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摘 要:旅游職業教育集團是探索旅游職業教育辦學,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旅游職教集團在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集團職能定位、管理制度和治理結構等方面也存在發展瓶頸。本文在回顧近年旅游職教集團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調研數據嘗試性地提出今后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建設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旅游職業集團;發展歷程;對策建議
旅游職業教育集團是全面促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載體;是全面加強實用型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舉措,是服務于旅游行業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經過近30年來的探索和發展,我國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由小到大,已經形成了多元化格局。
一、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發展現狀
截止至2019年底,全國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共36家。自從全國第一家旅游職業教育集團于1992年在北京成立以來,我國旅游職教集團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階段:萌芽期。1992年至2007年,全國只有三家旅游職教集團,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處于少量地區嘗試探索、初步發展的萌芽時期。第二階段:飛速發展期。2008年至2009年,其間全國累計成立旅游職教集團達到19個,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第三階段:平穩上升期。2010年之后,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增長到了2019年的36家,旅游職業教育集團以相對穩定的水平發展著,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進入平穩上升期。
從旅游職教集團的服務面向來看,行業面向與區域面向的特點最明顯。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多以服務區域旅游業,特別是以省劃分的區域為主要對象。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基本涵蓋了全國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江蘇、河北、湖北、吉林等省都擁有兩個以上的教育集團,東西地域分布差距明顯、西部地區鮮有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從旅游職教集團的牽頭主體來看,既有中高職旅游院校為主的旅游職業教育集團,也有由旅游企業行業為主的旅游職業教育集團,還有以政府為牽頭單位的旅游職業教育集團。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多數是以政府引導、高校牽頭、企業合作形式構建。從旅游職教集團的發展規模來看,因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功能不同規模大小不一。規模最大的是擁有130家成員的秦皇島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和110家成員的黑龍江商貿旅游職業教育集團。
二、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發展成果
(一)有效整合旅游職業教育資源
旅游職業教育集團通過統籌配置集團資源,優化了學校、企業行業、科研機構和政府相關部門的資源配置,從而實現了目標一致、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目標。例如,秦皇島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突破了區域旅游職業教育原有各自為戰的管理體制,實現了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產學研各項資源的深度融合。
(二)開展了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旅游職業教育集團豐富了集團成員間的合作模式,從過去單一的實習就業擴展到多層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許多旅游職教集團成立了教學指導委員會,企業建立實習基地,校內實訓場所建設,校企聯合開展項目研究,校企聯合辦賽,校企課堂為旅游企業開展各種層次的職業培訓、為旅游相關企業進行“訂單式”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等。
(三)貫通聯動中高職培養模式
旅游職業教育集團推進了旅游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的專業銜接與貫通培養。通過“3+2”分段聯合貫通培養等方式,明確中職和高職的培養分工,在三年中職教育階段,完成相應專業學習;在兩年高職教育階段,完成學業取得高職畢業證書,從而將中高職兩個不同教學層次的教育階段進行了有機的銜接貫通。
三、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性質地位尚未明確,發展環境有待優化
旅游職業教育集團作為多方合作、共同發展的組織,其性質和法律地位至今尚未被正式認可,致使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很長時間以來處于相對依附狀態。據統計,60%左右的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為備案成立,既沒有獨立的法人地位和權利,也難以承擔起其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這不但影響了社會各界對旅游職教集團的認可,還限制了旅游職教集團的后續發展。政府相關行政部門,如文化旅游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等在職業教育集團發展實際過程中參與度的欠缺,造成了大多數旅游職教集團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從而影響了職教集團日常運行。
(二)管理制度不夠健全,治理機制有待完善
章程是旅游職教集團成立的制度基礎和載體,是旅游職教集團發展的總體綱領和前提。通過調查數據可知,不同旅游職教集團章程的完備程度也不盡相同,多數職業教育集團章程結構相似,章程內容大同小異,章程制定流于形式,許多集團章程既沒有結合當地旅游產業發展的條文內容,也沒有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制度規范。正因如此,許多旅游職教集團常態化、規范化的工作機制還尚未完全建立,從而影響了旅游職教集團活動的開展。
(三)集團活動過于單一,深度合作有待突破
許多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由于缺乏實際的項目合作和資源交流,職業教育集團成員間的對話日趨淡化,合作內容相對空洞,合作交流處于淺層狀態。根據調研,每年能夠招開1~2次相關會議,如理事會,年度總結會的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占95.6%,但多數集團成員在項目合作、信息溝通、合作育人和后續發展等具體工作方面相對活動不足,這些模塊主要體現在如何統一教學、實訓和就業,實習實訓基地共享,師資培訓和交流,校企產學研合作等方面。
四、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發展建議
(一)明確清晰性質地位,強化集團保障機制
旅游職業教育集團主管部門應加強引導、支持和扶持力度,同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促進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發展的政策,盡快明確職業教育集團的主體地位。同時要統籌協調,科學制定各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爭取集團合作項目和相應資金支持。成立由政府、行業企業、科研機構和旅游院校共同參與的旅游職業教育集團聯合會議,共同商討集團發展目標、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協力解決發展問題,以便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鼓勵促進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的科學、有序、健康發展。
(二)科學優化集團機構,建立健全運行機制
旅游職業教育集團要不斷優化組織機構,以形成有效科學決策的日常運作機構、服務機構和監督機構等層次清晰、分工明確的分支部門,并在此基礎上全面建立健全責權明確、合理銜接、統籌兼顧、高效科學的運行機制。要健全集團成員的民主決策和動態準入退出調整機制,從而保障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科學、持續發展;要不斷強化職業教育集團成員的深度產教融合和全方位校企合作,以推動建設集科研、教育和生產等功能整合的旅游相關專業實訓基地和產業行業創新平臺,促進集團內部成員的多方溝通、多元合作和多贏發展。
(三)全面強化深度合作,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鑒于旅游產業的服務屬性,旅游職業教育集團要堅持面向旅游行業、企業需求,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為核心,以促進旅游專業學生就業創業為目標,從而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切實發揮旅游職教集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整合不同層次旅游院校、旅游行業、旅游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等各方面成員力量,加強校企合作和校際合作。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各成員單位之間要加強產學研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學校參加旅游相關企業產品研發、項目策劃、管理咨詢和員工培訓,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實訓場所、崗位,共建校本教材和校內實訓室,為專業教師提供旅游相關實踐崗位,為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全力的支持和幫助等。
總之,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的成立正是將旅游行業企業、旅游院校、研究機構等各方進行資源整合,通過集團平臺實現旅游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多方合作和協同育人的目標。這既有利于促使旅游職業人才培養和旅游產業企業的需求相融合,又可實現旅游職業院校辦學宗旨、人才培養、辦學方式與旅游行業企業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國旅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7年旅游職業教育年度報告[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9.
[2]張金鷗.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化的發展路徑研究[J].現代營銷,2019(10).
[3]黃音,劉艷紅.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利益相關者利益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1):69-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