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不可忽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立身之本,堅持文化自信對于增加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有重要作用。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有利于抵御國外敵對意識形態侵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推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堅持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促進文化繁榮,實現文化強國。
關鍵詞:新時代;文化自信;軟實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指引。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高度對于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以及話語權都有重要決定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推向了新的高度,豐富了文化自信的內涵,為我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方向。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
新時代文化自信被賦予更豐富的內涵,堅定文化自信任重而道遠。文化這個概念定義甚多,每個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從廣義上來說,文化包含了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狹義上來講,文化是側重于人類的精神層面的財富。但新時代的“四個自信”結合了時代的豐富意蘊,所以既不能簡單的歸結于口語中的文化,也不能籠統的概括為泛泛而談的一般文化。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2]
文化自信里的文化,是凝結著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結晶的文化,是近代以來的革命文化,也包括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提到文化,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華上下五千年,確實有著璀璨深淵的文化史。唐詩宋詞元曲、四大名著、開遍世界的孔子學院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及中國的美食文化、傳統服飾文化,像漢服等等,這些都是中國的名片。近代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爭之路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也是中華人民堅定文化自信的必修課。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探索及建設,并實施了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真正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鄧小平同志曾說,“中國人民有自信心,自卑沒有出路”“中國共產黨有志氣,中國人民有志氣”。只有我們自己首先認可了自己的文化,中國的文化才能走出國門。中國人民有信心,是因為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中國共產黨有志氣,帶領中國人民革命斗爭沉淀下來的優秀的革命文化以及中國共產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形成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都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底氣和自信。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我們的文化,繼續增強文化自信。
二、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
首先,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對于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來說,有硬實力和軟實力之分,但在新時代軟實力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在世界大舞臺中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的文化自信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中華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孕育出的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頭,堅定文化自信建設,對于中華兒女更加了解中華文化,增加民族認同感有深刻意義,長此以往,當青年一代走出社會、走出國門,就能把中華文化推向全世界,對于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強國有建設性意義。
其次,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抵御國外敵對意識形態侵蝕。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環境錯綜復雜,信息都可以通過網絡在民眾之間傳播,互聯網的信息影響著現在人們的日常思維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從而對于民眾的價值觀有著深刻影響。因此堅持文化自信是我國在日趨復雜的國際文化環境面前保護和發揚本土文化的重要策略。文化自信將成為我國面對敵對意識形態的重要精神法寶,無論是在中國以前的歷史經驗中,還是在現在的世界意識形態競爭中,更影響著未來國際社會意識形態競爭的重要競爭力。只要我們不斷堅持文化自信,人民堅定本民族的文化立場,就能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掌握主動權。
最后,堅定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比任何一個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能在5000年歷史長河中將中華文化綿延至今,足以看出文化的力量,是中國文化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可以說,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三、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培養路徑
第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的理論武器,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中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國,除了共產黨人不屈不撓、敢于犧牲的奉獻精神以外,最重要的是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在新中國成立后,對于社會主義初期的建設探索,馬克思主義一直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靈魂。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虔誠傳播者,而馬克思主義也確實帶領中國社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所以,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堅持文化自信的關鍵所在,只有方向正確,才能有好的成果。面對復雜國際文化環境下激烈的意識形態斗爭時,堅定不移的堅持馬克思主義能堅定我國民眾立場,能確保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動搖,保證文化自信的方向不出錯。
第二,推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璀璨的5000年文化寶藏是先人留給我們的財富,但新的時代,一切都瞬息萬變,如果我們的文化一成不變,將無法在紛雜的世界多元文化中創造出我們的文化競爭力,因此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革新。如我國的民族服飾非常有特色,但古代的漢服穿戴程序冗雜,且袖子和裙身過長,使其不夠日常化,因此,我們可以對傳統服飾革新,融入現代服飾簡潔的特點,設計出漢風服飾,可發展為中國名片。正如十九大中指出的:“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4]
第三,堅持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推進文化發展的進程中有所依循、知所趨止、頑強進取的定力與韌性所在,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面對各種文明創造和文化滋養擇善而納、從容吞吐的氣度和尺度所在”[5]一個國家文化的形成,與價值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核心價值觀更是文化的集中表現,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毫不動搖的踐行和積極供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包含了一個社會對于未來發展的光明前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的家國情懷,對于加強文化自信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3][4]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沈壯海. 價值觀自信是文化自信之核[J]. 中國領導科學, 2016(9):10-10.
作者簡介:池政陽(1995-),女,漢族,河南鶴壁人,碩士研究生,單位: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社會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