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萍
摘 要:實驗是科學教育的基礎,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日常生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且進一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提高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的參與程度,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培養,從而落實對學生的終身教育目標,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促進初中化學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提升初中化學教學的整體質量,改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模式。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優化
傳統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于重視學生對實驗步驟的記憶,卻忽視了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所具備的學習潛能,喪失了實驗教學的初衷。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思想觀念,了解實驗教學對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重要價值,結合學生的客觀需求,采取更加有效的實驗教學策略,改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加包容、開放的化學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發展。以下就是對此的一些具體看法。
一、注重日常生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化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如果教師一味地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不重視學生的生活實際,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化學產生抗拒的心理,不利于學生的科學探究。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資源,通過對生活資源的妙用來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更加樂于展開實驗探索,形成良好的思考意識,發現化學的魅力。
比如,在教學“金屬的性質和利用”這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在家里面搜集不同的金屬小物件,帶到課堂上來,做一次金屬鑒定專家。在這次活動當中,學生要以小組的方式展開實踐調查,每個小組都要針對自己成員帶來的不同金屬去設計實驗方案,通過掂重量、敲一敲聽聲音、燒一燒看反應等方式去堅定金屬的類別和性質。這樣,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去展開實驗操作,可以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生動,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啟發,認識到化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從而落實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原則。
二、加強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的交往互動
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可以營造出更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對于以探究為目的的科學教育來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經驗的分享,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對實驗學習的方法和結論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如此,對于學生來講,學習不再是一件被動的事情,而是學生自主構建的行為,從而更好地釋放出學生的創造潛能,達到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
比如,在教學“基礎實驗2 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這一節內容時,我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并且給學生分發導學案,學生們需要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分析導學案上的三種二氧化碳制取實驗的優點和缺點,嘗試對實驗方案進行完善,之后再進行分工合作,對三種實驗方案進行落實,得到相應的結論,通過比較的方式來找出最佳的二氧化碳制取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雖然是必需的,但是學生的交流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在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等實驗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仍要積極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讓學生可以更加順利地完成學習。
三、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個性形成的關鍵年齡階段,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在自身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去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引導學生表達出自身的真實意愿。如此,可以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走上獨立自主的學習道路,而不是一直依賴教師和教材,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的問題。初中化學教師要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建立以學生為本的實驗教學模式。
比如,在教學“基礎實驗2 氧氣的制取與性質”這一節內容時,在實驗正式展開之前,我先給學生展示了氧氣制取的演示實驗,并且給學生介紹相關的氣體裝置,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會刻意地說出一些錯誤的觀點,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對我的觀點產生質疑。并且鼓勵學生說出我的錯誤,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變得高漲,之后再鼓勵學生設計出各種有效的氧氣制取方案,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去找出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的優缺點。總之,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實驗學習環境,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讓學生大膽地對知識進行提問,從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
本文針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化措施展開了一番探索。學生是實驗教學的主體,教師要積極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對實驗學習進行思考,鼓勵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促使學生在實驗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教師要積極地改進實驗教學方案,用對實驗教學的優化來喚起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更好地利用實驗來學習化學。
參考文獻
[1] 趙良彥.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 何亞平. 新課標修訂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的比較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