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一個人學習和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創造性學習最好的老師。本文針對目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缺乏真正的興趣這一狀況,指出教師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學習興趣;人格魅力;語言藝術;教學方法;授之以漁;積極評價
中職學生對上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熱情很高,但是大多數學生上課是為了上網,或者玩游戲,特別是男生喜歡聊天,聽音樂,看電影。當老師布置的實訓操作練習的時候,時常會有幾個學生偷著玩游戲,使得旁邊正在認真進行實訓操作的學生也想跟著要玩游戲,課堂上就會亂了起來。搞得老師每節課都很疲憊。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興趣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不是真正的興趣。
是學生的問題?是教師問題?我想這里,教師有著主要的責任。要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興趣,關鍵還是在教師,那用什么來驅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就以下內點來簡單的談一談體會。
一、和學生交朋友,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去培養和影響學生的興趣
在教師辦公室,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好管,真是難教。但我們也經常會聽到學生在私下議論:某某老師真兇,課堂上經常點名批評我們,還有那個老師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可見一斑,而這樣的隔閡又談何興趣的培養!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學生對某科老師的感情和興趣,可直接遷移到該學科的學習上來。放下傳統教師“嚴”的面孔,與學生交個朋友,在師嚴與學生的心靈間搭建一座橋梁。多說鼓勵的話少做批評的行為,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你是一位可親近、值得信賴的良師益友。
活到老學到老,教師只有不斷地刻苦鉆研業務、積累經驗、豐富自己知識面,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自身有才,方能提高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用你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對你所授學科的興趣。
二、鉆研教材和學生,用語言藝術在教案和教學中有情感的描繪,抓住學生的興趣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以技能操作為主的學科,因此很多老師說教授計算機應用基礎多輕松,每次課只教一點點時間,剩下都是學生上機實訓操作。就本人而言,有些內容一節課最多用一半的時間去講授,有些內容學生能自主完成學習的我基本是少講而不多說,所以有時一節課只講幾分鐘。但若要順利并高效地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并非易事,學生練習的同時教師也不能閑著的,要巡查學生的實訓,查看學生掌握的技能如何。要想高效的完成教學內容,這得有賴于課前精心的準備,備教材備學生,處理好重難點。
任何一節成功的課都富含教師精心備課,全盤考慮教學過程中諸多因素,恰當處理好教學各個環節的智慧結晶。備課是一個艱苦而又復雜的腦力勞動過程,它關乎的教學因素很多,特別現在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時,固有的基礎差別很大,這給備課增加了難度,備課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過程。
教案要用藝術的語言撰寫,更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情感的表演出來。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讓學生感悟教學語言藝術的魅力,沖擊學生腦海深處思維使之產生火花,有助于教師調控課堂中學生的情緒和氣氛,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思維碰撞和靈感的迸發。有時教師的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個微笑,要比教師口頭表揚有效得多,給學生留下心靈的撞擊回味比其所得的任何知識影響都要深遠得多,這才是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如果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學習內容之間具有中等程度的差距時,就會引起他們的認識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設置科學精妙的問題,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熱情,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景和環境中學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高效學習的目的。
三、抓住學生特點,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學習興趣
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毫無疑問,我們一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對所學內容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鉆研,去體驗,去創造,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相互促進,將會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教學方法影響著學生聽課的效果和學習的興趣。教師要了解坐生的年齡、興趣、基礎等各方面情況,合理的運用相應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例如在講授文件夾和子文件夾的關系時,我運用了比喻法:“文件夾就像一棵大樹,子文件夾就像樹枝?!敝T如此類比喻,可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在學習指法時比較枯燥無味,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學有打字游戲的軟件如《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知識。
四、“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創新精神,深化學生的興趣
老子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碧招兄壬舱f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在教師在教案中不光要有教學的知識內容、要點,要有“授之以漁”的精神,讓學生學習創造新知識的方法和能力。面對知識大爆炸、知識經濟的到來,特別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方面更新換代很快,幾年前還是Windows XP,現在已經沒有幾人在用了。這些難道還得從頭再來的每個細節都認真的學習嗎?因此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一定不要滿足于學生懂得了多少知識,有時要給孩子一些困難,引導學生自己去面對;給孩子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決;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自己去努力發現、創造。
五、積極準確的評價學生,升華學生學習的興趣
評價是教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課改中要求“綜合運用各種過程性評價方式,全面考察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過程。”由此可見,評價也是很重要的。而許多教師往往會忽略了這一點。講完課,學生操作完也到下課時間了,沒有了評價。學生有了學習的目標,做好作業,卻沒有了學習的結果,作業做好了又會怎么樣呢?久而人之,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完成了一個任務,越多人注意到他,給予的評價越多,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越好,責任感就越強。因此我在每節課上都會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價,讓學生自評、小組互評、電子檔案袋或教師觀察法來進行表現性評價等方法進行不同方面的評價,因此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信息素養,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一門中職非計算機專業的素質教育的重要 課程,要讓學生對其有真正的學習興趣人格魅力,精心的課前準備,豐富的語言,靈活的方法和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學會、學好、學懂計算機應用基礎。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著力探討和研究的。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根據學生實際和自身條件作出選擇。我想在這方面是花再多的力氣去思考、去探索都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1] 師書恩.《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如密.《中學課堂教學藝術》.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何克抗.《計算機應用基礎與課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蘇金棟(1979-11-),男,漢族,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本科,橫縣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