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慧芳
摘要:閱讀不能僅靠課堂上的課文進行閱讀指導,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然而,當前小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目標缺失;家長支持力度不大;內容單一;氛圍薄弱;只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缺乏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
關鍵詞:現狀;單一;氛圍;指導;措施
2013年全民閱讀已列人國家立法工作計劃。因此,應提倡閱讀,尊重閱讀,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閱讀社會。《新課程標準》也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注意積累語言材料,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并采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這樣的要求,不能僅靠課堂上的課文閱讀指導,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然而,當前小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
1.目標缺失
大部分學生談“書”色變,不愿意讀書,把讀書看作是任務。據調查了解,目前只有少數學生能夠主動借閱課外書籍,還有少數學生能夠主動購買1-3本書籍。由此可見,熱愛閱讀的學生人數微乎其微,導致學生缺乏一個明確的課外閱讀目標。
2.家長支持力度不大
多數家長只要求孩子學好課本知識,并且周末的時間全安排孩子上各類興趣班、特長班,至于書,有時間就讀,沒時間就不讀,即使讓孩子讀書,也讀一些與作文有關的書,比如舊記起步,作文起步等,對孩子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3.內容單一
經調查最能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是像《蠟筆小新》《老夫子》《淘氣包馬小跳》等系列作品。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一個建議者,而不是權威的主宰者,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書的同時也必須廣泛了解兒童文學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閱讀需求,調查顯示:近40%教師的閱讀僅限于教科書和教學教參書,他們不關注學生的課外讀物,更極少關注學生讀的理解與感悟,更談不上與學生進行閱讀交流與分享。同時,還有部分教師不知道該怎樣引導學生讀書,讀什么書。僅15%教師長期關注兒童文學的發展動態,及時掌握本班學生的閱讀狀況,并實施有效指導。還有一些語文老師認為對課文的分析、理解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內容。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例子”,可見,語文老師要有超越教材的思想,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課外書籍,觸類旁通,厚積薄發。
4.氛圍薄弱
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多讀書,把這種強烈的愿望硬生生地壓在孩子的身上,這種單方面的說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枯燥的、反感的,有幾個孩子能真正自覺地去閱讀書籍。老師和家長自身很少參與閱讀。家長忙于手頭的工作,疏于對孩子閱讀的引導和管理,孩子在家里大部分時間花費在了玩樂上;老師的教學也幾乎是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學生學習的成績,也就讓學生錯失了很多閱讀的機會,這些都導致學生薄弱的閱讀氛圍的產生。
5.只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
教師要求學生多讀書,希望學生讀好書,一邊卻只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缺乏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在學校教師布置了課外閱讀的作業,但大多仍是有關的作文選集。雖然閱讀優秀作文集是課外閱讀,但畢竟范圍太窄,閱讀層次淺,而且不能滿足他們求知、求新、求奇,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的欲望,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低。要想正確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措施一:優化校園環境,營造書香飄溢的讀書氛圍
改善閱讀環境。學校環境蘊含著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欲望。
學校門口的電子屏上定期播放有關讀書箴言,勸學名篇,名句古詩等;學校大道的宣傳欄中,每學期都有書香專欄,每個班級開展以讀書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建設,分設“好書推薦、小作家園地、讀書之星精彩瞬間”等版塊,讓縷縷書香伴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挖掘閱讀資源。大力促進學校圖書館資源建設,每學期添置大量新書,圖書館實行全面開放,為被評為讀書之星的學生人手每人辦理一張借書卡,周一至周五可憑卡借閱書籍,也可在中午進閱覽室進行自主閱讀。建立班級圖書角,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并進行個性化布置,建立班級圖書管理制度,發放借閱登記簿,安排好班級小小圖書管理員,保證圖書借閱的有序實施,讓好書流通起來。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墻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優秀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一面墻壁,都浸潤著文化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我們學校早已把課外閱讀列人課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節課外閱讀課,它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人人有書讀,處處溢書香的校園氛圍已初步形成,大大激發了孩子閱讀的興趣。
2.措施二:精選閱讀內容,推薦學生喜愛的書目
市場上有關兒童讀物浩如煙海,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選擇讀物是往往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課題組本著“教育與趣味并存,細致與全面兼顧”的原則,教給學生擇書方法,精心推薦閱讀書目,真正讓一些文質兼美的課外讀物、經典著作走近學生。依據年段特征,形成推薦書目。我們深入研讀新課標,將課標中閱讀的總目標進行了分解細化,初步形成教師的年段指導目標和學生各年級的課外閱讀分目標,依據目標,結合每個年段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和閱讀能力,經過反復的討論、商量,科學擬定低、中、高三個年段學生課外推薦書目,形成《課外讀物推薦書目表》,豐富閱讀內容,也使學生選擇讀物有了一定的方向。
3.傳授讀書方法,讓學生會閱讀
在閱讀中積淀閱讀方法我們應當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發展多種思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對于一本書中的重點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地進行課外閱讀的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慨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摘錄批注法。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思與讀隨。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4.措施三:深入課型研究,探究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模式
在指導閱讀過程中,要始終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探索課外閱讀指導課課型的開發,積極進行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的課型研究,逐步構建科學、規范、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的教學模式。
加強課外閱讀,使課內課外結合,通過二者的“合力”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讓課外閱讀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