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霞
摘 要:現階段,我國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已經步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擬上市公司為了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與外部監管機構的要求,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的財務內控體系。本文從擬上市公司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主要內容展開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搭建健全的現金流管理機制、梳理公司的采購管理流程、完善合同管理與審核機制、實行內部控制系統的動態化管控等幾個方面的措施。希望擬上市公司能夠加強財務內控力度,注重理論與實踐相融合,以實現擬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目標。
關鍵詞:擬上市公司;財務內控;采購管理;現金流管理
一、擬上市公司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主要內容
首先,擬上市公司完善綜合管理制度,主要就是從財務核算制度、預算管理以及財務分析等多個角度入手,逐步加強財務控制力度,并為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奠定穩固基礎。
其次,財務部門與工作人員需要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在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主要包括完善會計人員管理方法、崗位責任制以及分級責任制等。在優化擬上市公司內部組織結構的過程中,人員管理制度與財務部門的完善程度都會直接影響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與效率,還會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系統的執行力。
再次,完善財務審批制度,需要加強收支審核管理力度,對于超出預算費用的情況,開展對各個部門工作的管控,并不斷完善授權審批機制與重大事項報告機制。在財務內部控制過程中,財務審批屬于核心的組成部分,該制度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擬上市公司的財務內控狀況,對財務活動有較強的控制力。
最后,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主要的內容有費用管理、成本核算、編制成本計劃等。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對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梳理整個業務流程,才能夠有效提升擬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
二、完善擬上市公司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措施
(一)搭建健全的現金流管理機制
擬上市公司在完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過程中,需要加強現金流的管理,從以下幾個階段入手:擬上市公司需要對貨幣資金進行嚴格的管控,并推行集中管理機制。各個部門在使用資金的過程中,上級領導人員都需要進行合理的分配,將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作為基礎內容,根據有效的合同與憑證,支付相應的資金款項。對于公司資金的使用與催收工作,需要完善監督控制機制。定期開展對資金收付情況的預算工作,更加嚴格控制資金的預算,將經營性現金流量與到期債務相融合,加強監督控制力度,科學化的預測資金支付風險。通過優化資金結構,對企業的負債結構與資產比例進行協調控制,進而保證資金的流動性與安全性。
(二)梳理公司的采購管理流程
擬上市公司的采購管理與物資管理會直接影響公司的利潤,還會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擬上市公司需要建立采購價格委員會,并且由財務部門、采購部門與生產管理部門進行監督管理,合理利用招投標的方式,直觀了解采購的價格。利用集中采購的方式,優化整體采購流程。在此基礎上,分析采購市場的價格,及時洞察市場需求的變化,以便于與采購的價格進行合理的調整。與此同時,擬上市公司需要完善供應商評價價值,對采購商品的價格、質量與供應商開展綜合性的評價工作。只有取得合法的憑證,并完善存貨預警機制,才能夠使財務人員明確公司資金的使用情況。采用針對性較強的措施,盡可能降低存貨成本支出,將存貨儲備數量控制在最合適的范圍內。
(三)完善合同管理與審核機制
擬上市公司在開展各項業務活動與簽訂合同的過程中,需要開展更加謹慎的核查工作,對合同的條款進行檢查,并且了解合同條款的執行情況,實行對合同進程的跟蹤工作。擬上市公司需要派駐專門的稽查人員,追蹤合同的進行情況。對于驗收不合格的合同,根據合同條款的執行情況,提出相應的意見與解決措施。針對擬上市公司的大型合同,需要開展綜合性的評審工作,實行對各項資金條款與財務的審查工作,以保證公司簽訂合同的可行性與合法性。此外,一旦合同的內容發生了變化,擬上市公司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及時了解情況,系統的處理因合同內容變化而引發的相關問題,明確各個部門的基本工作職責,以便于后續出現風險問題時,能及時找到負責人,盡早做出優化與解決措施。
(四)實行內部控制系統的動態化管控
擬上市公司在完善財務內控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實行動態化的監督與管理,更全面的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與業務特點,選擇恰當的內部控制措施,并且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在執行內部控制體系的同時,需要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如政策環境、經濟環境與法律環境等,擬上市公司要明確行業的發展情況,結合經濟發展的需求與國家上市的規定,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完善與修訂。此外,擬上市公司需要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聯系,明確上市必要的條件,更加注重外部專家提出的建議,以保證經營決策的合理性。擬上市公司需要做好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工作,結合企業的規模與財務控制工作的實際情況,設計完善的內控機制。通過成立內部審計部門的方式,加強對內控機制設計的執行監督與管理工作,更加注重權利的分配工作。擬上市公司需要結合財務控制的需求與公司的經營規模,成立內部審計小組,注重風險預測與控制工作,將風險管控作為主導內容,注重科學化的風險防范工作,為擬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五)強化應收賬款管理
從擬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只有落實應收賬款的責任,完善逾期催收制度,結合賬齡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催收方式。在此基礎上,對銷售客戶的履約情況進行追蹤,并且對客戶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定,適當增加客戶的賒銷額度。與此同時,在擬上市公司的激勵機制當中,加入應收賬款的催繳部分,將銷售人員的基本薪資與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直接掛鉤,實現對財務人員及銷售人員的約束,進而杜絕出現壞賬風險導致的經濟損失,促進后續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市場風險頻繁發生的背景下,給企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擬上市公司需要將完善內部控制系統作為核心部分,并且提升市場風險的抗風險能力,梳理內部控制流程與業務鏈條,促進后續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此基礎上,使用全新的方法與思維規范擬上市公司的業務流程,并且在事前開展風險評估工作。不管是在公司的內部審計過程中,還是財務內部控制過程中,都需要注重風險管理,制定動態化的監督目標,杜絕不必要的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發生。
參考文獻
[1]張馨.如何完善擬上市公司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
[2]郭永強.擬上市公司IPO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研究[J].財經界,2018.
[3]張喆.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與內部控制相關性的研究[J].財經界,2013.
[4]齊美慧.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體系建設[J].今日財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