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偉

摘要:當前我國會計人才出現結構性失衡的主要特征在于會計人才有效供給不足,根據相關調查分析,發現高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不能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對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和人格素養的培養不重視等方面的現象較為普遍。為此,供給側改革大環境中的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也在不斷地變化。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研究為題展開討論,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解決實際問題,為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和實現會計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供給倒改革;高校;會計人才;會計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近年來的會計人才市場需求供給情況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面臨日漸嚴峻的就業局勢,主要原因看似是因為畢業生人數在不斷輝(加,但事實上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大學生占比并不高。而且經過相關研究調查發現,不僅有就業難問題,企業也面臨著招聘難的問題。當前我國會計人才供需的結構性失衡主要表現為有效供給不足。目前全國會計從業人員已達4000萬之多,其中持有初級會計證書,中級會計證書,高級會計證書,注冊會計師證書的會計入員在700萬人左右,其中占比約在17%左右,可見會計人才數量雖然挺多,但是高素質的會計人才仍然比較缺乏。因此高校轉型升級過程中應該將調整會計人才供給結構,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會計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這已經成為高校發展的當務之急和大勢所趨。
1 重視會計入員綜合素質培養
近年來,不少企業的會計入員利用會計工作的職務之便做出一些違法違紀的事情,使得很多人們在生活中會不時地懷疑會計工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從而也引發了社會和外界對企業會計信息的質疑和信任危機。企亞會計入員一般作為企業會計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和責任人,主要的職能是直接負責對企業各方面的經濟活動和業務的會計記錄和其反映,會計入員的專業綜合能力和素質高低會直接地影響企業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質量以及真實有效性。因此,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重點首先應該放在提高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
一方面,作為一名會計入,最基本的就是扎實的專業基礎,在此基礎上要突出自身的亮點和優勢所在,但是不能局限于財務工作本身,而是要全面地了解企業整體的知識面,既要有寬度又要有深度,實際財務工作開展過程中也不能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放棄自己的原則,失去作為一名會計人才的基本素養。學校可以利用會計專業課時開設德育課程,讓學生不僅學習會計專業基本知識,還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基本道德素質進行再學習,同時還要讓同學們深刻了解到在實際會計工作過程中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不可觸碰,要堅守底線,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會計人才。
另一方面,目前社會發展非常迅速,新的技術和新的工具也在不斷地產生,在當前新形勢下,會計人才應該要學會自我調節,適應新的環境和變化,與此同時,會計入員應該要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發現工作和學習中的問題,并且積極主動尋找解決方案,在實踐與檢驗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為此,學校可以建立仿真財務實習環境,按照企亞的正常經營過程,將財務專業與經營管理業務有效融合,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參與實踐學會運用財務軟件處理財務問題,根據企亞經營的實際狀況做出相應的工作調整,將學生的被動聽課轉化為主動實踐,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更能滿足社會企業對會計人才需求。
2 重視會計工作方式創新培養
當前很多高校都設置會計專業,而且社會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較大,但在實際的就業市場中仍然存在很多會計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招聘不到合適的會計人才的現象。事實上,尤其是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校培養會計人才一定要重視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然而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核心要在于會計工作方式創新培養。具體來講,企業要將會計與管理等業務進行有機結合,營造一個新的經營模式,高校可以從管理會計職能學習方面入手,著重培養學生在會計工作過程中創新工作方式,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為企業節約成本,深入挖掘企業的潛在價值,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會計人才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 定向化的培養方式
首先,當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基本一致,而沒有根據市場需求對會計專業人才進行細化培養,使得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過程中的篩選難度增加,比如一些專業的會計機構或大中型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比較高,但是大家都是出自同一學校和同一專業,很難通過一輪或者兩輪的面試就對其能力有充分的了解,無疑是增加了用人單拉的招聘難度。再加上目前高校招生的渠道比較多,比如應屆高中生、技能高考生等,生源水平各不相同,而巨普遍基礎比較差。應對這種情況,高校在進行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層教育:第一層建立“精英班”,“精英班”的學生是綜合學生第一學期的人學成績和期末成績以及同學之間的道德素質評價,然后經過學生申請+教師篩選可以進入,這個班級主要是為大中型企業培養管理人才,因此在培養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管理類課程;第二層建立“中班”,這個班級主要是側重于核算,即學生畢業后能夠在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崗位得到更好地實踐應用;第三層是“技能班”,這個班層側重于培養學生技術技能,主要包括會計軟件使用,點鈔,錄入,書寫等專業技能操作人才。總體而言,學校通過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設置分班定向教學培養模式,使得學生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滿足社會對不同人才的需求
4 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會計課程教學主要是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從而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改革,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素材,也能夠在教學模式改革上有更多的參考標準。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引導學生制作一些會計圖片、視頻等,將抽象的會計理論知識以一種更加生動直觀的形象和方式向學生展現了出來,激發了學生的會計學習好奇心和興趣,提高了學生積極參與會計課堂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讓學生填寫記賬會計憑證,登記管理會計業務的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等的會計課堂教學就是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己動手參與會計實踐的能力以及對會計理論知識實際應用的能力。另外,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大環境之下,會計專業教師也可以準確及時地察覺到局勢的變化,其教學觀念也在不斷革新,在教學過程中會針對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不斷地開拓思維,創新教學模式,強化互聯網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供給側改革大環境中,會計人才的供給側改革應該要注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研究。通過重視會計入員綜合素質培養,重視會計工作方式創新培養,采取定向化的培養方式以及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等多種培養方式,真正實現高校培養的會計人才與企業需要會計人才相匹配,體現供給側改革大環境中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慶志,張曉凌,國鳳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方案設計[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2):268-269.
[幻趙振寬.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探索——以酒店業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為例[J].科教導刊(下旬),2017(10):60-61+76.
[3]馮芙蓉,王心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陜西民辦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新思路[J].陜西教育(高教),2017(09):51+55.
[4]王升艷.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營銷界,2019(43):81+90.
[5]劉春花.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04):58-59.
本文系2017年度廣西教育廳“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名稱:《基于供給側改革的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7JGA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