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小芬

【摘 要】 目的:分析在腹腔鏡下手術治療疝氣患兒的護理中實施人文關懷的作用。方法:選擇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疝氣患兒,從實施手術治療的患兒中納入80例,設立研究組并納入以人文關懷實施護理服務的患兒40例,設立對照組并納入以常規方法護理的患兒40例,以患兒的術后疼痛評分為對照指標。結果:術后疼痛評分對比,研究組評分較高的患兒數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疝氣患兒,人文關懷在護理服務中的應用能有效減輕患兒的疼痛,降低因患兒疼痛而對正常治療造成的影響。
【關鍵詞】 人文關懷;腹腔鏡;小兒疝氣;手術護理
小兒疝氣屬于小兒外科常見疾病,通常被分為臍疝和腹股溝疝。小兒疝氣的發生通常是先天因素影響所致,其中腹股溝疝是鞘狀突未關閉所致,臍疝則是臍環未能及時縮小閉合所致,早產兒和低體質量兒在出生后因生長發育不全也可能發病。通過手術對患兒的器官和組織進行回納,是目前用于小兒疝氣治療的主要方法,患兒的疝囊閉合后癥狀會完全消失。但小兒心智尚未成熟,其對疼痛的耐受性較差,在手術后會因此而出現各種抗拒治療的行為,影響術后恢復治療。因此,研究在腹腔鏡下手術治療疝氣患兒的基礎上,探究人文關懷在其護理服務中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疝氣患兒納入研究,設立研究組并納入以人文關懷完成護理的患兒40例,設立對照組并納入40例常規護理患兒。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個月~10歲,平均(5.08±0.82)歲。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8個月~10歲,平均(5.14±0.96)歲。基本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采用腹腔鏡手術完成患兒的治療,常規護理在對照組患兒治療期間實施,內容以生命體征監測、遵醫對癥支持治療、飲食調節等為主。
以人文關懷為基礎,在研究組患兒治療期間實施護理:1)心理護理。在患兒入院時先對其進行全面的認知評估,然后以患兒能夠接受并理解的方法和語言與其交流,適當引導患兒熟悉醫院的環境,與其接觸時保持面帶微笑,溝通時帶著關懷的語氣,適當給予患兒肢體撫觸以盡快建立信任關系。日常護理中適當為患兒講故事或玩游戲,以設定獎勵的方式鼓勵患兒積極配合各項操作,并在患兒順利完成各項治療后給予其語言夸獎及物質上的獎勵。同時,條件允許時可利用成功完成手術的患兒樹立榜樣,通過同齡人的激勵讓患兒更好地克制內心的恐懼。另外,應引導患兒家屬多陪伴患兒,保持以往的交流方式與其進行溝通,盡量讓家屬避免因溺愛過度而導致患兒產生依賴和偏執的心理。2)手術護理。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做好各項手術準備,讓患兒在術前6h開始禁食,術前2h開始禁飲。術前1d時,應使用石臘油對患兒的臍孔進行清潔處理,以防止腹腔鏡手術后切口感染。患兒在進入手術室后醫務人員繼續給予安撫及鼓勵,暗示患兒手術很快就會結束,只要睡醒覺就回到父母身邊。麻醉時配合醫生完成各項操作且要盡量保證在穿刺時動作輕柔,麻醉成功后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患兒出現躁動時及時告知醫生并適當增加麻醉藥物用量。術中提前一步準備醫生所需的各種器械和藥品,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手術完成時應做好對患兒的臍周清潔處理,穿好衣物后及時將患兒送入復蘇室觀察,待清醒平穩后返回病房。患兒術后臥床期間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及切口情況。3)飲食及日常生活護理。患兒的身體正處于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指導家屬為其多準備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根據患兒的身體素質不同合理調整飲食結構。術后應為患兒講解疼痛出現的原因及持續時間的范圍,鼓勵患兒積極面對疼痛并引導其通過深呼吸和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疼痛,必要時可給予其藥物鎮痛。做好術后的病房無菌護理,及時清理各種生活垃圾,并做好對患兒切口的觀察護理。患兒排尿時應讓其偏向健側,降低牽拉引起的疼痛并促使其能更好地完成排泄。
1.3 評價指標
使用Prince-Hence評分對患兒的疼痛進行評分,0分為無明顯疼痛;1分為全身用力時輕微疼痛;2分為深呼吸時輕微疼痛;3分為靜息時疼痛但能夠忍受;4分為靜息時有無法忍受的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對比,研究組評分較高的患兒數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疝氣在兒童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其對患兒的正常生活影響主要為患兒發病后會有腹股溝區包塊,病情持續進展可引起睪丸和卵巢梗塞及萎縮,并且可導致疝囊嵌頓或絞窄,因此需要及早治療[1]。腹腔鏡手術的應用為小兒疝氣的治療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其手術時間更短且對患兒造成的創傷更小,能有效減少因患兒對手術的懼怕而出現抵觸護理人員的情況[2]。但腹腔鏡手術后患兒仍然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加上患兒本身的心智尚未成熟,會導致其治療方案的實施受到阻礙[3]。圍術期中,疝氣患兒的護理通常以常規方法完成,護理服務的實施主要是保障手術的順利完成,但實踐表明圍術期中常規護理方法的應用會導致患兒在術后的疼痛相對嚴重,不僅會影響患兒的正常情緒,還會導致家屬的心理受到影響[4]。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強調以人為本理念的護理模式,其相對于常規護理更注重患者的護理體驗,實際工作中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相對更高[5]。對于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兒,其不僅要求護理人員能充分站在患兒的角度考慮可能影響其治療效果的因素,并且需要護理人員保持溫柔和藹的態度為患兒提供服務,盡量取得患兒及其家屬的信任,以此確保護理服務的順利實施[6]。
本研究中術后疼痛評分對比,研究組評分較高的患兒數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于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疝氣患兒,人文關懷為基礎在其圍術期開展護理服務能有效緩解患兒的疼痛,降低認知不足及疼痛對患兒心理造成的影響,為醫療服務的實施提供更好地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偉.親情護理在小兒疝氣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8,10(06):544-546.
[2] 馮淑誼.舒適護理在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圍術期護理中的價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69-170.
[3] 扎西普尺.探討在小兒疝氣手術護理中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實際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1):270,278.
[4] 牛德香.中醫人文關懷在腹腔鏡下小兒疝氣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內蒙古中醫藥,2018,37(02):128.
[5] 李海燕.人文關懷在腹腔鏡下小兒疝氣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28):105,110.
[6] 馬福蓮.腹腔鏡下小兒疝氣手術護理中人文關懷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4):23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