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智慧課堂是新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智慧課堂的推行,滿足了新一代大學生的需求,教學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教學效果得以提升。本文分析了智慧課堂在教學方面的突出優勢,以綜合英語課程中口語教學為例,探討了學生在智慧課堂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效果,從而為智慧課堂教學設計的改進提供一定思路。
【關鍵詞】智慧課堂? 自主學習? 學習效果
一、智慧課堂的意義
發展智慧教育是我國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發展、教育信息化和教學改革的新形態和新要求?;ヂ摼W技術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正在深刻影響著教學變革。智慧課堂的推行,滿足了新一代大學生的需求,學生借助智能手機和在線平臺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習熱情。教學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智慧課堂的推行,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對學生提升學習能力、開拓邏輯思維、開發創新能力有很大的促進。
智慧課堂利用各種新興信息技術,將課堂打造成智能化的學習空間,實現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的智能化、可視化、高效化,最終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智慧課堂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將網絡技術充分融入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與傳統課堂在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與內容、教學流程三方面的對比研究,可以發現智慧課堂有其突出的優勢,尤其是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方面,由于借助了在線平臺,互動的次數和質量都有顯著提升。就學生學習效果和滿意度而言,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得到師生的認可度更高。
二、智慧課堂的理論依據
智慧課堂的開展主要依據“學習共同體”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共同體”理論最先由博耶爾提出,其內涵經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闡述而不斷豐富。一般認為,學校班級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學生)和助學者(教師)共同組成的,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而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智慧課堂環境下,人際溝通、交流和資源共享能有效通過在線平臺實現。通過線上、線下渠道的搭建,能夠實現學習者對學習共同體的認同和投入,從而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學習中充分發揮群體動力作用,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過程”,認為學習過程就是學生構建自己知識結構的過程,看中學習者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學習者自身的發展。智慧教室在教學內容的呈現和學習資源的獲取上為學生提供了便利,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學習評價更為科學,更能體現出對學習過程的考察。在線平臺全方位記錄了學生的平時表現,內容詳實,數據充分,對學生的考察是多維度的,除了學生的語言水平,還包括思辨能力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等。
三、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一)研究對象
本項目研究對象為商務英語2018A班和2018B班,考察時間為第2-4學期。兩個班級綜合英語課程均采用小班化教學,班級人數控制在20-25人。學生均在第一學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已具備較好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第1學期的學習,能有效配合教師完成一系列教學活動。A班學生學習地點為智慧教室,采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深度融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在線開放課程。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將活動桌椅圍坐成半圓,每組5-6人,設組長一名,并以投屏的方式開展小組討論和匯報。B班學生學習地點為普通多媒體教室,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自主學習教學設計
綜合英語在線開放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為考察智慧課堂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教師選取了教材中的口語教學內容,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著重考察學生語言知識的運用水平及綜合能力提升情況。結合智慧課堂的有利條件,創新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遵循“學案自主學習-在線互動答疑-翻轉教學測評-學生團隊展示-師生互動點評-建檔考核評價-學習任務下達”的流程組織教學,以實現課程知識的鞏固和思政育人目標的推進。具體步驟如下:
1. 教師提煉課本中的口語素材重新整合內容,設計學案并上傳至在線平臺,組織學生完成教學文件資料與視頻音頻資源的學習。2. 教師完成在線互動答疑和作業批閱等工作,鼓勵學生通過中國大學慕課等資源開展在線學習,指導學生完成口語會話的編寫。3. 學生借助商務英語實訓室綠幕演播臺進行會話操練,利用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完成表演的錄制。4. 課堂上以視頻回放或現場表演、學生互動點評、教師總結點評的形式開展教學,并完成對學生口語的考核。通過增強互動交流學習,在思辨探究中提升職業能力與素養。5. 教師布置下一堂課的任務,讓學生開始準備。
以“機場接機”場景為例,教師要求學生以此為背景設計對話,模擬去機場接外國客戶。在學案中,教師提供了機場接機的基本流程、常用表達及情境對話示范,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完成學案的研討,通過在線資源的學習,熟知機場接機的基本禮儀與常用表達,具備用英語模擬機場接機的能力。學生在課前自學過程中,通過學習通平臺完成互動答疑,掌握該場景基本的語言表達。學生準備好機場接機所需的著裝道具,利用英語實訓室完成該場景的訓練和拍攝工作。教師課堂播放學生錄制的視頻,各小組認真觀摩,指出其優點和不足之處,最后由教師做總結。
(三)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分析
通過對比,發現商務英語2018AB兩個班學生在自主學習效果上有顯著差異??傮w而言,A班同學在以下幾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
1. 學習主動性。A班學生學習主動性更強,在自主學習上表現得更加自律。他們能依據在線平臺上學案的要求,及時完成單元任務。通過小組分工合作,搜索相關網絡資源,有效篩選信息,完成資源的重組和對話的設計。在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的主動性方面有較大提升。
2. 知識掌握情況。通過學案的學習和其他在線資源的預覽,A班學生對本課背景知識有更為全面的把握。平臺內容的豐富性和呈現形式的多樣化,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了語言知識的吸收。在線作業批改和答疑提高了教師反饋的時效性,增強了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熱情更加高漲,能夠提前掌握相關知識,并有足夠的時間內化。
3. 會話展示效果。由于教師通過在線平臺及時指導學生完成英語會話設計,學生課前語言知識準備更加充分。英語實訓室綠幕演播臺和虛擬摳像設備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便于學生開展會話操練和視頻拍攝。服裝道具準備充分,場景展現更加真實,學生表演更加投入,會話展示效果更好。
4. 分析評價能力。翻轉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角色。課堂中,學生在互評環節有充分的表達機會,可以對同學的表現進行點評,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的養成。課堂以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拍攝會話表演,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修正改進,有助于思辨能力的提升。在線上,學生還可以借助平臺主動發起互動,實時表達自己的觀點。智慧課堂的線上線下互動都為學生分析評價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條件。
5. 思政育人效果。每一課的學案都突出思政育人的理念,學生在資源的學習整合中滲透了思政學習,尤其在口語訓練和展示環節,更加直觀地體現出思政育人效果。如機場接機場景,學生在著裝、贈送鮮花、歡迎外賓的過程中,不僅展現出良好的自身形象,也代表了公司和國家的形象。學生以東道主的身份迎接外商,向其介紹公司業務,發出商務宴請,帶其商務旅行,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文化自信,思政育人融入學習的每個環節。
四、結語
智慧課堂環境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語言知識的掌握、思辨能力的提升都有顯著成效。教師應繼續在教學設計上改進,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高琳琳,解月光.“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0):10-12.
[2]呂曉敏.學習共同體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教育現代化,2018(17):205-206.
基金項目: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2019年度院級科研項目《互聯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KY20191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琳(1988-)女,浙江溫州人,講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