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阜陽作為安徽省人口第一大城市,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嚴峻的問題,雖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的直接輻射區,但在經濟發展上卻遠落后于中部城市。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智慧城市項目的發展進程,既是打造阜陽發展新優勢的重要途徑,也是城市轉型發展和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的探索與選擇。“數字阜陽”“智慧阜陽”的建設應提至城市發展日程上來,積極打造阜陽基礎平臺,建立智慧城市體系,構建阜陽發展新優勢。
關鍵詞:數字經濟;智慧城市;城市建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在《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中提出》:“全球社會正處于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中,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對經濟社會各方面進行全面滲透,全球已經進入智能化的數字經濟時代。”2010年,IBM正式提出“智慧的城市”這一概念,認為智慧城市在數字經濟的基礎上構建一套完整的智能響應系統,涵蓋公共安全、城市服務、民生、環保、工商業活動等領域。
一、概要
數字經濟是當今社會經濟形態的重中之重,它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各類知識與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將社會各類經濟活動進行效率提升與形態優化,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發展迅速,全球經濟不斷向數字經濟時代邁進。2019年我國GDP中50%的貢獻率來源于數字經濟,由于數字經濟滲透性強、融合性高,不斷催生了共享經濟、平臺經濟、電商經濟等新興產業模式,不斷推進我國的產業結構發展 [1]。“數字強國”戰略的提出標志著數字經濟發展迎來嶄新的時代,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引擎。
當今社會,數字經濟發展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則成為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大核心問題。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于2014年正式確立為國家專項規劃,智慧城市建設旨在實現國家、城市與居民協調發展的新型城市形態,實現人口、環境、社會生活與公共服務等全方位智能化的城市發展形態,打造出包括教育、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公安、農業、旅游、服務等領域的智慧體系。目前,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是為促進城市的和諧健康發展,在各類通信技術手段和信息的輔助下,對醫療、教育、政務、環境、城市服務等方面的各種需求提供智能服務,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2]。
二、阜陽智慧城市建設的意義
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全國蔓延,全國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隨之而來的“封城”“停工停產停課”等政策以及全面限制人員進出各類場所等防控規定,給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疫情期間,智慧城市建設的產物以及數字技術已為復雜的城市管理、疫情管控做出突出貢獻,因此,加快城市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需求,更是改善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的需求[3]。根據調查顯示,部分一二線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已收到顯著成效,在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并且極大地刺激城市經濟發展,尤其在吸引投資、新興創業等方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阜陽市在安徽皖北地區城市發展中缺乏顯著優勢,智慧城市建設能夠成為打造城市各方面發展的有力武器,極大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目前,各省市政府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建設,安徽省政府于2019年7月成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該標委會的目的即是為安徽省各市建設智慧城市提供資源支持與技術指導。其中,阜陽智慧城市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阜陽想在皖北地區樹立城市發展新優勢,吸引投資促進城市又好又快發展需把智慧城市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其次,阜陽作為扶貧重點城市之一,為了更好地完成扶貧工作、完善脫貧后續工作,智慧扶貧建設的意義重大。因此,智慧阜陽的建設對于阜陽在安徽省地區樹立經濟發展新優勢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三、智慧城市設計
通過借鑒國內外各智慧城市建設進程與評價指標體系,目前智慧城市主要涵蓋智慧經濟、智慧技術、智慧治理與智慧生態四個方面,智慧城市設計需在體制機制的基礎上建設智慧城市技術創新與標準體系與智慧城市安全保障體系(見圖1)。根據北京、上海、杭州等建設智慧城市的經驗,打造智慧城市需從智能基礎設施、智能運行中樞與智慧城市指標三個方面著手,力求智慧城市設計滿足城市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需要。
四、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一)安徽省智慧城市發展概況
目前,安徽省的智慧城市建設相較于其他省會的智慧城市建設仍存在很大差距。2019年隨著安徽省智慧城市建設標委會的成立,安徽省首個開閉所數據中心站——合肥市中海數據站的正式投運,“數字江淮”“皖事通”等平臺的積極建設與推廣,安徽省智慧政務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4]。2017年,蕪湖市榮獲“中國新型智慧城市惠民服務優秀示范城市”,“互聯網+政務服務”與“互聯網+公共服務”成為蕪湖市建設智慧城市的主攻方向,并致力于向數據驅動型智慧社會服務轉變,通過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將建設智慧城市實驗室這一計劃提上進程安排,致力于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研究,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和相關智慧產業發展,通過借助政府數據資源外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技術支持,將建設智慧城市發展生態圈工作穩步推進[5]。2018年,合肥市入選“智慧城市國際標準試點城市”,能夠對包含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項需求快速準確地做出智能響應,提高了辦事效率,減少了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
(二)阜陽市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1.阜陽市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落后與合肥、蕪湖等城市,2019年阜陽市智慧城市建設主要依托于“皖事通”平臺開展智慧政務服務,阜陽市人民政府開啟“智慧城市—信息惠民”業務,通過借鑒其他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經驗,阜陽市提出智慧政務復制推廣工作,加快“全程網辦”事項。
2.《阜陽市5G試點工作推進方案》指出阜陽市將進一步與國內龍頭企業技術合作,不斷推進各行各業5G試點示范工作,加快推進試點示范建設,以試點為基礎全方位、多層次逐步深化移動互聯網、5G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實現阜陽跨越式發展。開啟5G+智慧課堂,充分利用“5G+互動教學”系統和“5G+AR/VR教學”應用,全面推動智慧教育發展。
3.2019年,太和縣響應省委號召,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建設,將智慧交通作為重點項目,解決交通管理各類難題,提升了智慧交通管理水平。此外,建立機械升降橫移式立體停車庫、打造時空云平臺及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3S等技術手段,面向全縣提供智能化平臺服務,全面服務于政府決策、經濟發展和公眾生活[6]。阜南縣建設智慧醫院平臺讓群眾享受指尖上的便捷醫療服務,智慧醫療深受群眾好評。臨泉縣啟動智慧停車服務項目,該項目將開啟臨泉縣智慧停車新時代,不斷提高車位利用率,讓靜態交通秩序井然,加速臨泉縣智慧城市建設。阜陽市各項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為推進阜陽智慧城市建設快速健康發展群策群力,為阜陽打造城市發展新優勢點亮“智慧之星”[7]。
五、阜陽智慧城市發展問題與措施
(一)通訊與技術手段薄弱
通過調研發現,阜陽市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的發展較慢,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發展對于高新技術手段與通訊技術要求較高,目前阜陽市應將城市信息采集與提高通訊技術手段作為發展的任務之重。因此,應面向國內外各大專業院校招收相關技術類人才,從阜陽市相關機構中選拔專業能力強的人才,安排集中培訓,彌補通訊技術薄弱等問題[8]。
(二)缺少與大型信息技術企業、高校的合作
通過安徽省其它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經驗可以看出,一個具有智慧城市發展前景的城市需要與一個具有巨大信息通訊技術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或技術研發型高校進行“政企合作”“政校合作”,政府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者,可以為高新技術企業或高等學校的信息技術專業共同成立智慧城市規劃研究項目,以政府資源與數據平臺作為行政依托,企業和高校發揮各自技術優勢,共同建設阜陽市智慧城市項目,從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教育服務、醫療服務、城市服務等方面加快智慧城市建設進程,盡快讓城市運行與管理進入智慧化管理,盡早讓百姓享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各項服務與便利。
(三)經驗不足,專業人才匱乏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相對嶄新的領域,如若將智慧城市發展作為城市經濟發展新優勢,需要結合阜陽市實際情況,借鑒相關智慧城市發展的經驗,向相關專業人士學習,建立阜陽智慧城市發展委員會,著重解決阜陽智慧城市發展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并將智慧交通與智慧扶貧作為發展的首要任務,在發展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讓廣大市民享受到智慧阜陽所帶來的便利,以此開展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政務等建設。
(四)建設周期較長,人力、物力與財力需求大
智慧城市在建設前期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并且需要長時間的準備與策劃,若想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扶貧等方面有所作為與創新,可利用的信息資源有限,尤其是扶貧工作,貧困戶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較陌生,如若都需要扶貧工作人員去采集錄入信息,工作量繁雜且不能保證信息采集的準確性與及時性[9]。因此,大力宣傳信息技術平臺至關重要,在教育、醫療與扶貧等方面,全民參與信息采集與上報,更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設的精準性。智慧城市建設好,市民是享受到最多便利的人群,應大力提倡宣傳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讓全民參與進來,減少人力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每個城市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民風等特色,但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將一個人口數量龐大、較難管理的城市逐步打造出城市發展的新優勢,那么依托數字經濟發展的背景,將阜陽市全面開展智慧化管理,尤其是從民生、扶貧脫貧、教育、農業等方面優先著手,將有利于阜陽市在皖北地區打造出自己的城市優勢。當一個城市的硬件與軟件能力同時提升,對于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將開辟出一個嶄新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胡翠,余興厚.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與公共服務協調發展水平測度及時空格局演變[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36(1).
[2]盧陽,李今.智慧安徽:構建管理新模式[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9(13).
[3]陳莉,貝芳芳.安徽省綠色智慧城市熵權—聚類評價[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2).
[4]王秀妹,李丹丹,陳永強.重慶市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及分布動態演進[J].巢湖學院學報,2019,35(3).
[5]祝榮.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問題與對策[D].合肥: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4.
[6]趙西三.數字經濟驅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研究[J].中州學刊,2017,No.252(12).
[7]汪澤洪.智慧城市建設應明確的六種關系[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8]蔡冬梅.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以合肥市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18,34(5).
[9]左雪,雷良海.基于BSC的智慧城市PPP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9(32).
基金項目:阜陽市2019年社科規劃課題“數字經濟打造阜城發展新優勢研究”(項目編號:FSK2019002)。
作者簡介:王彤彤(1992—),女,漢族,安徽阜陽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發展、數字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