以培養出新一代優質人才。
一、紅色文化的基本概述
紅色文化是共產黨與正能量人士、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出的一種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先進性的文化。從本質上來講,紅色文化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人們通過學習相關的紅色文化來尋求目前人們所追求的時代價值與精神追求。紅色文化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即物質表現形式與精神表現形式。物質表現形式就是指我們能夠觸摸到的歷史文物,或是可以觀看到的名勝古跡,可觀看這些具有物質性的紅色文化給人們帶來感官層面的刺激,且在觀賞時可以充分了解革命精神[1]。而精神表現形式是指人們在學習革命事件時,可通過革命事件來充分挖掘時代與歷史精神,還要把紅色文化內在的精神表現更好的融入到現代社會中,例如,抗洪救災精神、勇于奉獻精神等等,均是紅色文化的充分體現。新時期,高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時,應充分把握好紅色文化的實際價值,將紅色文化很好的與思想政治工作相匹配,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紅色文化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從而共亨好的凸顯紅色文化教育的實際價值與作用。
二、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間的關系
(一)紅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關鍵資源
從宏觀角度來看,積極弘揚紅色文化便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品德與道德修養,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紅色文化既蘊含著革命先輩的基本信念、高尚品質與崇高理想,也承載著光榮的傳統、思想的境界、革命的精神與紅色的歷史[2]。由此可見,積極弘揚紅色文化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實施,從而培育出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有理想的社會主義新主人。
(二)紅色文化為思政教育創設更為理想的環境
新時期,紅色文化可以充分營造積極向上的精神環境,而紅色精神則是紅色文化形成、傳播與發展的重要產物,也是共產黨領導我國人民在革命、改革與建設每個階段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的總稱,是中國共產黨發展與建設的精神財富與經驗總結。目前,紅色文化創造十分優越的物質環境,無論是紅色文化的事業還是相關產業,都可從不同層面為人們提供一些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紅色文化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知度不強
目前,大學生主體大部分是95后、00后,此部分學生的生活條件與環境都比較優越,其無法體會到革命先烈們的艱苦[3]。同時,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實現了各種文化的不斷碰撞和激蕩,致使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度大大降低。還有一些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價值觀也有所扭曲,存在著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與功利主義等消極性的思想。也有部分學生的政治參與度不是很高,參與熱情也不高,對紅色文化教育的實際價值缺乏正確的認知,對是否需要參加相關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也是漠不關心。
(1)紅色文化教育方法相對單一
由于高校實施紅色文化教育的創新力度嚴重不足,紅色文化教育形式也比較單一,導致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無法充分發揮實際作用[4]。大部分高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適宜參考革命老區、觀看紅色題材的電影等,未充分聯系大學生實際情況。此外,還有好多高校的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對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不是很理解,也就無法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2)西方文化的影響嚴重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基本認知也出現了一定的偏差。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多大學生崇洋媚外,摒棄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對于紅色文化中關于先烈革命精神,致使大學生在享受物質文化生活的基礎上丟失了精神財富[5]。由于大學生的經驗少、閱歷淺薄,大學生無法肩負起家庭的責任與國家的希望,也就不能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紅色文化精神有機融合到一起,極易受到一些消極思維的影響,從而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偏離,生活態度也變得消極,極易被生活的小困難或小挫折所打敗。
(3)實踐類活動缺乏
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主要以課堂理論灌輸為主,課堂缺乏實踐性的訓練,未積極組織相關的社會活動或實踐性活動,也未及時與社會團體進行有效的合作,導致大學生無法切身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無法做到設身處地的體會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辛。因此,實踐類活動缺乏是其突出問題,也是后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四、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借助紅色資源學習黨史國史
紅色資源是連接過去、現代和未來的重要脈絡,其承載了厚重的黨史國史文化。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的歷史知識、英雄模范事跡與光榮傳統教育,向學生講述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斗爭史、奮斗史以及新中國的發展史。同時,對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重要會議等予以認真的簡述,幫助學生了解黨的發展經驗、光榮傳統與偉大成就;還要講述近代中國經歷的屈辱歷史,汲取歷史教訓,增強學生奮發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借助一定的紅色資源來學習我國的國史與黨史,以便讓大學生可以在真實的史料之中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要精神的存在價值,也會更加理解中國共產黨為國人謀幸福、謀復興的初衷與使命。
(二)借助紅色資源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師應借助紅色資源來將愛國情懷植入大學生的內心,以增強大學生忠心報國的志向。因此,教師應積極挖掘紅色資源中所蘊涵的愛國故事,讓大學生可以積極的學習到革命英烈的事跡,通過歷史情景重現,讓大學生可以做到身臨其境的感悟英烈們浴血奮戰的精神與精忠報國的情懷。同時,還要鼓勵大學生演唱紅色歌曲,觀看一些紅色影片《烈火中永生》、話劇《小蘿卜頭》、歌劇《江姐》等,旨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精神[6]。同時,還要通過紅色文藝作品的排練、紅色文化知識競賽、紅色故事演講等方式來激發學生愛家、愛黨與愛國的情操,從而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不斷努力。
(三)加強對社團力量的利用
在高校中,校園社團是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思政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高校社團人數多、門類多,各類活動都深入人心,也是文明交友、凝聚人心的重要場所,其是滲透思想、傳播文化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可通過社團活動來開展相關的紅色文化教育,把積極向上的紅色文化更好的滲透到學生日常活動之中,便于凈化大學生的心靈,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政治敏銳度[7]。例如,高校可選擇“七一”、“八一”等特殊性節日來舉辦紅色文化的演講活動、組織“五四”精神征文比賽、到博物館義務解說等,便于豐富學生課外生活,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也利于增長知識點,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感染,從而更好的傳承紅色文化。
(四)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科學利用
新時期,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成為新型的傳播媒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今,大學生的思維變得愈發活躍,其接納新事物的能力逐步加強,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媒介是信息獲取的關鍵渠道。高校需要結合學生的基本年齡特征、思想動態與思維特點,針對性的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校園網來搭建一定的紅色教育平臺,并制造相關的紅色教育軟件,還要開通紅色文化教育的公眾號,定期在優秀學生、團員與黨員中開展和紅色文化相關的活動,并對相關的會議內容、視頻與文章等進行及時推送,并把紅色文化更好的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讓學生充分關注網站的同時接受到紅色文化的洗禮,以調動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積極抵制不良侵擾,還要增強自律意識,從而更好的堅定革命信仰。
綜上所述,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應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融入紅色文化,可讓學生更為深入的了解紅色文化的實際價值與深藏在紅色文化內的革命精神。同時,學校還要積極組織各類實踐活動,可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之中強化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以求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與思政水平。
參考文獻
[1] 莊月.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4):64.
[2] 湯敏,崔璨.淺談井岡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09):17-18.
[3] 王春雁.山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漢字文化,2020(04):128-129,167.
[4] 楊子泉,唐輝,孔德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2):3-4.
[5] 張樂春.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與對策——評《紅色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文集》[J].領導科學,2020(03):126.
[6] 孫漁珽.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路徑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04):3-4.
[7] 鄭艷華.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貴州醫科大學為例[J].法制博覽,2020(0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