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彬
摘 要:近年來代理問題屬于公司治理過程中的主要部分,如果不能確保代理成本符合要求,將會導致公司未來發展受到影響。而內部控制工作對代理成本會產生直接影響,有效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這就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合理選擇審計師,嚴格控制代理的成本,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內部控制;有效性;代理成本;審計師選擇
一、引言
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對代理成本會產生直接影響,在審計師選擇方面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在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還存在有效性問題,導致代理成本無法有效控制,也難以準確選擇相關的審計師,不能通過有效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實現低代理成本、合理選擇審計師的目的,難以滿足當前的工作要求。因此,在實際發展中應該全面增強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嚴格控制代理成本,合理選擇審計師,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
二、內部控制有效性與代理成本、審計師選擇關系
(一)內部控制有效性和代理成本的關系
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較高,就能夠降低代理方面的成本。主要因為在具體的工作中,企業嚴格開展內部的審計工作,可全面分析代理公司的實際情況,按照具體狀況控制具體的代理工作成本,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方式,降低具體的代理工作成本。企業實際發展期間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可全面分析代理成本的組成結構,協調各方面的成本構成要素,明確其中是否存在代理成本方面的問題,采用有效的內部控制方式解決問題,篩選最佳的代理工作方案,從根本上降低企業在審計代理方面的成本,促使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改善目前的工作現狀,達到預期的低成本代理工作目標。
(二)內部控制有效性與審計師選擇的關系
從內部控制制度方面來講,企業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聘用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相關的審計工作。由于市場中的審計工作質量不同、審計師的收費也會存在一定差異,這就意味著要想確保審計師的工作質量,就需要付出額度較高的成本。而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有效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全面提升各方面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可選擇審計工作質量較高、成本較低的審計師,在確保審計工作質量的同時,可節約成本,避免出現成本過高的問題。一是內部控制與企業的非效率投資存在直接聯系,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越高,就越能夠減少內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不準確問題,確保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全面傳遞,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可全面獲取到各種事務所信息,明確投資項目與公司的經營狀況,科學選擇相關的投資項目。合理開展內部控制工作,還能使得企業內部的各個職能部門,相互之間有效分配權力與權責,實現業務之間的溝通,從根本上預防出現錯誤操作的現象。二是高效化的內部審計工作,還可以從綜合方面入手,分析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因素,通過內部控制的合理方式,和審計師之間相互配合,全面分析審計師的行為,選擇工作質量較高的審計師,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通過內部審計分析的方式,提供低成本的融資渠道,降低代理工作成本,合理選擇審計師。三是企業科學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合理選擇審計師,可全面提升投資效率,綜合性完成監督工作任務,實現企業內部與外部的監管目的,將二者相互整合在一起,全面提升投資效率,優化工作模式,提升各方面的審計師選擇工作效果。
三、企業內部控制和審計師選擇的措施
上述分析中可以發現,內部審計有效性會對審計師選擇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有效開展各方面工作,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合理選擇審計師。
(一)全面提高內部控制工作有效性
對于內部控制工作而言,主要用來維護企業的資產安全性,主要涉及到會計資料管理、授權審批、審核監督管理等等,形成了良好的企業內控體系,可有效進行企業內部環境的控制,全面評估其中是否存在風險問題,嚴格控制具體的風險隱患,全面監督管理信息,促使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全面提高內部控制工作有效性,可及時發現信息披露的問題,明確是否存在會計差錯,開展監督控制活動,健全內部管理的工作體系,確保工作的有效性,為企業的良好發展夯實基礎。
(二)合理選擇審計師
對于市場結構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點,由于各個企業的組織形式存在差異,投資的主體也不同,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現象、購買審計意見現象與事務所低價攬客的現象,對審計師的選擇會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會導致代理的成本過高,不能確保審計師選擇的效果,對其長遠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在此情況下就應該合理選擇審計師,開展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要求管理層面的工作人員,向社會證明自身的努力,聘用高質量的審計師,降低工作成本。要求在具體的工作中,通過內部控制的方式,全面分析會計師事務所的實際情況,最好選擇規模很大、聲譽良好的事務所,選擇低成本的審計師,有效完成各方面工作任務。目前在企業實際發展期間,所采用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要求審計師重視被審計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審計師在承接相關業務的過程中,全面考慮到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是否有效,企業也可以按照內部控制狀況,選擇各種不同規模、質量的事務所,合理選擇相關的審計師。具體的工作中,企業應該強化內部控制的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工作的有效性,預防出現報錯方面的風險問題,全面開展相關的披露工作,選擇聲譽度較高的審計師,降低成本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將內部審計的有效性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有效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提高內控工作的有效性,可降低代理工作成本,合理開展審計師的選擇工作,促使企業的良好發展。因此,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應樹立正確觀念意識,采用科學的措施提升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打破傳統工作的局限性,嚴格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選擇低成本的審計師,形成綜合化的工作模式,改善當前的工作現狀,利用有效性的內部控制方式,科學選擇審計師,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
參考文獻
[1]周澤將,宋淑嬋.海歸高管與審計師選擇:代理成本的角色[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9,34(3):42-51.
[2]張明.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審計師選擇與內部控制質量[J].投資與創業,2018,11(12):245-246.
[3]舒岳.審計師選擇會影響基金會的評估等級嗎——來自我國基金會的經驗證據[J].勞動保障世界,2018,34(5):61-62.
[4]步丹璐,石翔燕,張晨宇.政策不確定與審計師選擇——基于省委書記更替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8,33(2)122-239.
[5]張楊.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財會學習,2020(3):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