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旺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快,國內傳統制造企業實現國際化的進程中不得不面臨人才短缺的難題。本文基于吉利集團國際化進程中人力資源戰略轉型的案例研究表明,專業人才的短缺是汽車行業以及其他行業制造企業國際化進程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可以通過“人才森林”培養構建人才體系、聯合培養打造“人才蓄水池”和職能精簡提升專業技能等有效措施解決這一共性問題。
關鍵詞:制造企業;人力資源轉型;吉利集團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16-0120-02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水平的更新迭代,國內傳統制造企業不得不面臨國際化轉型和科技人才獲取的兩大難題。但企業難題的解決依賴于國際化人才的獲取與培養和人力資源戰略轉型。而如何促進制造企業原有人力資源戰略轉型,構建更為合理的人力資源體系,獲取企業國際化轉型所需的人才資源,進而轉化為企業的人才優勢,將是擺在制造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大難關。
一、研究方法選擇
1典型單個案例選取
Eisenhardt 和 Graebner 曾指出,單個案例的研究更有利于理論的挖掘,因此研究對象的選擇一定要選出非普遍的、較極端的個例[1]。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深入了解代表性案例的基礎上總結出具有可借鑒性的經驗,因此本研究將擁有了34年發展歷史的吉利集團作為本研究的典型案例,主要探討其如何依據自身國際化的發展新階段進行人力資源戰略轉型,如何正確處理在國際化進程中構建人才管理體系與解決國際化人才短缺難題的相互關系。本文通過實例研究,嘗試探索出浙江吉利汽車控股集團在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進行人力資源戰略轉型而呈現出的經驗,以期總結出傳統制造企業為適應于國際化進程而進行人力資源戰略轉型的實質性建議。
2數據與資料獲取
在案例研究中,有效地綜合使用各種來源的相關資料在增強案例研究的可信度和質量方面非常重要[2]。在現存研究中,已有不少學者對吉利 “并購沃爾沃”事件進行過分析和研究,但這一事件僅為吉利國際化轉型進程的起點,如何獲取并分析吉利國際化進程中的人力資源結構轉型數據將決定本研究的最終質量。本研究涉及的相關資料包括企業的大事記、年度報告、學術研究成果、宣傳冊和網絡信息等。另外,為了保證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盡可能降低研究偏差,筆者通過各種途徑對關鍵性資料進行了嚴格的核對和比較。
二、吉利集團人力資源戰略轉型分析
1吉利集團國際化路徑
從1986年成立到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再到今天的國際化汽車帝國,都是吉利人秉持著“讓世界充滿吉利”的企業愿景不懈努力得來的。
2003年,吉利開始了其走向國際的征程,主要負責吉利公司汽車發展業務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同年8月,首批吉利轎車成功出口,實現了吉利轎車出口“零的突破”。
2005年香港的上市,標志著其邁出了國際化征程中的重要一步。2007年向世界宣布進入戰略轉型期。
2009年,吉利成功收購全球第二大自動變速器公司——澳大利亞DSI,為收購沃爾沃、進一步擴大歐州市場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2010年8月,吉利完成對沃爾沃的收購,成為了國內首個在汽車制造領域里的跨國公司。
吉利收購沃爾沃后,雖然沃爾沃依舊獨立經營,但吉利可以學習、吸收再利用其所有的知識產權,并且利用沃爾沃的研發團隊進行國際化產品開發,其核心技術與競爭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3]。吉利也可以學習沃爾沃優秀的團隊管理方法,并憑借沃爾沃增強自己的品牌形象,加大在全球市場的業績份額[4]。
2吉利集團人力資源戰略轉型回顧
1997年~2003年的區域化經營時期,因為業務分散,吉利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屬地化政策。吉利集團發揮從生產到銷售各專業人才的優勢,完善了具有靈活性、便捷性,而且能夠支持企業個性化業務需要的人力資源支持系統。
2003年~2007年,在業務快速拓展的背景下,吉利集團搭建了內部統一的信息化平臺,推廣統一培訓體系與員工發展渠道,加強對事業部、子公司的業務管控。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人力資源信息系統,促進了集團總部與事業部、分公司的聯系,促進各地區人才的流動,增強人力資源戰略有效性。
順應著人才資本的大趨勢,吉利集團人力資源戰略不斷優化,從2012年開始試點HRBP模式,同年還搭建了HR-IT系統。2013年推行SSC,逐步落地三支柱模式。通過自助服務,提供員工自主,搭建人力共享平臺,人性化的戰略轉型為員工帶來了獲得感與歸屬感,為公司保留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三、基于吉利集團人力資源戰略轉型的思考
吉利集團是民營汽車企業中發展速度最快、成長質量最佳企業之一,吉利的發展離不開其董事長李書福的戰略眼光,也離不開其合理的人力資源戰略。現有研究表明,組織的全部人力資源管理任務都與企業整體的競爭策略密切相關[5]。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發展最核心的優勢,在企業生存、發展和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基于企業戰略的人力資源戰略轉型能夠大大提升企業市場適應能力,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和擴大市場份額。
基于吉利集團人力資源戰略轉型過程回顧的案例研究表明,傳統制造企業可以通過搭建解決企業發展中國際化專業人才缺乏的“人才森林”培養體系、為實現核心人才匱乏的“企企聯合、企校聯合”人才培養計劃以及基于業務國際化的職能整合戰略,以實現其國際化過程中人力資源戰略的有效轉型。
1“人才森林”培養構建人才儲備
吉利有個“人才森林”計劃,森林就是一種“大樹”與“小樹”共生的生態。只有外部引進的“大樹”和內部自我成長的“小樹”相互影響時,才能形成與企業發展相配套的“人才森林”儲備。因此,不僅要解決現階段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還要改善對高端人才的依賴,才能保證企業人才鏈的長期供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