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平 蔣麗芬
摘 要:師乃國之寶,德乃師之魂。教師承載著比其他社會角色更多的道德責任。教師的道德素養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在新的歷史時期,師德養成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堅持在“實”字上下功夫,立足在“和”字上做文章,通過理念引領,細節沉淀,榜樣示范,砥礪躬行,最終成就一道教師師德養成的亮麗風景線。
關鍵詞:師德;養成;“5321”模式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1-22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3-0016-03
湖南省會同縣連山鄉小學(以下簡稱“連山小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師德養成堅持在“實”字上下功夫,立足在“和”字上做文章?!昂汀庇芯暥?,有拓展?!暗隆币缘轮涡#聺櫳?。師生之間,正副班主任之間,班主任與科任老師之間、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之間、教師與社區群眾之間、學校和社會之間,構建非常緊密的聯系?!昂汀庇凶ナ?,有平臺,通過課題引領,讀書滋養,榜樣示范,砥礪躬行,達到以和養德、德滿校園、澤潤社會的目標,成就了一道后發達山區農村教師師德培養的亮麗風景線。
(一)環境因素,師德養成的“根”
連山小學坐落在地處湘西南的連山鄉集鎮區域內,這里屬典型的山陵水澤地帶,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學校周圍有焦柳鐵路、209國道、懷通高速和渠水河穿境而過,溝渠縱橫,山塘遍布。
這里集中了全鄉三分之二的人口,一個占地近百公頃的縣級大型工業園區和一個擁有400余戶的縣級貧困人口集中安置區,真可謂山多、路密、水廣、人雜。學校致力于改變落后山鄉面貌、提高人們道德修養和文化水平,脫貧攻堅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二)人本因素,師德養成的“本”
人本因素在教育里的決定性作用不可小視,連山小學將人本因素視作師德養成教育的“本”。目前學校有1216名學生,主要來自本鄉8個村(近40個自然村)。留守兒童和貧困戶子女達51.3%,其中4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來自會同縣內13個邊遠鄉鎮。53名教職員工平均年齡41歲,30歲以下的接近半數;專科以上學歷的超過94%,有17人具備本科學歷;60%以上人員具備中級以上職稱,其中有12人獲得了高級職稱資格。教師素質高、學生來源廣,學校領導班子在頗感欣慰的同時也深感責任大,任務重,道路遠。
(三)精準施策,師德養成有“魂”
如何當好“大先生”“筑夢人”“系扣人”“引路人”?針對這種環境,學校擬定了“以和養德,德潤校園,帶動社區”方針。學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以“做真人,求真知,辦真教育”為辦學宗旨,以師德養成為抓手,實施“文化破繭,德育引領,安全護航,課改培土,全面開花”戰略,注重師生德行修養的培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師生成長”為主線,讓“文明”成為學校的代名詞,使“和諧”“和樂”“和美”成為學校的主旋律,學校工作在高效、健康、有序中開展。
在師德養成方面,連山小學十分注重細節的積累與沉淀,緊扣“和”字做文章,讓和有內涵,德具緯度。
(一)文化浸潤,課題鋪路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教師加強自身道德內省和個人師德修養、塑造穩定持久道德人格的基礎。廣大教師只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師德,才能承擔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一是優秀傳統文化誦于口,入于心,踐于行。在時任校長諶宏偉的帶領下,連山小學于2015年啟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實施國學教育常規化,國學踐行常態化,將國學納入課程體系,規定每班每周不得少于1節國學課,教學內容以《國學通識》《三字經》《弟子規》等為主。將授課教師的教學效果納入教師的年度考評,把學生的學習成績、行為表現納入該生的期末評價指標中,并將其記錄在學生的成長檔案里。二是課題引路,全員滲透。2017年9月由張衛平老師帶領團隊申報的“優秀傳統文化引領農村學校師生共成長實踐與研究”課題,獲得湖南省教科研協會立項,全校師生參與率100%。文化浸潤和課題研究在師德養成教育上切實起到了高效復合肥的作用。
(二)讓讀書成為習慣
讀書提師德,學習促進步。重視讀書成為學校提升教師師德的一條重要途徑。一是定范圍,主要內容為學習強國、國學經典以及其他專業類和經典類書籍。二是定任務,學校既為教師制定了“日任務、月任務和年度任務”的時段學習任務,又制定了“學校任務、年級任務和個人任務”的層級任務。三是建立激勵機制,教師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與績效、評優、晉級掛鉤,促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并保持韌勁毅力持續不斷地參與學習。這種學習態度和學習作風成了學生的表率,家長的標桿。
(三)人人都是班主任
“學生是老師的影子,老師是學生的鏡子。”從某種意義上講,班主任工作是一所學校教育辦學水平的縮影。班主任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質量,影響著未來公民的素質水平。
一班倆主任,和諧共管理。小學生有一個特點,即誰給予他的關注多,他(她)就和誰親近。基于此,每個班級都由正副班主任協同管理,教學及班級工作形成了和諧共抓的氛圍,收到了管理無縫隙、安全無隱患、學生發展均衡全面的良好效果,這是學校能連年取得較好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心講奉獻,津貼置身外。大家都知道,班主任費是按學生人數發給班主任的。連山小學也是如此,學校將班主任費發到了班主任手中,并提出了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按6∶4分享的參考建議。面對到手的一個學期一千來元的班主任費,班主任們只拿了一半,把另一半給了副班主任。很多到校參觀的教師很不理解這種做法,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連山小學卻一直是這樣做的,因為這無形之中促進了教師之間榮辱與共、和睦共處的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班班好風范,和樂滿校園。正副班主任的和諧共抓,促成每個班級國學園地、精彩展示、班風標語、學習規范以及每周“國學名言導我行”溫馨提示等要素匯形成了“進門有提示,抬頭有引領,回頭有訓示,左右有規矩,班班有園地,人人有展示”的班級氛圍,顯示出各自“學—示—展—行”的班級文化特質。
(四)個個都要爭課上
良好的收獲源自不辭勞苦的耕耘。個個爭課上是連山小學師德建設呈現出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
一是每當下課鈴響起,下一節課的教師總是提前守候在教室門口,“監督”前一堂課教師不拖堂,確保學生有充足的課間休息和上廁所時間,讓自己課堂上好、上足、上出高效率。二是課后時間教師們都爭相給潛能生、學困生尤其是家長未能及時來接的學生加餐開小灶。三是教師請病假、事假或因公外出,不管有多少節課,只要假期或外出時間不超過1個月,都會先將自己的課調劑好,回來后必定一節不少地要將課補回來。
(五)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對于青年教師,學校除了給予他們專業的指導外,更注重的是對其思想上的引領,靈魂的洗禮。特別是對新進來的教師,學校都要為他們量身建立成長檔案,進行專門培訓,安排骨干教師實施一對一幫扶,為他們安排各種培訓和外出學習的機會,同時為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這樣的流程走下來,2~3年的時間里,90%以上的年輕教師中能成長為學校的骨干教師。近年來,在會同縣特崗和公招中獲得第一名且有選擇權的教師,十之八九選擇了連山小學。而每年連山小學申請調進縣城的教師也是最少的,因為教師都深深感受到,在連山小學也能獲得更好的成長空間。
(六)師德師風群眾評
群眾監督是重塑師表形象的重要保障,是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重要環節。連山小學成立了以人大代表、學生家長、學生代表組成的師德師風群眾監督委員會,采取“督中議、學中查、做中改”的方式,大到守法奉公、廉潔從教、專業成長,小到學習提升、言行儀表等項目,對學校師德建設實施全方位監督。學校每學年都要定期舉行學校工作和師德養成的社會評議活動,虛心接受群眾評價,認真聽取群眾建議,建立起了校與家、校與社區良好的聯動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一系列重要論述中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提升新時代教師素質、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首要任務,并提出“三個牢固樹立”“四個標準”“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師德建設標準。將師德建設的理論和要求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一)全員進國培,師德建設提速增質
2019年9月,會同縣啟動“師德養成教育示范縣建設項目”。連山小學有幸成為該項目基地校,更是按下了師德建設的快進鍵。學校在職53名教師全員參與“厚植高尚師德,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的網絡研修,并實現了研修成績合格率100%,12人獲得滿分(即100分),5名教師獲得優秀研修成果證書,師德水平獲得全面提升。教師的熱情更是帶動了學校質的飛躍——定位了連山小學特有的師德養成模式,為會同縣山區農村教師師德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借鑒和引領。
(二)探索構建連山小學師德養成“5321”模式
“5”即“五有”:天天有研習,周周有評講,月月有反思,年年有評定,人人當標兵。“3”即“三和”:人與景氛圍和美、人與人關系和諧,人與事互動和樂?!?”即“兩平臺”: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創建湖南省優秀傳統文化基地校?!?”即“一中心”:以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通過五有常態,建構三和局面,跨上兩個平臺,抱定一個信念,連山小學的師生們這樣做了,也從中收獲了喜悅?!拔拿骷促|量,文明即安全,文明即品牌”,讓學校師生深切地感受到良好的師德建設帶來的魅力!
在師德養成方面,既要注重高大上的榜樣目標引領,更要注重身邊典型的示范效應。讓這種良好氛圍催生出各方面的典型,各美其美,共同映射出師德建設七彩的光芒。如山里孩子們的“守護神”徐顯主,是會同縣首屆道德模范,十幾年如一日,護送本村幾十名學生每天來回走20多里山路,熱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從不敢生病,因為一生病,就會耽誤一個村孩子的學習。中央電視臺記者喻雯以《連山六黃小學,孩子們每天走二十幾里山路上學》為題給他拍了專題視頻?!巴诵莶煌藣?,三尺講臺獻余光”的李英平:一位樸實的共產黨員,為了家長的那份信任,為了學生們那渴望知識的眼神,面對村里缺教師的境況,已65歲的他,毅然放棄退休后的安逸生活,繼續自己的執教生涯。2018年6月 27 日《懷化日報》對他做了這樣的描述:“李老師退休前是這里的校長,因為這里缺老師,更因為對這耕耘了幾十年的三尺講臺的熱愛,他在退休后選擇了堅守……”
天和風雨順,地和五谷豐,人和百業旺,家和萬事興。連山小學師德養成教育立足“和”字真抓實干,既突出過程落實,又注重實際效果,和出了成效,和出了實績。
(一)學校工作實績
通過不懈努力,連山小學師生共同建構起了人景和美、師生和諧、人事和樂的“三和”局面,對家庭、社會起到了良好的輻射作用和帶動效應,確保了學校德育及教育教學質量始終保持在高位運行,連山小學連續10年獲會同縣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社會反響好,學生、家長滿意度達到100%。真正實現了“教師舒心,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社會安定”的師德建設目標。
(二)學校名片
目前連山小學是湖南省生態文明示范校,湖南省中小學勞動場所合格單位,湖南省信息化教育“1+N網絡聯校”建設校,湖南省教育科研“十三五”重點資助課題“基于‘立德樹人兒童哲學教學實踐研究”種子學校,懷化市文明學校,懷化市安全文明示范校,懷化市傳統文化特色校,懷化市課改樣板校,懷化市綠色學校,懷化市教育學會理事單位。
(三)媒體關注
《中國教育報》《湖南日報》《湖南教育》搜狐公眾平臺、湖南教育網、湖南教育新聞網、懷化新聞網等省市級多家新聞媒體先后30多次對連山小學的師德建設、辦學特色及經驗作了報道和推介。
近幾年先后迎來了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教科院、長沙、隆回以及周邊多個縣市領導、教育同人的考察、調研和觀摩。這對連山小學的工作不僅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鞭策和鼓舞。德滿校園,澤潤社會,不負韶華,只爭朝夕。
參考文獻:
[1]唐凱麟,劉鐵芳.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柏 路.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著力點[N].中國教育報,20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