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物理在高中學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物理學科是一項與其他學科有區別的學科,因為物理學科需要通過實驗完成教學過程。但是我們發現,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教學存在一定的弊端,高中物理需要靈活運用知識,而教師卻在以講代學的前提下完成教學過程,這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如何幫助學生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科學的創新,進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創新;高中物理;教學創新
新課標改革為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能夠改變現階段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實踐來改革面臨的困境。因此,創新物理教學模式是當前物理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必然方式,創新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鉆研和學習能力,創新高中物理教學模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與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從如下的幾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一、?創新教師的教學角色
我們知道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則是在主體的教學方法襯托下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堂學習什么,學習哪些知識都是由教師決定的,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與自己解決問題來教會學生學習內容,無形中就讓學生將自己放到了“旁觀者”位置上,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這與新課標的要求并不相符。在新課標改革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創新教師教學角色,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進行教學。在這一教學環境下,學生則成為課堂的主體部分,這樣學生就會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設計與組織下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研究這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然后再引導學生完成對教學教材內容的深度思考,然后引導學生回答“亞力士多德為什么認為越重的物體下落得越快”的觀點的錯誤性。在這一前提下問題提出之后,伽利略設計了什么樣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和引導,最后組織學生發表自己的學后感想,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能夠意識到邏輯與實驗相結合的物理學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就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通過講解來傳遞教授知識,而因為高中物理的理論性較與抽象性較強,一味地靠講解,學生無法準確地理解。與認知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無法養成積極活躍的思維能力,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會在這種傳統的教學中無法則充分表現出來。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必須改革自身的教學方法,由原來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轉變為由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并優化處理的教學方式。由原來“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轉化為教師引導講解,學生討論、練習、實驗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這一課時,教師在介紹完物理實驗,測量瞬時速度數據處理的方法之后,可以讓學生通過親手實驗和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對學習內容進行討論,并在討論過程中修正自身對速度變化的認知。使用過后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與總結,要求學生能夠寫出實驗總結報告,從而提高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認知與深刻的反省。
三、?教學手段的創新
在傳統物理教學中板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傳統的板書教學方法無法將物理運動與物理原理直觀的展示出來,這就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現在社會的信息技術不斷地更新,使現代教學手段也在日益多樣化,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新技術,信息教學產品為教學進行多項服務,將通過多媒體的畫面與音響資源為學生帶來聽覺與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力的合成》這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在生活中體驗的各種力的片段,通過這種視覺上的撞擊來討論力的合成的法則,將多種實驗數據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地發現力的規律,在討論合力大小的規律時,通過多媒體動態展示可以降低更多的課程難點。
四、?教學評價的創新
我們知道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基本上是用診斷性和總結性兩種方式,檢查學生的單元學習知識。而高中物理學習是一項長期和系統的學習過程,如果只關注中間過程或者是結果,其做法將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全面掌握與形成最終的物理實用能力。在現代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多角度進行立體化評價,還應該更注重實用性和形成性評價的應用,在教學的各個階段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進行檢測與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過程、結果、動手實踐能力進行綜合性評價,改變對學生學習的橫向排名的評價過程,進行縱向的教師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科學的評價。明確培養學生高中物理學習的主要的落腳點就是能力的培養,在運用科學的方法體現教研的過程中,完成學生對科學知識的主要探索。在這樣的探索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應當只是將物理知識單純的看成一種科學的現成結論,也不能將教學看成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促進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物理的規律的建立過程,實現探索新知和創造物理和共同創造成長的過程。
五、?教育理念的創新
教育理念的創新已經成為教育創新的先導條件。新課標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進行全面的分析和闡述的前提下,高中物理老師必須能夠在鉆研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和領會貫徹新課標改革精神的前提下,進行教育理念的轉化。在適應高中物理課程改革的前提下,應當做到如下幾點。
(一)加強新課標標準對于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積極的培養
物理教學是以學生為本,在考慮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和學習中的需求,應當關注學生的全面、和諧、個性和可持續發展等多個角度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放在首位。并不是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大量的物理知識與規律而從事的教學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有效地感受到物理學的魅力,才能夠讓他們更加喜愛物理,才能夠讓他們在健康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下完成整個高中物理學習。
(二)應當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新課標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這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物理的要求,加強對物理內容的科學探究和內容的分析。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當通過對物理本質和科學價值觀的理解,來完成對物理的知識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的過程中完成科學的探究是主要的學習目標,也是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因此,在重視科學探究的前提下將科學探究作為整個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完成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探究和創造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物理技能,并且從中完成科學探究和創造的方法,在增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來幫助學生探索未知的世界。
(三)加強科學技術與社會教育
物理教學就是要求我們能夠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理論與生產生活和社會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走向生活和社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科學地引導學生探索物理現象,在研究日常生活中根據物理原理解決理論和實際遇到的問題,消除學生對物理的陌生感和恐懼感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能夠積極地鼓勵學生將物理知識,運用到社會發展與人類進步中來。
六、?教學內容的促新
只有充分地理解教材才能夠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在對教材全面理解和分析的過程中能夠對新教材進行合理的運用,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運用新教材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各種版本的教學進行合理的整合。從而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教學更貼近生活,也能夠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學習得更加輕松和愉快。
(一)通過對新教材的了解完成因材施教
新教材是對原有的知識和內容的調整,在編排體系上的變化也呈現出了對知識的適當的調整。高中物理新教材分為兩個模塊,即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必修教材是知識體系化完整的表現,也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涉獵到更多的物理基礎知識,選修教材就是基于學生興趣的前提下,能夠進一步挖掘物理真理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層次性教學,也能夠靈活的運用教材來完成對整個教學內容整合的過程中完成物理教學。必修課的教學過程是整個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應當將教學要求和難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選修課程就是以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為依據,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提高了相應的教學難度,這也是鼓勵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刻苦鉆研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在整合教學資源的前提下豐富課程內涵
我們當前所處的信息時代是一個新知識不斷涌現的時代,這一時代要求我們能夠以動態和發展的思路去完成對教學內容的研究,這不僅要求建立在物理教育教學內容更新的基礎上,還應當完成對教學內容的調整,在引導學生沿著最前沿的知識和探索未知的知識的前提下,完成對教學資源的有效的整合。教學資源應當是大綱教材輔教等多種資源的集合,也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多元化的學習資料,從而觸及學生的個性發展。
七、?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應當從不同的教學角度進行物理教學的創新,只有重視教學創新才會與時俱進,在深入挖掘科學的教學方法的前提下,完成教學的整個過程,同時還應當保證在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前提下,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與生活和社會緊密相連,進而使整個教學過程有目的和有計劃的深入,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才會在關注學生狀態變化的前提下完成優質的教學任務,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陳信芳.高中物理教學創新模式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5(2).
[2]趙娟.高中物理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10).
[3]龐啟彪.高中物理創新[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5).
[4]顧建新.高中物理教學創新的五個基點[J].教育探索,2010(2).
[5]張衛濤.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高中物理創新研究[J].新課程(下),2015(10).
作者簡介:
劉小平,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