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安安
【摘要】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監管尤為重要。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以來,我國銀行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從“一行” 到“一行三會”再到“一委一行兩會”的金融監管新格局。但是商業銀行的監管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難以適應當今的金融形勢,監管體制改革勢在必行。本文主要立足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銀行業監管制度的歷史變遷,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
【關鍵詞】銀行業 ?監管 ?歷史變遷 ?未來趨勢
一、中國銀行業監管制度的歷史變遷
(一)計劃經濟時期的銀行監管(1949—1978年)
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之前,我國主要參照前蘇聯的金融管理模式,實行計劃經濟。中國人民銀行承擔著管理國家金融、穩定金融市場等的任務。在監管方式上,受計劃經濟體制思想影響,不論是資金來源還是資金運用,都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統一掌管,實行統存統貸、統收統支的管理辦法,監管主要是上級銀行對下級銀行執行統一信貸計劃的檢查和監督。
(二)市場經濟時期的銀行監管(1978年至今)
1.銀行專業分化時期(1978-1992年)
自1979年開始,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先后恢復建立,“大一統”銀行體系被打破。1986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暫行條例》明確指出人民銀行負責銀行監管,領導、管理、協調、監督、稽核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工作,審批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設置和撤并。中國人民銀行作為監管機構,對銀行的監管方式作出了一些方向性的調整,開始從純粹的計劃性行政手段向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并存方式過渡。
2.分業監管形成時期(1992-2002年)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指出,金融體制改革要對“銀行業和證券業實行分業管理”,分業監管思路自此出現。同年12月,《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國有商業銀行不得對非金融機構投資, 在人、財、物等方面要與保險業、信托業和證券業脫鉤,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經營的核心內容是限制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禁止其進入證券、保險、信托、 租賃等非銀行業務領域,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的整體風險水平。
3.分業監管完善時期(2002-2017年)
2003年,正式成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一行三會”金融監管體制的初步建成,分業監管體制正式確立。同年的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正案)》將人民銀行新的職能正式表述為“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
4.嚴監管、強監管的新時期(2017年至今)
金融混業經營使得分業監管模式不具有穿透監管能力,容易產生監管的灰色地帶,所以監管由分業變為相對集中是大勢所趨。在監管體制改革中,既要考慮監管的重要性又要強調銀行效率的重要性,既要考慮監管成本,又要兼顧監管效率。我國金融監管體制逐漸由“一行三會”轉變為“一委一行兩會”的新格局,其傾向于根據金融市場的性質分別進行監管,以推動同一類業務不同行業資本監管標準的協調一致,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在加強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職能的同時,推動從機構監管向功能審慎和行為監管的轉變,且強調了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
二、目前我國在銀行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不同銀行監管部門之間缺少溝通及配合
目前我國對銀行業進行監督管理的部門主要有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及證監會等機構,各部門職責不同,各司其職。各個監管部門的關注點各不相同,業務交叉性少,難以協調溝通,實現信息共享,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監管效率的降低,而且也容易產生“三不管地帶”。另一方面,各自為政的監管方式,將導致監管盲點和監管成本增加,如對新興領域的監管缺失、監管空白等問題的出現。
(二)靈活的市場退出機制有待成立
完整有效的銀行業監管應該涵蓋銀行從市場準入到市場退出的所有業務環節,但是我國目前的銀行監管工作,側重于監督銀行的設立與經營的合規性等方面,缺乏成熟的市場退出機制。銀行不同于一般的企業,它的破產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且我國目前對于經營狀況惡劣的銀行大都采取重組、注資等措施進行援助或依法進行接管,而沒有采用破產方式,結果使各級政府和人民銀行為此投入大量資金。
三、中國銀行業監管制度改革的未來趨勢
(一)加強不同銀行監管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和聯合管理
有關部門可考慮建立監管各方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減弱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信息透明公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監管的效率,維護監管的秩序;或者可以成立銀行業監管協調部門,專門負責協調各個監管部門,共享信息。與此同時,明確各監管單位的職能也十分重要,如不明確,可能出現各監管部門之間互相推諉的情況,不利于銀行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更不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二)完善市場退出機制
在銀行業的監管工作中,不僅要對銀行的市場準入手續進行嚴格檢查,對于已經進入市場的銀行,在各項經濟指標方面更要嚴格監督,防止金融違法和道德風險。對于經營狀況惡劣的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方式可采用并購方式。采取并購方式,而不是破產清算方式,存款人和其他大部分債權人都可以免受由于個別商業銀行倒閉而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立法機關和金融主管部門應盡快制定頒布有關商業銀行市場退出制度的相關法律、法規,立法過程中既要結合中國的經濟特色,又要充分考慮到商業銀行的特殊性。
四、總結
目前,我國在銀行監管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國需要繼續更新改進監管制度,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商業銀行監管機制,使商業銀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促進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增長。與此同時,也要注意與國際接軌,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引入先進的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許立成.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銀行監管制度的演進邏輯與未來展望[J].金融監管研究,2019,(8):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