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國
摘要: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的主體對象,因此只有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創造性,才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同時這樣的教育理念下,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力手段。因此,本文就班主任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主動性以及創造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主動性;創造性;新課改;教育改革;自我管理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為了提升課堂上的教學效率以及推進教學的效率,就造成了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更多的扮演者一個“聽者”,并沒有很好的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發展,進而導致學生無法全面的發展,因此需要班主任積極的進行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的培養。
1學生主動性的培養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使得班主任在進行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往往會以教材為核心基礎,在課堂上更多的發揮教師的作用性,而極大的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性,讓學生長期處于教學的被動位置。因此,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使得教師為課堂上的唯一講授者,之后再利用聯系和考核的方式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進行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同時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會很好的進行主動性以及創造性的培養。教師很多時候都過于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而沒有很好聯系實際情況。為了改善這樣的形式,就需要教師從教學方法的轉變上出發。
1.1平等的師生地位
在各種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首當其沖的就是保障師生關系的協調。其中最能體現師生關系的,就是讓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保持平等的關系,進而讓教師不再成為課堂授課過程中的唯一權威和主體。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需要成為教學的引導者,而非權威,需要積極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活動當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在學生當中的存在,進而提升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動性,不斷的發揮著自身的才能和價值,充分的展現自己的想法,讓其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和價值。
例如在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課方式做出一定的改變,教師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從講臺上走下,同學生拉近距離,之后在樂曲曲目的教學中,不斷的向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積極的對課程內容進行思考,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可以在思考中學習,這樣便是提升學生參與度的重要方法。同時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也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興趣點進行了解,進而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內容的開展,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積極性。學生還處于成長過程中,因此對于新鮮事物以及有趣的故事有著強大的興趣,為此需要保障教學內容的選擇需要具有較強的趣味性,進而可以方便教師進一步的進行引導學生學習和參與教學的內容。
1.2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積極的進行教學形式的多元化創新,進而積極的進行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建設,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其知識、技能、方法以及價值觀的培養,使得能夠讓課程本身具有較高的價值性和復雜性。現階段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各種教學設備都已經普遍,教師完全可以采用多種信息化設備進行教學的開展,利用充分的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以及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這樣的方法下,能夠讓學生很好的了解到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不再讓學生依靠課本上的教學內容,以此來提升教學的維度和價值,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進行學習。
1.3教學方法個性化處理
在教學的方法選擇上,還需要教師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特點進行選擇,從而保障教學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不僅僅是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還需保障學習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成長。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教學培養,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進行全面的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為此需要教師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進行個性化的設計。例如對于生性好動的學生,就需要采用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的引導,使得能夠讓學生的興趣點轉移到需要學習的活動當中,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學習創造性的培養
2.1適時激勵,激發創新意識
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常的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激勵,這樣的行為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期望或者鼓勵的方式,進行學生的激勵。利用合理的鼓勵,可以很好的讓學生朝向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進行發展和學習。一旦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負面的批評,長期下來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使之一直保持不犯錯為前提的思考。這樣嚴重限制了學生對于學習的思考,嚴重制約了學生創造力的形成。因此,教師需要積極的利用語言來對學生表達一定的正面情緒,從而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受到鼓舞。在學生出現了一定的錯誤的時候后,教師可以采用鼓勵的方式,讓學生對錯誤進行反思和總結,這樣便可以很好的讓學生不在過于的解決與錯誤的出現,而是將重點放在處理問題的方法上,讓錯誤的產生不再是一種負擔,甚至是另一種形式下的“好事”,讓學生可以不斷的對自身進行審視。這種正面情緒下的學習過程,使得學生更加可以釋放自身的個性以及價值,從而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1.2重視好奇心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相較于成年人,擁有著更多的好奇心,使得對周邊環境當中具有著極強的興趣,為此經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進行探索和思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對創造性進行培養。在科學類的學科教學中,只有保障擁有足夠的好奇心,才能夠很好的對學生進行求知欲的探索,進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的加強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在對這個世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擁有著極強的熱情,為此教師更加需要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而不是傳統教育下限制學生的自由成長,抹殺學生對于世界的熱情和積極性,這樣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好奇心的培養,也是學生進行各類學科學習的良好途徑,為學生提升學習的效率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結:綜上所述,對于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長期秉承著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而開展,從而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發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梁尚明,賀亞博,楊勇.高校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4):145-146.
[2]李海波.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J].甘肅教育,2016(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