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奇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中的講話進一步明確了對高校教師和學生的教育方向和基本要求,在新時代創新精神下,結合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高校對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弘揚、對思政課堂的創新、對思政課堂之外實踐活動的豐富會進一步促使高校的思政教育更加有針對性、親和力,為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德才兼備智慧的力量。
關鍵詞:思政;親和力;立德樹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最終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正直青春,價值觀尚未成熟、需要加以引導。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的說教和劃重點已經顯得不合時宜,不能滿足大學生的成長發展期待。如何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鮮活起來顯得尤為重要。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應該在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同時用新的途徑辦法,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給學生以人生啟迪和精神引導。
根據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對于將思政工作貫穿教育全過程,結合高校思政課特點,從以下三方面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和感召力:
一、弘揚理想信念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節奏緩慢,缺乏時代感與現實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采用枯燥乏味的灌輸的方式,學生大多是被動聽講,特別是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無法起到真正的引領作用。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斷,主要從三個維度即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理想信念。第一,新時代大學生要信仰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生成在繼承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從而打破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也是在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彰顯出偉大成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贝髮W生要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練就過硬理論本領,形成科學思維方式。第二,明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歷史大勢,具有科學真理性和客觀必然性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人類對未來美好境界的最高追求。第三,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要堅定“四個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滿懷堅定信念與信心,用行動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要確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執著追求,并在投身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引導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學生的思政課堂的同時,也要將勇于創新、艱苦奮斗踐行于社會生活之中。
二、創新思政課堂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內容呈現為突出的理論性和概括性。而作為網絡時代青年大學生,大多體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特個性,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較為固化的理論話語內容相對撞,因此,增強話語溫度,要有效扭轉話語內容失衡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效度的影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陣地是課堂,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大水漫灌”,內容理論性強,多為一些概念性的灌輸,較為枯燥,課堂教學中也缺少針對個體學生的互動與溝通。因此要創新工作模式,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適應性和實效性。改變傳統理想信念教育單向灌輸式的工作模式,尊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雙向互動式地進行教育和指導。整個思政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時、新勢下,思政工作應該在深入學生日常的同時,聚焦個體。但面對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需求完成思政教學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先用現實的生活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去激發學生興趣,在此基礎上引發思考,引導思路時設身處地站在學生角度用平實、通俗的話語給學生以啟迪。再利用“翻轉課堂”走進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堂,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學生可以在課下根據自己的需求、特點和節奏觀看老師錄制的教學視頻。翻轉課堂可以使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堂?!?[2-3]此外,課通過現鼓勵提倡的“精品在線課程”等各類新媒體形式的課堂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除了課堂內容、形式的創新外,還可以通過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特點、回應學生需求的互聯網創新形式,通過建立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開設網絡論壇、網絡思政課、思政類校園文化脫口秀等手段,加強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傳播先進的思想,拓寬溝通的渠道,有效地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走出思政教育的第一課堂,另一方面在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基礎上打造了實用、趣味相結合的第二課堂,實現思政教育的寓教于樂,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時代感。
三、豐富思政教育實踐活動
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踐是課堂的延伸,是最能讓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學生之心,融入生活的妙方,如通過情景劇的演繹,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組織學生課下延伸,搜集資料、自主編排,用演繹將思政教育內容“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更深入地讓學生切身去體會思政的教育意圖和重點;比如通過參觀博物館、烈士陵園等活動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紅色革命的教育意義;再比如,作為思政課老師可以搭建一些給學生答疑解惑的平臺,解答學生生活中的疑惑,并通過這種平臺有針對性的去了解學生真是訴求、給予學生對癥的幫助,“易班”平臺就是開展思政教育、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渠道、集學習、社交、生活一體的有效載體??傊逃c實踐的結合、課上與課下的結合、線上與線下的結合都會進一步推動思政工作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為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以及實現中國夢的筑夢工程者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人民網-人民日報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法[M]金陵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P15.
[3]李文娟.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