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元
【摘要】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生活化閱讀模式是中學語文教師優化閱讀教學模式,增強閱讀教學質效的根本方式。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師需立足生活化閱讀的特點和作用,結合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以生活方式、生活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這樣才能優化教學方案,實現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在當代教育中的大躍進。本文主要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生活化閱讀概述以及中學語文生活化閱讀教學策略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4-045-02
基于新課程理念要求,優化生活化閱讀指導方法作為應用生活化閱讀模式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是中學語文教師在現代教育領域中面臨的全新的研究課題。新時代的生活化閱讀指導方法需以解決傳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和不足為基本切入點,融合現代教育新思路和新模式,從而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打開一扇新窗。本文就目前中學語文閱讀存在的一些問題、生活化語文閱讀教學闡釋以及相應的教學策略說說筆者的一些粗淺的見解和簡略的分析,文中涉及的教學實例請參照人教版初中語文閱讀材料。
一、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在目前時段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學生的獨立思考空間受限
學生們早已習慣將教師當做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主體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而自己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但是閱讀訓練是需要學生親自感受優秀作品中所蘊含的真情實感的。而現下的語文閱讀訓練,依舊延續占用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對閱讀內容進行導讀的模式,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太短,學生難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訓練中,從而打消了其對于閱讀訓練的積極性。
(二)教學模式老化、陳舊
現階段,部分教師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仍以機械性的講解教材為主,但是這種陳舊、枯燥的授課方式根本無法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熱情,那么就勢必會影響到閱讀效率。隨著多媒體教學發展的日新月異,新奇、多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所以,教師必須跳出固有思維模式,敢創新、多創新,提高學生對閱讀訓練的接受度。
二、生活化閱讀概述
(一)閱讀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一種高雅的生活娛樂項目。如何看待閱讀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價值觀培養。如果學生僅將閱讀看做是一項語文學習任務,那很難有興趣、有毅力堅持下去,但將閱讀視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自然就能激發其閱讀興趣,提升其閱讀成效。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
合理創設教學場景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所謂生活化教學模式即引入生活元素進行教學,或是為學生營造某種學習場景,然后引導學生移情入境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習體驗,或是借助生活元素引導學生解讀知識,大幅度降低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
鑒于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引入多種多樣的生活元素(比如視頻動畫、音樂繪畫,生活物品等等)等創設豐富多樣的生活化場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提升閱讀效率和質量。
(三)生活化閱讀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化閱讀可以通過引入生活元素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能夠在看似“枯燥乏味”的文字中發現文章的魅力所在,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生活化閱讀中也可涉獵許多的課外讀本,符合中學生的閱讀需求,也可豐富學生的文本閱讀類別。
2.優化學生的發散性閱讀思維
學生的發散性閱讀思維培養必須借助多種多樣的閱讀素材,生活作為文化大寶庫,其中的閱讀素材不勝枚舉,所以應用生活化閱讀可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學生讀的越多想的越多,自然就能于拓展性閱讀中培養自己的發散性閱讀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生活化閱讀不只是一種閱讀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文本閱讀方式,科學應用生活化閱讀,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理解、拓展閱讀素材,逐漸形成自主自覺的閱讀習慣,對其未來的語文讀寫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就像所有的閱讀方式一樣,并不是用了就能馬上見效,還需持之以恒。閱讀的習慣還需從小、從現在,不能過于輕視,良好的閱讀習慣對語文學科乃至于其他科目都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三、中學語文生活化閱讀教學策略
(一)基礎和前提
1.強化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課程標準中提到:“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要想提高,教師就必須要保證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是作為一個引導、參與的角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思索空間,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參悟到所閱讀作品中創作者所要表現的情感,提高閱讀水平。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細心準備,根據閱讀材料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給學生提出兩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一定的問題有目的的去閱讀,把學生分成幾組,一個小組解決一個問題,然后每組選幾個同學出來交流。
2.注重深入閱讀,開展讀寫結合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深入閱讀,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問題意識、情感因素的培養,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中感受語言文字深含的文學價值與獨特情感。對于學生以后寫作、表達等方面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對于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的關系分析,兩者相輔相成,都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點,深入閱讀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從閱讀中發現問題,以問題為主線探索文章中的情感表達方式,進而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全面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故而在閱讀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在閱讀教學課堂中開展讀寫結合也就很有必要了。
(二)方法和策略
1.引入生活元素,豐富閱讀內容
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引入豐富多樣的生活元素以豐富閱讀內容,首先要從文章的作者、創作背景、內容、中心思想等方面選擇合適的生活元素,其次是引導學生理解生活元素與閱讀內容之間的關聯,從而理清閱讀思路。
比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根據文章內容選擇濟南市的風景名勝,比如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等,并讓學生展開想象,想象冬天中這些風景名勝的絕美景色,閱讀分析老舍對濟南冬天的描寫方式,以這些風景名勝為主題思考創作思路和方法,如此就能更加深刻的解讀《濟南的冬天》的寫作特點。
2.利用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感悟
借助生活實例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方式,對中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主思考和選擇能力,也有了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利用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思想主旨,并形成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比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皇帝的新裝》的主旨思想是諷刺那些昏庸、奸詐、麻木不仁的人,頌揚無私無畏、敢于揭假的爛漫童心,教師可據此引入學生常接觸的生活實例,諸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話題”,將尋常看客和假摔的老人與故事中的皇帝、大臣進行對照,將扶起老人的小同學與故事中的孩子進行對照,借助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深化文章理解。
3.拓展生活情景,深化學生思想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營造生活情景為主要手段,配合讀寫結合引導學生深化情感理解和思想分析,這樣不僅能引導學生獲得新知,還能總結生活的道理,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
比如在教學《丑小鴨》時,教師可根據文章主旨開展“生活學習”活動,采取合作學習和角色扮演法,組內成員分角色飾演文中的不同動物,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將故事的情節矛盾和人物沖突展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有感情的演繹生活片段,結合學習感受體味“有志者事竟成”“草根也能成英雄”的人生道理,從而培養堅忍不拔、樂觀向上的優良品質。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需在生活化閱讀指導方法的輔助下才能補足當下的教育短板,進一步提升教學成效。所以,中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新教育時代中深入分析生活化閱讀指導方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積極優化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在生活化閱讀指導方法的引導下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快樂學習。以上的分析論證只是筆者的一些粗淺的見解,希望能夠為各位中學語文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幫助,不足之處還請各位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李廣慧. 中學語文生活化閱讀教學的特點淺論[J]. 作文成功之路(上旬), 2017, 000(001):3.
[2]馬興智. 初中語文生活化閱讀教學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7, 000(0z1):245.
[3]黃小萍.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7, 000(036):P.170-171.
[4]王晶. 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實踐的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6.
[5]徐祥喜. 初中語文的生活化閱讀與寫作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7):P.175-175.
[6]張華. 關于初中語文生活化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0):P.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