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把握中職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的地位和作用,靈活用好教材;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動手操作情境,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轉變評價觀念,實行多元評價四個方面闡述了課改理念下的中職課堂教學。
關鍵詞:課程改革;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課堂教學
課程改革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并不斷發展的一門學科。《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是中職網絡技術專業第一學期開設的必修課,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掌握計算機網絡應用的基本工具。課程以網絡分層體系結構為線索,具有概念多、理論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對于學生而言,《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課程具有抽象難懂、枯燥無味。有些內容難度又大,學生以現有的知識基礎無法理解,因此,不少學生對中職《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的學習不感興趣,學生厭學現象尤為嚴重。對于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是一門基礎課,深入掌握這門課,對后續開設的相關課程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程體系改革理念下,如何做好《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課堂教學?談談筆者的幾點看法和做法:
一、把握好《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的地位和作用,靈活用好教材
中職《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課程是網絡技術專業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這門課主要介紹網絡的基礎理論,網絡的基礎硬件等網絡基礎知識。其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網絡理論基礎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習專業課程和繼續學習提供必要的網絡技術理論基礎。這門課具有很強的工具性,課堂教學就應該有服務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轉變觀念,由知識型向能力型和應用型轉化,培養學生學習的意識,學會學習,學會思維。學生只有看到理論能指導實踐,是實踐的依據,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向,才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改的理念下,在講授這門課前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結合學生的文化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使用教材。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認真處理,特別是教材中繁雜的內容要認真處理,精講、少講、略講,有的甚至不講。對于與所學專業課聯系緊密的內容,應嚴格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我本著低標準,嚴要求的原則。使學生明確《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是學習網絡技術專業課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幫助學生樹立自己能學好的信心。例如在數制進制教學中,首先引入與人們生活有密切關聯的十進制,懂得滿十進一,進而引出進制的概念,再接著講授二進制,為什么要用“0”和“1表示”二進制,到后面講授八進制、十六進制學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讓學生認知從感性到理性的這個過程就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方法,培養、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將教學中涉及的事物形象、過程等全部內容呈現于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學生實現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架起橋梁。能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際網絡工作過程的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將同軸電纜、光纖、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搬到課堂上,對照實物現場進行講解,同時在課堂上現場給學生演示如何制作網線,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換機,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原理和實用技術。學生對實際網絡工作過程加強了解,開闊了視野;同時讓學生了解如何做網絡研究和開發工作,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景,呈現知識發現過程,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
三、創設動手操作情境,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中職學生動手能力較強,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新知,可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網絡技術課程的興趣,讓學生喜歡網絡技術課程,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活”起來,“笑”起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質疑有合作。例如在講授架設IIS服務器安裝配置Web服務教學,學生為高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生,剛接觸網絡應用基礎課程,理論學習少,對于配置操作不熟練。在完成本次實訓中涉及到的相關概念以及配置不理解或者是不熟練的操作,針對這一問題,在課前我充足調試及配置好實訓用機環境,減少操作的復雜性降低難度。在備課中我把整個實訓操作過程錄屏制作視頻,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自行觀看視頻,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讓學生加深對操作技能技巧的理解和認識,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氣氛。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轉變教學評價觀念,實行多元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教學評價是鼓勵師生、促進教學的手段,因此教學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動態發展,著眼于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課改理念中提到評價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理念,而中職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在以前的受教育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老師了冷落,因此,他們對文化知識的學習缺乏自信,形成了一種自卑的心理。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就應該采用多元的評價方法,多一把尺子,多一種有效的途徑,就會多一批好學生。教師要改變將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過分注重分數的做法,要將考試與其它評價方式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評價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的人格和諧發展為根本目標,以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操作技能技巧素養,實行多元評價,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尋找學生的優點,及時捕捉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贊揚,要善于發現學生獲得的哪怕是極其細微的進步,并加以贊賞、肯定,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讓學生在評價中產生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自信地抬起頭,并更喜愛學習。
教學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所以在《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九俊.《說課、聽課與評課》.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 林海亮.《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
[3] 謝寶榮.《計算機教學設計藝術》.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2017.
作者簡介:蘇金棟(1979-11-),男,漢族,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本科,橫縣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