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 要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農業生產時經常會使用農藥,因此農產品普遍存在農藥殘留問題。農藥殘留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非常不利,為此要及時對農產品上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測,以達到保證農產品質量、降低農產品風險的目的。基于此,就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相關技術進行探討,并提出控制農產品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 農產品;農藥殘留;質量控制;風險
1 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意義
對消費者而言,農產品的安全非常重要。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便是對農產品中是否有不利于人體健康的物質進行檢測。家禽家畜類的農產品污染源有牲畜疫病、禁用飼料、超標獸藥,消費者食用受污染的農產品后可能會出現中毒等癥狀;乳類產品的污染源是抗生素,飲用含有抗生素的乳產品會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產生損害;水產品的污染源主要為獸藥殘留超標、抗生素、農藥、飼料添加劑等,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這說明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機制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測具有重要意義[1-3]。
2 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2.1 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有較高的分離效率,檢測速度快,具有較高穩定性,可在較低的劑量下實現高靈敏度檢測,并且可以對樣品進行最佳選擇。該方法主要對氣體等具有揮發性質的有機物進行分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對沸點高的物質和固體進行分析,廣泛應用于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
2.2 液相色譜法
液相色譜法用于分析無法得知色譜圖的未知物質,只能以已知標準對其定性,主要對具有強極性、分子量高的離子農藥進行檢測,也可對沸點高、穩定性較差的農藥進行檢測。該方法檢測速度快、靈敏性高、選擇性較強、可用于多種組分的同時測定[4]。
2.3 色質聯用法
色質聯用法是將波相與氣相同質譜結合,提高檢測過程的效率和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并與定性或定量的檢測材料互補,可對農藥的殘留和降解進行檢測,可用范圍較廣。但由于該方法操作方法較為困難,過程較為復雜,所用儀器昂貴,通常只在最后對物質進行確認時使用。
2.4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以超臨界流體為流動相色譜,物質狀態屬于氣體與液體之間,可對沸點高、揮發性低的樣品進行檢測,檢測速度快。
2.5 毛細管電泳
毛細管電泳通過使用毛細管高壓對農藥殘留的種類進行分離。該方法以高壓直流電場實施驅動,以石英毛細管作為分離通道,基于樣品組成成分的遷移率和分布的差異來進行分離,緩沖液也不會污染環境。
2.6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使用某種物質對酶的功能基因進行影響,降低或消除酶的活性,再進行檢測。在檢測時,不會受到其他物質的干擾,不會影響檢測結果,檢測過程耗時短,無需去除雜質,所用儀器設備相對簡單,主要對農藥的殘留進行檢測。
2.7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主要利用抗原和抗體在體外發生特異性結合,并在一些輔助因子參與下出現反應,從而用已知抗原或抗體來測知未知抗體或抗原,常用方法是酶聯免疫法。該方法對農藥殘留的檢測有較廣泛的范圍。
3 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風險的對策
3.1 增強農民的安全意識
農民是培育農作物的主體,也是預防農藥殘留的關鍵。因此,要培養農民的安全生產意識??刹捎瞄_展講座的形式進行專業生產培訓,提高農民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認識,在源頭上提高農產品質量,鼓勵農民開展有機種植,生產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3.2 建立質量風險預警系統
近年來,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因此可以建立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風險預警體系,對生產過程進行專業化管理,對生產和銷售系統進行嚴格把關,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3.3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
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就是對農產品遭受污染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控制,應制定具體的控制和改進方案,防止受到污染的農產品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1)要在源頭上控制。農民是農產品生產的主體,因此需要從源頭入手,加大對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添加劑和農藥使用的控制力度,避免農藥殘留過多。2)對農業生產進行宏觀調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農業發展進行宏觀調控,以保障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和食用安全。進一步發展有利于農產品生產的技術,調動工作人員進行農產品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完善農產品的供給體系,以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5]。
3.4 加強認證工作監管力度
開展農產品市場質量安全認證,按照農產品的質量水平對農產品進行價格和等級劃分,同時提高群眾對農產品質量的重視程度,確保消費者能夠明確分辨存在質量問題的農產品,從而避免購買。同時,檢測農產品質量的技術人員存在專業水平差距較大的情況,要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從而對農產品生產安全進行有效監督,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3.5 政府參與建設
相關部門應主動對農產品進行質量安全監管,將檢測農產品質量的網絡平臺與現代化科技相結合,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農藥殘留風險預警系統,對農產品的檢測結果進行公布,以確保農產品檢驗信息的真實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把控十分重要。因此,我國應大力開發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技術,準確檢測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風險預警系統,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風險。
參考文獻:
[1] 姜興華.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能力驗證的質量控制與技巧分析[J].現代食品,2019(23):4-6.
[2] 魏麗.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結果質量控制及風險預警[J].現代農業科技,2018(9):147-148.
[3] 彭歡.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能力驗證中的質量控制與經驗探討[J].南方農業,2018,12(14):150,153.
[4] 馬振.農產品質量控制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6,36(20):28.
[5] 陳敏,朱紅,潘義賓.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的控制[J].農技服務,2016,33(13):93,4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