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賽婕 趙文雁
【摘要】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也稱為特應性皮炎,屬于具有遺傳性特點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化妝一嬰幼兒群體為主,和中醫學中的四彎風和血風瘡等疾病癥狀相似,這一疾病主要以四肢驅側出現皮疹為,疾病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瘙癢難忍和難愈等情況。近些年特應性皮炎發病率不斷上升,西藥治療容易引發患者不良反應,中醫外治法在特應性皮炎治療中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本文就中醫外治法對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瘙癢的治療進展研究進行綜述。
【關鍵詞】中醫外治法;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瘙癢;治療
【中圖分類號】 R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241-01
特應性皮炎疾病屬于具有遺傳可能性的國民性皮膚病,在疾病治療的時候,西藥治療的副作用比較明顯,中醫外治治療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點比較突出,和西醫治療方式相對比具有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更低的特點,中醫外治治療方式根據藥物的特點可以分為中藥洗漬和中藥外用制劑、針灸等方式[1]。
一、中藥洗漬
中藥洗漬的方式是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不同治療藥物及方式實現不同的治療效果,其主要方式是將藥物放置到患者的體表皮膚及患處,根據藥物自身的特點及溫度對機體產生治療的作用,實現防病治病和健體養生的目的的治療方式[2]。常用的洗漬方式包含著中藥藥浴和塌漬法等。
(一)中藥藥浴。
中藥藥浴療法在我國的應用歷史比較悠久,在整體理念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加工得到的中藥浴液使得藥物可以借助于熱力推動局部循環及血液循環更加順暢,增強患者的新陳代謝。中藥藥浴對特應性皮炎治療的效果比較顯著,和中藥成分的抗炎及抗過敏等作用聯系密切。
(二)中藥塌漬法。
中藥塌漬法是將敷料鏡頭已經煮好的藥汁,并將藥汁敷到患者的患處,這一方式可以有效清潔患者的患處,對患者的傷口愈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能夠應用于特應性皮炎急性滲透期的治療和疾病控制。葉茂[3]研究認為中藥塌漬可以明顯提高對特應性皮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充分恢復體內Th1/Th2的平衡狀態,充分控制患者的炎癥反應。
二、中藥外用制劑
皮膚病治療的外用制劑從古代的湯藥和中草藥粉劑,逐漸發展得出軟膏和膏劑及霜劑等類型,這些藥劑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原理,因此,選擇正確藥劑對患者疾病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特應性皮膚在不同階段皮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結合不同時期的疾病特點進行藥劑選擇,例如,對于急性期的患者疾病治療可以選擇粉劑及洗劑等藥物,而在出現糜爛滲出現象的時候,可以選擇溶液及油劑等藥物。
三、針灸
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疾病治療可以采用針藥結合的方法治療,針灸主要包含著針刺和灸法等方式,針刺治療是在選擇適合規格的針及適當的針刺手法實現的,對相應經絡進行刺激,從而達到疏通經絡和調和陰陽的目的,臨床疾病治療選擇曲池和血海穴位結合的方式進行特應性皮炎治療,實現表里雙清及調和氣血的目標。
針灸治療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疾病具體操作的時候,首先要對毫針消毒,隨后在選定的穴位上快速進針,退出時使用消毒干棉球輕壓針孔,避免出血。內服藥主要是以牡丹皮和何首烏及天花粉為主,這一方法對特異性皮炎疾病治療存在著比較好的效果,也能夠選擇隔餅灸法的方式進行疾病治療,結合疾病病變的情況及范圍,利用陳醋把防風和白鮮皮及蛇床子等混合在一起,隨后調和成糊狀制成藥餅,將粉餅放在患者傷口位置,藥餅干后使用陳醋潤濕之后再用。這是較為有效的治療辦法。
成沈榮[4]研究提出對于服用中藥治療的脾虛濕蘊型特應性皮炎患者而言,在治療的時候,利用針刺治療的方式可以較大程度上提高其顯效和痊愈水平,在針刺結合中藥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充分改善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疾病患者的瘙癢情況和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陳秀華[5]研究選取99例血虛風燥型特應性皮炎患者,對患者分為針藥結合組及針刺組和中藥組各三組,3在疾病治療的時候觀察和記錄患者的皮損情況、瘙癢程度及不良反應等。患者經治療三個月之后,臨床綜合療效針藥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結合組優于針刺組和中藥組(P<0.05),臨床綜合治療效果和特應性皮炎皮損評分及瘙癢程度評分比較差異明顯,針藥治療患者治療有效率最高(P<0.05)。這也就能夠充分說明針藥結合療法相對比單純中藥和(或)單純針刺療法方式而言,可以更加明顯改善血虛風燥型特應性皮炎患者瘙癢程度,減輕患者的皮損情況,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結束語
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疾病屬于慢性復發性疾病,在特異性皮炎疾病治療情況研究是為了能夠更大程度上緩解或消除患者的疾病痛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使患者能夠更好地享受生活,且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在患者和醫生配合程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培養患者日常生活中所具有的皮膚保護意識,防止患者出現肌膚感染的情況,促使患者能夠在醫生指導的基礎上實現藥物治療。
近年來,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患病率出現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因此要增強特異性皮炎疾病治療的效果,在患者皮膚比較干燥的時候,可以選擇保濕劑提高患者的皮膚含水量,對皮膚治療和預防具有顯著作用。結合重要外用的方式有效增加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治療的有效性,同時能夠降低藥物對患者皮膚的刺激作用,更好地避免患者疾病病情復發或加重,在利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的基礎上抑制細胞的活化,對特異性皮炎存在著顯著的治療作用,在有效采取針藥結合的方式下,能夠更好地緩解脾虛濕蘊型四彎風病(特應性皮炎)瘙癢的程度,對比較嚴重的特異性皮炎疾病治療具有很好的療效,且患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更為合適的方式實現疾病治療。
參考文獻:
[1]?王欣欣,劉季平,李思佳,侯殿東,關洪全.中藥治療特應性皮炎療效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9,35(24):3054-3059.
[2]?左文慧,周蔓鈺,劉紅霞.特應性皮炎的中醫外治發展現狀[J].新疆中醫藥,2018,36(01):104-107.
[3]?葉茂,邢建軍.中藥塌漬對特應性皮炎療效及免疫功能、炎癥反應的影響[J].湖北中醫雜志,2019,41(12):33-34.
林歡兒,李孜怡,彭靜,涂紹忠.中醫藥治療特應性皮炎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11):29-32.
[4]?成沈榮. 針刺干預治療脾虛濕蘊型特應性皮炎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5]?林銀哲,黃詠菁,莫秀梅,丁木云,陳怡君,劉婷.特應性皮炎患者中醫證型與臨床評價指標的關系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9,29(13):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